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语交际的特点及其训练

口语交际的特点及其训练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在特定的交往语境中,听、说双方运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活动口语交际的特点及其训练一、口语交际的特点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相比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听话说话常是单方面的,口语交际则是双向互动的。

以往听说训练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

而口语交际则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因此,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这样,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2.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更具有实用性。

过去练说话,往往凭借看图来进行,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纸上谈兵,图上神游。

口语交际则不一样,其交流的话题来自于学生生活之中,训练的形式多是当面交谈,与生活实际状况没什么明显的区别,学生课堂上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颇具实用价值。

3.口语交际需要更全面的表达技巧。

既然是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就不能像自言自语那样,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怎样说就怎样说,而应该考虑语言、情感、举止等综合因素。

所以,口语交际不仅需要听说技巧,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表情达意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口语交际的特点决定了口语交际能力的综合性。

它必须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主要因素是:1.良好的语音能力。

口头语言是借助语音及其变化来传情达意的,而汉语语音的变化是比较复杂的,区别又比较细微,要恰当、准确地运用语音来表达,就必须具有较好的语音能力,包括发音准确、规范、标准;音质纯净,音量适中;音调优美动听,发音有一定的节奏,快慢适中;声音有一定力度,并能控制自如,做到强弱、大小适当,等等。

2.敏捷的思维能力。

口语表达要经过内部言语-选词组句-外部言语三个环节,其过程几乎是闪电般的快捷。

因此,说话时,嘴上说的是刚刚想过的,而心里想的却是马上要说的,就是这样现听现想,现想现说,不断把自己的意思和情感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中途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答非所问,结结巴巴,影响口语交际的效果。

只有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才能灵活应变,应答自如。

3.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

与人当面交谈,不可能有很多准备和思考的时间,要想在短时间内说出有一定条理的一段话,必须迅速地组织语言,快速地选择词语和句式,运用修辞方法和叙述、说明、描述等表达方式。

可以说,组织语言的速度和能力,将决定口头表达的效果,是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

表现在:(1)姿态自然,举止大方。

站,自然站正,微收下巴,不颤腿,不绞衣角;坐,自然挺胸,全身放松。

说话时,眼神不游离,不闪躲,不目中无人,面带微笑,不伸舌头、不做鬼脸;(2)用语恰当,礼貌待人。

能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谈话内容,说恰当、得体的话。

还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并辅以表情和手势等体态语,加强口语的表达效果。

三、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1.口语交际的主要形式。

(1)自我介绍。

介绍自己:说说自己的姓名、年龄性格、爱好、就读学校及年级,自己最喜欢的人或事;介绍家庭情况:家在何处,全家有几口人,分别是谁,各在哪里工作或学习。

讲的时候,可以先逐项说,再连起来完整地说。

(2)口述见闻。

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所看到、听到的最喜欢的事情,或从电视、广播、由影、报刊和广告中所吸收的信息,选一两条,抓住中心,按一定的顺序简单地讲给大家听。

由于讲述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因而内容丰富,感情自然,从而使口语交际成为交流心得、增进感情的教育活动。

(3)工作汇报。

教师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打扫环境卫生、整理班级图书、出黑板报等,让学生去完成,然后要求把完成情况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并接受大家咨询。

(4)祝贺感谢。

指导学生视不同的对象和事情,选用不同的贺词或感谢语,先说说祝贺或致谢的原因,再讲谁祝贺或感谢。

如果是自己,可说“我向你表示衷心的祝贺(感谢)”,如果是代表集体,那就说“让我代表XX向你表示祝贺(感谢)”,最后还可以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

(5)接待客人。

让学生按照迎客、待客、送客三个步骤来说。

迎客:说“谁”、“请进”并问好;待客:让座、端茶、回答问话或要求改日再来;送客:送到门口、话别、挥手或说“再见”。

要求在说话时,注意态度和蔼、热情、语言亲切,运用礼貌用语。

这种说话要多让学生同桌对练,后上台表演。

(6)求助于人。

让学生学会在借物品、请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时,说些祈求的话,除教会学生注意称呼和使用礼貌用语外,必须讲清对方做什么及请求原因。

如果对方答应了,该怎样说,如果你不大满意,又该怎样说。

要求讲时,语言要亲切,态度要诚恳,使人听后产生亲切感。

(7)自由议论。

教师根据训练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思想实际设计好话题,并恰当地提出议论的问题和中心,使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议。

如让学生看一幅图或听一个社会现象后谈自己的看法;抓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自由评论,等等。

(8)争辩问题。

教会学生在出现意见分歧时,抓住问题的实质和矛盾的焦点展开论辩。

论辩一般格式是:先指出双方行为或言论错在哪里,再说为什么错,接着阐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提出改正意见和要求。

开头语可用“我认为……”、“我的看法是……”等。

(9)主持会议。

让学生当会议的主持人,按照以下顺序练说:先说会议名称,再说会议目的,接着说会议的议程,最后对到会者提出要求。

会议将要结束时,要加以小结,内容大体是:对会议的评价,解答有关问题和如何实施会议决定等。

(l0)交易商谈。

引导学生讲清所要买的商品的名称、数量,询问商品价格、性能、特点等;卖主要热情地一一作答,把商品的价格、质地、性能、特点、用法以及附加的优惠条件等向顾客讲清楚。

在商谈中,双方都必须使用礼貌语言,促进成交。

2.口语交际训练的几个注意点。

(1)要激发兴趣。

一般说来,小学生是爱听爱说的,在他们和同伴玩耍时,在与成人交谈时,往往能无拘无束地讲自己的所见所闻。

根据这一特点,训练时,要重视利用和创设各种口交际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讲自己喜欢的人和事。

这样,说者畅所欲言,听者聚精会神,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把原来课外自发地说,发展到课内自觉地说。

(2)要教给方法。

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必须教给方法,使教师有指导地说与学生自由地说交替进行。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即使要讲好一件简单的事也不容易。

要教学生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连贯的几句话或一小段话。

到了中高年级,要让学生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

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

(3)要引导评价。

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

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

引导学生评价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评语言,即评语音是否准确,语言是否规范,用语是否确切、恰当;二评思路,即评价说话的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三评仪态,即评声音是否响亮,仪态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等。

(4)要加强考核。

这是保证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

一方面,可使教师了解教学结果,调整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让学生看到学习成果,激发学习信心。

口语交际考核可采取分散考核与集中考核、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考核项目和评分标准,并把考核成绩记载在学生成绩报告单上。

2004-08-05一、什么是口语交际?口语,就是口头言语,即口头上说出来的语言,而不是用文字写出的语言。

用文字写出的语言,叫书面语。

书面语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口语和书面语虽然都是交际的工具,但区别也是明显的。

口语作用于听觉,书面语作用于视觉;口语受时空限制,瞬刻即逝,不便保存,书面语易于传播和保存;口语灵活,生动,尤其与情境、手势配合以后,表意很丰富;书面语规范,严谨,等等。

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交际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交际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交际手段)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

二、口语交际的特点1.复合性口语交际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综合行为,要完成口语交际,就必须有多种系统的参予,如思维系统、语言系统、情感系统、态势系统、听众系统等,多种系统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口语交际的任务;口语交际的方式虽然是以有声语言为主,但同时也综合了“无声语言”即手势、体态。

表情等手段,从而使口语交际既具有传声性又具有表情性;口语交际的内容也是一种交际者自身储备的综合调动,其中包括思想修养、道德修养、知识储备,生活积累等。

2.简散性简略和松散这是口语交际言语形式的明显特征。

简略,是指用语简略,即多用短句。

省略句、隐含句、脱落句等,这一方面是因为受时空限制,交际者来不及组织结构复杂的长句;另外一方面,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省略,应该省略,不省略反而显得累赘;松散,指结构较为松散。

口语交际可以随想随说,上句没说清楚,下句再说,一次没说清楚,再说一次甚至几次。

同时,在交际过程中,因为某种原因,还常常出现较多的停顿,时断时续。

因此,比起书面语言来,口语交际显得松散多了。

3.临场性口语交际都是面对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表现出明显的临场性。

一是受时空制约,因时因地而异;二是受交际对象的制约,因人而异;有时还受环境气氛的影响。

因此,口语交际必须做到因时施言,因地施言,因人施言。

(四)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