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中国地理:自然地理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3分/题,共63分)
1. 台湾岛是祖国的宝岛。
自大陆赴台旅游开通后,游客日益增多。
下列选项符合岛内地
理概况的是()
①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②气候受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影响
③基隆盛行东北风,降水量较多④水果之乡,盛产苹果、柑桔与香蕉等
⑤阿里山、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 读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
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3. 读“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
该流域()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4. 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
A.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
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
C.新疆的河流皆为内流河,西藏的河流皆为外流河
D.青海高寒干旱,甘肃温暖湿润
5. 在四类干湿区中,青藏高原( )
A.属干旱区
B.属干旱、半干旱区
C.属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区
D.四类干湿区都有分布
读某地区示意图,回答6--7题
6. 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7. 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读图,回答8—9题
8. 图示山脉为()
A. 天山
B.阴山
C.祁连山
D. 昆仑山
9. 图中所示各河流()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10. 右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
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
作用的时段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下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11~12题。
11. 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 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 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12.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13. 我国钓鱼岛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主要原因是
A. 地处大陆架,生物光合作用强
B. 有寒流经过
C. 位于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
D. 盛行上升补偿流
右是470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 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
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
15. 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
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
16. 材料所示地区的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
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D.以冰川补给为主17. 西气东输工程是国家“十五计划”确定的重点工程之一,我国最大的西气东输项目的三大控制中心工程分别设置在轮台、靖边和上海。
轮台和靖边分别位于()
A.塔里木油田,陕北天然气田
B.冷湖油田,陕北天然气田
C.柴达木盆地油田,陕北天然气田
D.塔里木油田,南阳油田
右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8~19题
18. 该沙丘位于
A. 冲积扇
B. 洪积平原
C. 三角洲
D. 河漫滩
19.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右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20. 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 高压脊控制
B. 锋面活动
C. 反气旋过境
D. 热带气旋影响
21. 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 江汉平原
B. 四川盆地
C. 珠江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二、综合题
1. 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优势终
日不散,有“雾都”之称。
分析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共14分)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
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资料二: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_________雾。
(2分)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_________雾。
(2分)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_________雾。
(2分)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
(8分)
2.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
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共12分)
(1)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
指出上图中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的特点(6分),并分析其对地下水水量的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
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
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
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图9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5分)
(2)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6分)
附加(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10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5:BBAAD 6---10:BDCBC 11---15:DBABB 16---21:CADCBC
二、综合题
1.【答案】(1)辐射 (2)平流 (3)辐射 (4)辐射雾
(5)形成原因:①位于我国的湿润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
②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③位于四川盆地,
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④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
2. 特点: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的风化物为主,厚度较大;地形起伏和缓。
影响: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有利于雨水下渗;厚度大、地形和缓,有利于延长地表水下渗的时间;最终有利于地下水水量的补给增加。
3.【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
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
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以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来判断)
(2)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
统筹上中下游用水,
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3)地理环境是各要素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
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