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职院校的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的更新,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培养高职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对未来人才的素质要求必将越来越高。
伴随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变化,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标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在《高等教育法》中已经明确地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地。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先进的知识,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更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目前就高职教学教学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
1 树立新型教育理念,培养创新人才
培养高职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日益剧增,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
信息的创新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改变原来的知识型教育观念,将培养高职学生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去探索未知作为培养教育的核心,把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确定为高职院校培养目标。
高职教师应该将知识型教学改为研究型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地把引导高职学生探索未知世界作为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的潜能意识,使学生不断地积累探索经验和方法,增强他们的探究创新的意识。
同时,把教学当作师生双方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过程,教学相长、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
2 教学内容改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实现教学内容现代化,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当前,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制约着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改革,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加大教学内容改革和更新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大量使用如“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名词,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老师按照编定的教材讲授,学生接受的是简单灌输式教学方法。
学生掌握的知识,通常显得过于死板,或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完全脱节,因此,教学内容必须进行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高职教育的课程
应该坚持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应以满足行业岗位实用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宗旨,实践教学内容应该与理论教学相配套,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真正做到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根本、突出实践与操作能力的课程体系。
可以采用模块化结构,以保证高职课程体系能快速适应职业结构与岗位的不断变化。
同时,强调操作性课程,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践训练的机会,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课程实施模式的创新,通过校企结合等途径,使教学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
3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以教师为中心”,采取“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老师讲,学生听”的简单灌输式教学方法,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方式不是从学生自己现有的基础出发,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教学过程始终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的学总是围绕着教师的教来转,学生学的过程就是教师知识复制的过程,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不教,学生就不学,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体而是机械的模仿。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即便教师的知识在多,学生学的有多认真,造就的顶多也就是模仿能力强,高分低能的庸才,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思维。
当前我国的高职学生基本素质较低,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教学姿态,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培养高职学生对相互联系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锻炼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提升高职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高职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可更多地采用师生互动讨论式、案例式、现场模拟式等多种教学形式,体现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启发性和新颖性。
教学过程不仅应使学生学习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过程培养高职学生思维、想象、分析、综合、研究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努力为高职学生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要鼓励高职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使他们意识到教育不是知识的单纯堆砌,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去探索新方法、新程序、创造新产品。
同时,在课堂上要让高职学生了解更多的实际工作岗位的流程,以及人才竞争对学生切身利益的影响,还可组织高职学生到企业参观、调查,进行有效的见习、顶岗实习,聘请企业的相关人士到学校兼职等。
4 改革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实训课程教学主要以基础验证性和模仿性的实验为主,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根据理论课所学的原理,按照教科书上的实训操作步骤,进行记录数据、书写实验报告。
不同专业学生开的实训课基本上千篇一律,实验内容单一,实践和专业脱节;有的实验教学只有学生们观摩,没有学生动手实践、发表见解的机会。
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创新能力是在不断地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培养出来的,因此,要彻底改革高职传统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模式。
第一,要缩减不必要的演示和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高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探讨。
对有多种实现方案的实践,教师要充分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引导学生精心设计,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第二,在教学中,教师设置必做和选做实验项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发挥个性特长的空间。
第三,对于主动探索的高职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主选择实验装置、确定实验步骤、分析判断实验结果。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和执著追求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至关重要的地位。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裴春民,代红梅,李伟刚,刘其志.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j].价值工程,2011(21).
[2]李静.关于教学改革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看法[j].价值工程,2011(23).
[3]李英梅,秦从英.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