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类型分类
可参与并进行加工
艺术化、但旨在特定的时 空条件下存在、不可完全
复制。
1.资源所处空间
2.物理特性
3.功能特点
4.载体形态
是否 专门为学习者而设计?
1.为课程实施专门设计的 资源:从无到有
2.非专门设计的资源:自 然界、社会相关资源
5.与学习者关系
6.模型建立
距离学习者的远近程度
3.直接:教材、练习册 4.教学环境内:课程、教 具、传统游戏 5.教育环境内:具有教育 意义的广泛社会环境
·知识技能经验 ·活动方式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资源所处空间
2.物理特性
条件性课程资源 -----------------------
·人力、物力、财力
·时间、场地
·设备、设施、环境
3.功能特点
4.载体形态
4.根据资源的载体形态划分
以人为载体:教师、导师 以物为载体:附载信息的事物 以活动为载体:特定的机会或情景
。
源
(
5.与学习者关系
6.管理层级
7.资源属性
8.存在方式
课程资源 的分类
表明了课程资源类型的多样性
研究与开发课程资源,保证教 师可利用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对于课程的开发形成不同视角, 明确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课程资源 的类型
思政一班 宋梓晔
第三组
物理特性 和呈现方 式划分
所处 的空 间划 分
功能 特点
载体 形态
管理 层级
与学 习者 的关 系
资源的属 性
存在 方式
所处 的空 间划 分
校外 校内
资源的空间来源
1.资源所处空间
2.物理特性
3.功能特点
4.载体形态
校内资源: 校内各种
场所和设施、校内人文资 源、教育教学相关的各种 活动。
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
本最便利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 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
1.资源所处空间
2.物理特性
3.功能特点
4.载体形态
校外资源: 学生家庭
、社区、整个社会中的可 利用教育资源和自然资源 。
可以弥补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有利于转变 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
1.资源所处空间
7.实证研究
8.结论局限
· 按照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划分
1.国家课程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法律法规 2.地方课程资源:根据各地方的差异性制定 3.学校课程资源:教师经验、学生经验、学校设施 、教学时间。
5.与学习者关系
6.管理层级
7.资源属性
8.存在方式
自然课程资源:动植物、天气、气候
社会课程资源:图书馆、博物馆、价值理念、风俗习惯
5.与学习者关系
6.管理层级
7.资源属性
8.存在方式
8.资源的 存在方式
(
一 资) 源显
性 课 程
一、【显性课程资源】可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教
隐 材、计算机网络、自然和社会资源中的实物、活动等,可直接成为
教育教学的便捷手段或内容、易于开发和利用。
性
二 课 ※ 二、【隐性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 ) 程 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和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生关 资 系。他们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物理特性
3.功能特点
4.载体形态
2. 物理特性
& 呈现方式
1. 文字资源:教材、典籍
2.实物资源:动植物、建筑、笔墨 3.活动资源:集体、演出、社会实物理特性
3.功能特点
4.载体形态
.
10
功能特点
3.根据资源的功能特点划分
素材性课程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