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作者简介:杨璐(1989-1-),女,祖籍:南充;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
摘要:提问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精湛的课堂提问艺术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本文在论述了提问及提问艺术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问艺术的技巧,其中包括精心设计问题,根据学生的学情,设置问题的难度和梯度等措施,以望能对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化、语文教学的艺术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技巧提问艺术
一、提问及提问艺术概述
(一)提问和提问艺术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的心理水平,从教学要求出发,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讨论,作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
①
精湛的课堂提问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李如密认为课堂教学提问要注意“怎么问”的问题,就是要讲求提问的方法与技术。
②提问艺术属于教学艺术的范畴。
教学艺术是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体系的技能技巧,它应该遵循美学的规律,贯彻美的原则来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体现自己
的个性从而独创自己的艺术特色。
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创造性、实践性、审美性、情感性和表演性的特点。
(二)提问艺术的特点
课堂提问是教师将提问策略、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积累丰富的教学实践,并进行反思、总结,才能使教学提问艺术合乎教学规律,合乎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此,提问艺术具有实践性。
在语文教学当中,内容博古贯今,纵横中外,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陶冶情操。
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手段,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另一方面,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个体,在具体的提问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照搬课前所准备好的问题,而是应该创造性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
所以,提问艺术具有创造性。
此外,人文性贯穿语文课堂的始终。
因此,不论是在教学的内容还是形式上,审美性都是语文课的重要特点。
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应该具有审美的特点。
提问不仅可以针对情感审美类型的教学,提问艺术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审美对象而存在。
二、提问艺术的技巧
(一)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的质量、水平
1、在文本的关键处设置问题
在一篇文本的关键处设置问题,既能起到统领整篇文本的作用,也能起到提示学生学习重点的作用。
在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精心设问,整个教学会显得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而其他教学内容也因为这个问题而逐个解决。
关键之处包括文眼、转折处,画龙点睛处等等。
2、在看似没有疑问实则蕴含问题处设置问题
这类问题的设置需要教师对文本熟悉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才能有所发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容易找出这类问题,因此教师可以直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应明确:该类问题的设置是为了深入理解文本,而不是钻牛角尖。
3、在文本的空白处设置问题
“召唤结构”和“空白”是接受美学中的重要理论。
伊瑟尔在创立接受理论之初,就提出了“召唤结构”这一概念,与之相关的就是本文具有结构上的“空白”,即本文中未写出的或未明确写出的部分,它们是本文已写出部分向读者暗示或提示的东西。
③在大量的文本,特别是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中,都留有的“空白”,读者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去填补空白,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二)根据学生的学情,设置问题的难度和梯度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普遍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问题的难度和梯度。
对于学生来说,问题既不能过难,也不能是不经思考就回答出的问题,要让学生“跳一跳能够
摘到果实”。
从理论上讲,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去能解决问题,让思想的“轨迹”有一段“距离”。
总之,教师应从自己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调配提问中四个等级的问题的坡度,设置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三)在课堂提问中统筹兼顾,照顾到全体同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原则,特别是不能对某些优生又所倾斜。
教师在发问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每个问题的难度,还要力求做到覆盖整个班级和不同学情的学生,让所有同学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课堂学习中的一员。
(四)提问后的等待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需要停留片刻,给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语言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中,教师不应着急,应耐心等待,并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可以重复问题,或做适当的引导。
此外,学生在回答之后,教师也应该等待一段时间,看学生是否还有补充或者更改答案,等待学生完整地给出答案,而不是从中强行打断。
在等待的过程中,教师可给予一定的面部表情或者体态姿势对学生鼓励、引导。
(五)提问后的反应
1、分析学生的回答
首先,教师应该快速对学生作答情况作出准确判断,学生回答的情况可能是:拒绝回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回答完全错误;回
答部分正确;回答基本正确;回答超前等。
2、根据不同类型,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学生,教师应从师生两方面进行分析,反思是自己没有把问题表述清楚还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的缘故。
对于回答完全错误的,教师也应该在了解学生情况后,再做出相关评价。
了解学生是够有学习困难还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厌倦。
在发现问题后,教师仍然应以鼓励为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
对于回答部分正确的同学,教师应该在片刻等待之后,进行适当引导,而不是立即说出答案或者马上让其他的同学来回答该问题。
对于回答基本正确的,教师在确认的同时,可以重复学生的回答内容,可以转化内容,可以对回答做概括,对回答进一步扩展,对回答做思路分析,对回答作出确认。
④
3、在完成一个问题之后,进行总结
在学生完成了一个问题的回答之后,特别是一篇文本的重要问题,教师应该进行总结。
总结可以是对该问题的内容、目的进行说明,可以是对重点问题进行再次说明,可以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进行总结,还可以对该问题继续发问。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
[2]许书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
[3]刘永康,《西方方法论与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
[4]毕文成,《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化》,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5]王成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6]李如密,《课堂教学艺术二题》,《课程·教材·教法》,1990年第12期。
[7]方骥,《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研究》,《科教文汇》,2010年第7期。
[8]蔡炳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探究》,《科技资讯》,2011年第11期。
注解:
①许书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第93页。
②李如密,《课堂教学艺术二题》,《课程·教材·教法》,1990年第12期。
③刘永康,《西方方法论与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人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