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纲要的编写

课程纲要的编写

课程纲要的编写
一、编写课程纲要的意义和作用
课程纲要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它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或指南和相关教材撰写的、体现某门/种课程各种元素的计划大纲。

教师编写课程纲要是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需要研究分析教学中所涉及的各方面因素,如课程目标、相应课时、学生背景分析、课程组织、实施条件、学生评价等情况。

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实施课程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课程审议与管理。

二、课程纲要构成要素
(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应年级、课时;
(二)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三)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

课程纲要不是“教学进度表”。

课程纲要的叙写格式:
1.按照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来呈现。

一般适用于一些没有课程标准做依据的课程设计,如学校课程的一些课程纲要。

范例:自然之谜
自然之谜课程纲要(青岛二中分校校本)
2.按照课程目标——评价任务——学习活动来呈现,即基于课程标准设计的课程纲要,将课程内容与实施整合在一起作为“学习活动”来呈现。

范例:《论语》的课程纲要
《论语》的课程纲要
一、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该模块属于“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该系列“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规定。

(略)
二、学习目标
1.仔细阅读原文、注释和参考译文,圈划重点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其它注释本等,校核若干字词或句段的今译,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2.属于联系上下章和其它文献资料,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论语》的思想内涵,运用点评法,表达对课文内容和章法技巧的欣赏。

3.结合作者经历、社会状况、文化背景、时代思潮、前人研究成果等,形成有关孔子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的观点。

4.尝试运用随笔、小论文、读书报告会等方式,有条理地表达并于同学自己的人物评价观点,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经历。

5.背诵和默写指定的篇章,感悟孔子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和完美人格的追求,说出《论语》中最能影响自己的三句话。

三、评价任务
1.过程作业:随笔4篇,小组合作完成小论文1篇。

2.结果纸笔测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

四、学习活动(内容和实施)
第一阶段:导读( 1—2课时)
教师介绍孔子和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解读“课程学习纲要”,指定阅读《史记·孔子世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为研读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分主题研读(24课时)
1.读懂、欣赏、背诵(逐课或分主题进行,课前要做好预习)。

2.整理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和至今还流传的处于、熟语、格言(课外进行)。

3.随笔写作与读书报告会。

每一主题学习结束,选择最有感悟的篇章,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论语随笔”,笔记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6课时)
1.确定课题。

通读回顾《〈论语〉选读》,选择并确定一个课题研究范围(也可由句式提供参考选题),相同、相似的课题的4—6位同学组成课题组,明确分工。

2.搜集资料,撰写论文。

教师指导内容包括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资料卡片的使用、论文框架的拟列、论文的格式与表达等。

3.论文答辩。

提前一天,抽签决定各组汇报人、评价人,论文成绩为小组成员共享。

第四阶段:总结与评价(4课时)
模块复习;朗读或默写比赛(机动);整理有关作业,做好过程评价;参加年级组织的模块测试,确定本课程的学习成绩和学分。

五、作业和评价细则
1.过程表现与作业。

(1)课题表现(60分),(2)篇章背诵(50章计70分),(3)随笔(4篇计80分),(4)小论文(1篇50分)。

总计260分。

得分
依据见评分规则。

2.课程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1)对课文中所选《论语》原文的字词句理解,(2)内容理解和评价,(3)章法技巧的欣赏点评,(4)指定背诵篇章的默写。

测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满分100分。

3.学分认定。

过程表现与作业和以及测试满分360分,据此划分这门课程的等级为:320分及以上为A,280分—319分为B,240分—279分为C,200—239分为D,200分以下为E。

等级为D及以上的,获得该模块2各个学分;E等不能获得2个学分,须案学习有关规定补修或补考。

关于学习目标的制定和叙写
一、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
二、学习目标具体化——分解课程标准
分解课程标准的策略
替代:体育“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运动动作”——武术单元“向同伴展示学会的五步拳”
拆解:物理“能用实例说明机械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说明”可以拆解为“用言语说明”“用图表说明”“用实验演示说明”等,“其他形式的能”可以拆解为“电能”“热能”等,用于“机械能”单元的学习目标。

组合:体育“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发展的影响”“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发展的影响”,组合成“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的意义”。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说明细胞的分化
解释分化的含义
推断说明(细胞的)分化分化的特点
扩展分化的意义
区分分化程度与分
化能力的关系
三、学习目标的制定和叙写
学习目标叙写:陈述学生的变化
1.以学习者为主体来叙写
2.选用描述学生外显的具体行为的动词
3.叙写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条件与范围
4.叙写学生学习后的变化
——江苏锡山高级中学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目标
1.通过听录音朗诵和对文本的解读,学生能有感情地背诵本词。

2.通过揣摩词语内涵,学生能对写景语句作出鉴赏评价,同时,能较全面地对词中周瑜形象作出分析评价。

3.知人论世,学生能结合本词语句,用准确的语言对苏轼在本词中表露的情感与思想认识作出恰当的分析与评价。

数学——《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准确描述、刻画出两个空间向量的夹角和取值范围。

2.学生能准确说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性质和运算律,并能进行恰当变形。

3.学生在亲身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能够了解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感受类比推理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领略数学严谨、系统、基础、实用的魅力。

生物——《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说出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并说出生活中酶制品使用的注意点。

2.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的结论绘制酶受温度和pH影响的示意图,并能描述其含义。

3.学生积极合作参与探究活动,能够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设计此类实验。

4.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
1.学生能说出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能归纳自然环境特征,能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通过判读各种图表,学生获得读图和析图的技巧,能说出荒漠化的类型、形成过程、分布特点,能综合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和产生的危害,并能初步提出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3.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获得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并能灵活运用到其他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之中。

体育——《双杠基础动作系列练习》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学会支撑、悬挂、摆动、坐杠的动作方法,90%以上的男生学会杠中单腿后摆转体180度成外侧坐,90%以上的女生学会坐杠侧摆越成俯撑。

2.学生专项身体素质获得发展,男生完成屈臂撑5次左右,女生完成斜身引体10次左右;男生完成脚挂杠10次左右,女生完成肋木悬垂收腹举腿6次左右。

3.通过基础动作练习,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与帮助方法,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