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民族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西方民族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社会生物学学派
威尔逊
《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
认为一切动物的行为都有其生物学上的基因基础,动物的行为包括社会性的行为都是基因保存自己而精巧设计的结果。
西方民族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阶段
学派
人物
代表作
中心思想
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
进化论学派
斯宾塞
《演进假说》、《进步之规律和原因》、《综合哲学》、《社会学原理》
泰勒
《人类早期史研究》、《原始文化》、《人类学》
摩尔根
《易洛魁联盟》、《古代社会》、《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
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播化学派
【德奥】
格雷布纳
《民族学方法论》、《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
施密特
《神灵的起源》
《古埃及人》、《早期文化的移动》、《文化的传播》
佩里
《印度尼西亚的史前巨石文化》、《太阳之子》
美国历史学派
博厄斯
曾对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进行实地调查;坚决反对种族主义,主张民族平等。
人类学要弄清文化内部各要素相互之间的功能关系;创造一套实地调查的方法流传至今
拉得克里夫-布朗
《安达曼岛人》、《文化的历史解释和功能解释》、《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社会人类学方法》
美国心理学派
卡迪纳和林顿
《社会心理学新领域》
认为‘基本人格’决定民族文化形式和命运
本尼迪克特
《文化模式》、《菊与剑》、《种族科学和政治》
对具体的文化现象进行详细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不主张过早的做理论概括。
法国社会学年刊派
杜尔干
《社会学方法论》、《论自杀》、《宗教生活和原始形式》、1896年创办社会学年刊
莫斯
《民族学概论》、《赠礼》、《社会学与人类学》
英国功能学派
马凌诺斯基
《西太平洋的探险队》、《科学的文化理论》、《野蛮人的性生活》
斯图尔德
《文化变迁论》、《进化和生态社会变迁文集》
文化相对论学派
赫斯科维茨
《人及其劳动》1955年更名为《文化人类学》
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都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并与经济条件相适应的。
新心理学派
许烺(lǎng)光
《心理人类学》
怀廷
《科瓦人的成人过程:新几内亚一部落的教学》、《儿童训练与人格一项跨文化研究》、《社会化过程与人格》
米德
《萨摩亚人的成年》、《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和气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
结构主义学派
列维-斯特劳斯
《结构人类学》、《野性的思维》、《神话学》
认为在人类社会的表面结构后隐藏着一种真正的结构,要用建立模式的方法去分析说明和揭示包括人类的思维
利奇
《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列维-斯特劳斯》、
新进化论学派
怀特
《摩尔根1859-1862印第安人日记》、再版《古代社会》、《文化科学》、《文化的进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