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问题概述

环境问题概述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1.引起大多数环境问题的原因? 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引起,主要是人为因素: ①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有利: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控制能力增强 不利:索取资源增多;排放“三废”增加 ②人口高速增长的影响;
1.图l—2世界人口l804—1999年 增长示意说明了什么问题? 世界人口呈高速增长趋势, 每增加l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 迅速减少。

⑽污染物排放量剧增
工业生产:排放各种化学废物,包括有毒、有害和
危险废物。 农业生产:化肥,农药。 生活污染: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白色污染。 直接经济损失:我国的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 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
过度放牧 藏羚羊
乱砍乱伐
滥捕滥杀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⑸自然灾害频发
类型:旱涝、海啸、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地 面下沉等; 危害:1995年全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800亿美元, 导致50多万人死亡。 地面沉降情况: 上海目前的地面沉降速度是1cm/a; 西安20年来地面沉降了1-2m; 苏州的地面沉降问题也非常突出。
⑹淡水资源日益枯竭
教学要求
第一节 环境概述 1.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2.了解主要的环境因素 3.了解环境质量的概念 发展要求: 运用图表,理解环境质量与人类生活质量的关系,并能描述其特征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 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2.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3.运用材料,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发展要求: 结合案例分析,理解某一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及危害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 1.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2.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 发展要求: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⑺温室效应加剧
温室效应的概念:温室气体产生的保温作用 现状及趋势: 温室效应逐渐加剧,地球温度不断升高; 20世纪气温上升了0.3~0.6℃; 30年后还要上升1.5~4.5℃。 原因:CO2浓度平衡失调。 主要危害:
气候异常、物种灭绝(200种/天)、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情况: 在未来的1000~2000年内,海平面将升高7~8米。图瓦卢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由于全球变暖而举国迁移的国家。
21世纪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⑴人口膨胀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 世界: 60亿(1999.10.12) → 90亿(2050); 每年净增人口6000万 中国: 12.95亿(2000.11.1); 每年净增人口1000多万
⑵能源危机
世界: 三大化石能源目前占全球使用能源总量的90%; 发达国家消耗量每5-10年翻一翻,2050年基本耗竭 中国: 总储量在世界距第三位; 人均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煤炭只能开采80年,石油只能开采20年,天然气只 能开采30年。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1.引起大多数环境问题的原因? 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引起,主要是人为因素: ①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有利: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控制能力增强 不利:索取资源增多;排放“三废”增加 ②人口高速增长的影响; 计算机、电视机等电子产品在给现代人带来诸 多便利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突出。 负面影响:资源需求增加,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 排放增多,环境污染加剧 一般地,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较短,更新换代 较快。如果这些产品一旦被人们淘汰,它们含有的 ③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人类带来文明,也带来许多的环境问题 由多种高科技材料合成在一起的有毒合成物质,如 镉、汞和铅等重金属,将成为生态的隐患。而当它 们与其他家庭垃圾一起被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恶
⑶森林面积锐减
世界: 1950年以来全世界的森林已损失过半; 每年的造林面积仅为砍伐面积的1/10左右 中国: 森林覆盖率约16.55%,世界平均水平25%; 人均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 危害: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增加,气候异常,物 种消失,温室效应加剧。
⑷土地荒漠化严重
世界: 荒漠化面积达3500万km2; 现在每分钟就有1公顷土地荒漠化。 中国: 目前荒漠化面积达26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7.3%; 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 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危害: 破坏土地资源,气候异常(沙尘暴),物种消失,使 人类、动植物失去生存的家园 。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生物多样性 减少、全球水资源危机、水土流失与荒漠化……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⑴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臭氧O3 、氧化亚氮N2O、水汽H2O等
⑵酸雨污染
* 范围不断扩大,世界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洲、我国南方 (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市) * 形成酸雨的条件:酸性气体排放多,不易自然净化; 降水丰富的地区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环境问题的概念
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3.环境问题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人类过量排放废气物) 生态破坏(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环境污染:排放废气物超过环境容纳和自静能力 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⑶臭氧层破坏
发生连锁反应,1个氯原子可以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每年的9-11月发现臭氧层空洞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原 因 危 害 对 策 ①燃烧矿物燃料 ⑴全球 ②毁林 气候 使大气中温室气 变暖 体二氧化碳的浓 度增加
①影响全球生态环境,温度升高, 使海水膨胀,极冰融化,海平面 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 升高,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②影 和能源利用效率,采 响社会经济,全球变暖引起世界 用新能源,减少温室 气体排放 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 而导致世界各地经济结构的变化 ②保护森林,植树造 林。 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 殖,甚至死亡 ②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生长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④危及人体健康 ①危害人体健康,如增加皮肤 癌、白内障患者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 成破坏,如破坏森林,渔业减 产等 ①研究煤炭中硫资源 的综合开发 ②发展洁净煤技术和 清洁燃烧技术,减少 酸性气体排放量 ①减少并逐步禁止
生态破坏:开发利用资源引起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 森林毁灭、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1.下列哪些属于原生环境问题,哪些属于次生环境问题?请说出判断理由。 (1)火山喷发造成的大气污染………………………( ) (2)不适当的农业灌溉引起的土地退化……………( ) (3)地震破坏引的水体污染………………………( ) (4)森林的乱砍滥伐、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的荒化…………( ) (5)捕杀动物造成动物种群减少 …………………( ) 2.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吗? 不是的;环境问题有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3.哪些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哪些属于生态破坏?
英,这种物质不仅污染空气、土壤和水体,还威胁
着人类的健康。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1.引起大多数环境问题的原因? 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引起,主要是人为因素: ①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有利: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控制能力增强 不利:索取资源增多;排放“三废”增加 ②人口高速增长的影响; 资源需求增加,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 排放增多,环境污染加剧 ③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人类带来文明,也带来许多的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世界: 淡水量占2.53%, 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约占其11%; 20亿人口淡水资源不足,10亿人饮用水不合卫生要求, 每年有1200多万人因水污染致病而死亡。 (水—20亿生命之所系) 中国: 全国668个城市(1998年底)中缺水城市达400多个; 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1/4的。 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4; 苏州: 部分河流污染严重,太湖呈现了明显的富营养化趋势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1.引起大多数环境问题的原因? 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引起,主要是人为因素: ①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有利: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控制能力增强 不利:索取资源增多;排放“三废”增加 ②人口高速增长的影响; 资源需求增加,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 排放增多,环境污染加剧 ③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人类带来文明,也带来许多的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①威胁生态平衡,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②危害人类健康;(污染物通过大气、水、食物等进入人体) ③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⑵酸雨 污染
燃烧矿物燃料, 向大气排放二氧 化硫和氧化氮等 酸性气体
2.它将产生哪些后果?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后果?可采取哪些措施?
后果: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冲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 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二是环境污染加剧。 原因: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①对工农业生产产品的需求急 剧增加,对土地的占用、对其他各娄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在不断扩大;②生 产规模和消费规模的扩大,生产和消费中排放的废弃物也在不断增多。 人口增加,资源需求与资源短缺的矛盾逐渐加剧,生态与环境保护的 压力更大,任务更艰巨。 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并且后者对环境的影响更大。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古代文明阶段,由于人口数量极少,生产力水 平低下,人们还没有能力创造人工环境,采集和狩猎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 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微弱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加强,人类进入到 了以养殖和种植业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明阶段!由于人类开始大量开垦荒 地和砍伐森林,造成局部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生态破坏); 工业革命以后,环境污染开始并加剧,工业促成的人类文明却产生了 严重的环境问题; 20世纪中叶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人类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加强,同时排放的废弃物迅速增加,震 惊世界的环境公害事件接连不断; 70年代后,人类的环境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和复杂。一方面,由于不可 持续的消费方式和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们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大大超过 其补给和再生增殖能力,从而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退 化。另一方面,由于排入自然环境的工业和生活废弃物远远超出了自然环 境的自净能力,尤其是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环境问题,更是发展成为全球 性环境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