遥感水文
不同波长的光对水体的透射作用 和穿深能力不同,所以在水体不 同波段的光谱实际反映了不同厚 度水体的信息特征。如蓝-绿波 段的穿透深度约为10~20 m,红 波段穿透浓度约2 m。 清水不同深度的光谱特征
23
水深
24
含沙量
浑浊水体的反射波谱曲线整体高于清水,水色随浑浊度增加,由蓝 色向绿色、黄色转变。 随泥沙浓度加大,波谱反射峰值向长波方向移动(红移)。
悬浮泥沙 固体废物
热污染
——
富营养化 赤潮
0- +15 (0- +30) 0- +15 (-5- +30)
注:表内数字是指理想值,括弧内的数字是最低限度允许值。
31
3 水污染
太湖蓝藻的遥感监测(landsat TM)
32
遥感水文存在问题
受到遥感技术自身局限性的制约,应用过程中尚具有 如下问题 : (1)遥感的尺度(空间、时间)与研究区水文尺度差别 (2)遥感数据的精度偏低 (3)现行的遥感数据提取水文变量方法应用范围较窄, 缺乏普适性
18
土壤含水量遥感
• 光学遥感监测土壤水分
o 被动微波遥感:主要是通过微波辐射计获得土 壤的亮温温度,然后通过物理模型反演土壤水 分或与土壤湿度建立经验统计模型 o 主动微波遥感:通过试验数据的相关分析建立 土壤湿度与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经验函数
19
3 水环境遥感
• 分析遥感影像,获得水体的分布、泥沙、 叶绿素、有机质等的状况和水深、水温等 要素信息。
石油污染
—— 0.15 (0.15) 0.15 (0.15) 温度分辨率 0.2C (1C) 0.05 (0.15) 0.015 (0.015)
2-4小时 (1天) 2小时 (1天) 5小时 (10天) 2小时 (10天) 2天 (14天) 5小时 (2天)
注意光晕 0-+15 (-5-+30) 0- +15 (-5-+30)
云的形式 无云 云低而密
灰
白
白
白
云高而稀
浓厚(积雨云)
14
15
蒸发量遥感
• 遥感可为蒸发量的计算提供以下数据:
o 辐射信息:如太阳辐射、地表反照率和净辐射 o 地表植被覆盖信息,如植被类型、覆盖率、叶 面积指数、冠层结构等 o 表面的水分状况和温度信息
• 将以上信息与传统蒸发量计算方法相结合
o 统计经验法 o 能量平衡法 o 数值模型法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分析结果、图表 输出
接 收
预处 理
用户应用 处理
3
电磁波谱
遥感水文的优势
(1)可一次性获取大范围的地物信息
(2)信息量大,全天候监测 (3)收集资料方便,无地域局限性 (4)收集资料快捷
1 水体的光谱特性
• 从水体中得到的遥 感光谱信号是多种 信号的复合体,它 包括了大气散射及 水面、水底的反射 以及水体中多种综 合因素的散射辐射。
20
水域面积
• 遥感研究水域的演变
o 水域面积大,变化快,形态独特;水在各波段 具有明显的特性;水域演变后多能在原地保留 一定湿度和形态
• • • • (1)河流、水系变化 (2)湖泊演变 (3)河口三角洲演变 (4)海岸带演变
21
水域面积
渤海海域海冰监测图像
22
水深
随水深增加,水体对光谱组成的 影响增大,在水深20 m处,近红 外波段的通量已几乎不存在。蓝 -绿波段对研究水深和水底特征 是有效的。
水体中叶绿素的光谱信号、悬浮泥 沙、污染物、流场等的光谱信号。
6
1 水体的光谱特性
水面反射光:约3.5%到达水面的光被直接反射。反射强度与 水面性质有关,如水面冰层、水面浮游生物等。
透射进入水中的光大部分被水分子和水中其它物质吸收和散 射,强度与浑浊度等有关,浑浊度越大,水下散射光越强。
衰减后的水中散射光部分到达水体底部形成底部反射光,它 的强度与水深负相关,且随着水体浑浊度的增大而减小。 水中光:水中散射光的向上部分及浅水条件下底部反射光共 同组成,或称离水反射辐射。
28
3 水污染
• 内陆水体中决定光谱反射率的污染物质
o 浮游植物,主要是藻类 o 由浮游植物死亡而产生的有机碎屑以及陆生或 湖体底泥经再悬浮而产生的无机悬浮颗粒,总 称为非色素悬浮物(以下简称悬浮物) o 由黄腐酸、腐殖酸组成的溶解性有机物,通常 称为黄色物质
29
3 水污染
污染类型 生态环境变化 遥感影像特征
随泥沙浓度加大,可见光对水体的透射能力减弱,反射能力加强。
泥沙的定量遥感一般通过理论模型或经验模型进行反演。
不同泥沙含量水体的反射光谱曲线
25
水温
水体热容大,热惯量在,昼夜温差小,在热红外波段有明显特征。
全球海面温度分布
26
叶绿素含量
不同叶绿素含量水体的反射光谱曲线
27
3 水环境遥感
• 遥感传感器记录的是地表物体的电磁波辐 射特性(强弱变化及空间变化),因此只 有在较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水体的电 磁波辐射性质的水环境化学物质才有可能 通过遥感技术加以探测,并非所有水环境 化学研究的内容都可以辅以遥感手段。
• 气象卫星
11
降雨量遥感
• 气象卫星
雷达回波图。 图中雷达回波, 颜色数值越高 表示云雨系统含 水量愈多,但不 能直接代表地面 降水量的多寡。
12
降雨量遥感
• 气象雷达 • 气象卫星
o 基本原理:通过监测云层高度和厚度推测降雨 量。 o 卫星不发出探测能量,而是被动地接收云层辐 射的红外线或反射的可见光,故分类为被动遥 测。 o 以配置的仪器,所提供的卫星影像图,最常用 到的可分有可见光云图与红外线云图。 o 多用于大面积降雨估算
富营养化
浮游生物含量高
悬浮泥沙
水体浑浊
石油污染
油膜覆盖水面
废水污染
水色水质发生变化
热污染
固体漂浮物
水温升高
30
3 水污染
水质遥感对影像的要求
遥感参数 测定项目 地面分辨 率(m) 10-30* (300) 20 (500) 10 (200) 30 (500) 100 (2000) 30 (2000) 光谱分辨率 (m) 波长范 围(nm) 紫外、 可见、 微波 350-800 400-700 350-800 400-700 10-20m (1014m) 400-700 400-700 摄影周期 视场角(离铅直 方向的角度) 摄影范围 (kmkm) 200200 (2020) 350100 (1010) 3535 (1010) 3535 (1010) 350350 (3535) 350350 (20100)
13
原理 云滴反射阳光拍摄而成, 可见光云图 只有白天才有资料。 量测云顶本身向外辐射的 红外线云图 红外线强度而成,24小时 都有数据。
颜色 较厚的云反射较强,在可 见光云图上愈亮(愈白) 云顶愈高,温度愈低,辐 射出的红外线愈弱,在红 外线云图上愈亮(愈白)。
可见光云图 黑 白
红外线云图 黑 灰
不同泥沙含量水体的反射光谱曲线
9
2 水文过程遥感
• 降雨量 • 蒸发量 • 土壤含水量
10
降雨量遥感
• 气象雷达
o 气象雷达发射某一特定频率无线电波,大气中 云滴反射回此一特定频率的信号 o 由接收到反射信号的时间可推知云雨所在的位 置。 o 由反射信号强度分布可推知云雨区的结构与水 分子的多寡与分布。 o 气象雷达多用于局部短期降雨监测
水环境遥感模型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应用 时要注意适用性。
40
以上水体的散射和反射发生在一定深度的水体,称为体散射。 水体的光谱特征主要表面为体散射,而非表面反射。
7
1 水体的光谱特性
纯水在 400~ 1100 nm之间的吸收和散射特性
8
1 水体的光谱特性
蓝波段对水体有较大的 透射能力,因此该波段 的色调可反映水深和浅 水区的水下地形。 水体的反射率很低,随波长 增大逐渐变低,在近红外的 遥感影像上,清澈的水体呈 黑色。确定地面有无水体, 应选择近红外波段影像。
利用遥感数据计算 蒸发量的优势?
16
土壤含水量遥感
土壤含水量热红外技术
17
土壤含水量遥感
• 光学遥感监测土壤水分
o 热惯量法:利用热红外遥感影像反演下垫面温 度,建立与土壤热惯量、土壤水分含量的关系 o 植被指数法:被认为植被的缺水状况可以通过 不同的遥感植被指数来表征,通过植被指数来 间接估算土壤水分 o 作物缺水指数法:作物缺水指数是土壤水分的 一个度量指标,它是由作物冠层温度值转换来 的,是利用热红外遥感温度和常规气象资料来 间接的监测植被条件下的土壤水分
在彩色红外图像上呈红褐色或紫红色, 在MSS7图像上呈浅色调 在MSS5像片上呈浅色调,在彩色红外片上呈淡蓝、 灰白色调,浑浊水流与清水交界处形成羽状水舌 在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微波图像上呈浅色调, 在热红外图像上呈深色调,为不规则斑块状 单一性质的工业废水随所含物质的不同色调有差异, 城市污水及各种混合废水在彩色红外像片上呈黑色 在白天的热红外图像上呈白色 或白色羽毛状,也称羽状水流 各种图像上均有漂浮物的形态
(4)遥感数据参数化和特征值提取方法尚不完善
34
35
36
37
38
39
只有在较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水体的电 磁波辐射性质的水环境化学物质(如泥沙、 叶绿素、有机质等)才有可能通过遥感技术 加以探测,并非所有水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 都可以辅以遥感手段。
水环境遥感数据的解释,必需建立在水文过 程机理基础上,不能只通过数学上的数值相 关得出结论。
遥感水文
• 1 水体的光谱特性 • 2 水文过程遥感 • 3 水环境遥感
遥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