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文传统、文学思潮与19世纪西方文学
人文传统、文学思潮与19世纪西方文学
本文档相关内容参见 视频 9-12
人文传统、文学思潮 与19世纪西方文学
Humanity Tradition and Literary Trends in Nineteenth-Century Western Literature
蒋承勇
本教材“19世纪文学”编写特点
19世纪西方文学的历史境遇与当下意义
在使用东西方文学合编的教材时尤其如此。
PART 3
19世纪西方文学若干问题探讨
2.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与文学思潮(Trend and School)
“外国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系统讲授从古希腊、 罗马到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从上古到20世纪的东方文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外国文学
点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教育部“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PART 3
19世纪西方文学若干问题探讨
该课程基本知识点:(1)外国文学的基本发展历程;(2)外国文学思潮
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创作思想和文学风格;(3)外国经典作家的基本
PART 3
19世纪西方文学若干问题探讨
(一)文学思潮与文学史发展脉络
2. 关于文学思潮的理解 ”文学思潮“是指——
在特定历史时期,在一定社会-文化思潮影响下形成的具有某种共同美学倾向、
艺术追求和广泛影响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想潮流。
PART 3
19世纪西方文学若干问题探讨
2. 关于文学思潮的理解 “文学思潮”界定的基本标准:
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的根基在传统 传统与经典:现代与创新的摇篮 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的西方文学高度关注。 深入理解19世纪西方文学,有助于深化对马恩文论的理 解。马恩文论研究创新的前提与可能?谁去研究?
d.
11
三、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若干问题探讨
(一) 文学思潮与文学史发展脉络 (二) 文学思潮与人文传统的深度关联
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若干问题探讨
延伸讨论:20世纪文学对19世纪文学 的“反叛”与传承
一、本教材“19世纪文学”编写特点
(一) 19世纪文学在本教材中的比重
(二) 经线、纬线与明线、暗线
(三) “纬线”内容结构上的不均衡性
4
PART 1
一、本教材“19世纪文学”编写特点
(一) 19世纪文学在本教材中的比重 东西方打通编排,因此,把19世纪外国文学(世界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安排。
的基本框架和发展历程,认识东西方文学的演变规律;深入讲授外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
思潮,使学生比较完整地把握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思想特征和文体风格; 重点教授外国文 学中的经典作家、作品,使学生比较深刻的理解外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通过课
程学习,使学生形成对外国文学从历史框架、思潮流派到经典作家、作品,既全面又有重
该世纪文学内容丰富,因此分上、中、下三章,约占本教材总篇幅的25%(总页码 约700页,19世纪文学占180页)。这意味着19世纪文学在本教材中占据举足轻重 的地位,展现了思潮迭起、人才辈出、经典纷呈的历史事实教材“19世纪文学”编写特点
(二)“经线”、“纬线”与“明线”、“暗线
以时间为“经线”,以国家或地区文化与文学史事实呈现为“纬线”,纵横编织世界
文学”网络“。 在19世纪文学的介绍与叙述中,西方文学篇幅比重较大;适度介绍东方文学在西方影 响下的发展与繁荣以及一定程度的互相融合。 可以说,人类文学的世界性交融在19世纪进入了新境界。
西方文学部分,文学思潮及潜在的人文传统分别是贯穿始终的”明线“与”暗线“。
a. b. c.
9
PART 2
19世纪西方文学的历史境遇与当下意义
2. 沉寂的19世纪文学研究
a. b.
过 时 论 研究的萧条与积累的贫瘠
c.
d.
学科建设的期待
文学创作的反思与民族审美期待
10
PART 2
19世纪西方文学的历史境遇与当下意义
3. 19世纪西方文学的当下意义:回眸传统、审视现代
a. b. c.
PART 3
19世纪西方文学若干问题探讨
西方文学的展开明显呈思潮“运动”、“革新”、“革命”的形态。把握住思潮的 律动则是把握西方文学的关键。 19世纪西方文学是近代西方文学的高峰,六大文学主潮: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
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颓废主义,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文学思潮,也
是西方近代文学辉煌成就的集中体现。以六大文学主潮为线索介绍19世纪西方文学,兼 及对东方各国的传播与影响,是外国文学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方法和策略。
(三) 文学思潮与“先锋”意识
(四) 文学思潮的内在关联
12
PART 3
19世纪西方文学若干问题研讨
(一)文学思潮与文学史发展脉络
1. 中西文学发展的差异:体裁流变与思潮演变
中国文学
文体演变线索——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文体演变线索清晰,而思潮流派不明显。
西方文学
文学思潮是一以贯之的红线,文体线索不清晰。
其一,有特定的社会文化思潮,并且往往凝结为哲学层面的特定的世界观(其核心是 关于人的观念),这是特定文学思潮产生、发展的深层文化逻辑(文学是人学); 其二,完整、独特的诗学系统,这是特定文学思潮的理论表达; 其三,流派(school)、社团的大量涌现,并往往以运动的形式推进文学的发展,这是 特定的文学思潮在作家生态层面的现象显现; 其四,新文本实验和技巧创新,这是该文学思潮推进文学创作发展的最终成果展示。
6
PART 1
一、本教材“19世纪文学”编写特点
(三)“纬线”内容在结构上的不均衡性
在历时性的叙述与介绍中,东方文学的内容篇幅较少,与西方文学相比,某些部分难
免浅尝即止、点到为止,缺乏均衡性。这作为教材内容编排来说是一种缺憾,但也是尊重
历史,不能硬把一般性作家作品列入规范的教材。
东西方的处理方法以及评价,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性的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理论与学术
问题,有待于在进一步探讨中不断完善。期待大家提出好的建设性建议。
7
二、19世纪西方文学的历史境遇与当下意义
8
PART 2
19世纪西方文学的历史境遇与当下意义
1. 喧嚣的现代、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的时尚: 文学研究的时尚: 传 统 的 边缘化:
”先锋文学“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 从现实主义独尊到现代主义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