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4.2 表格信息处理
本课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表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②掌握表格数据的求和、求平均数、排序、筛选以及图表转换的方法;
③能总结利用表格加工信息、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电子表格的创立、编辑、修饰、图表转换等基本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体验用表格加工数据信息的基本过程;
②在整理、挖掘、提炼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表格数据的求和、求平均数、排序、筛选以及图表转换的方法
教学难点:
图表转换的方法
教学过程:
【思考与导入】
七年级三班的秦老师做了一次检测,成绩录入如下,秦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处理本次测试的成绩,大家看一下表格能不能帮一下
秦老师?处理这个表格需要应用那些知识点?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2 课《表格信息处理》,同学们共分成6 个小组,共同讨论完成。
进入“一、表格数据的处理”
【学习与探究】
打开“成绩统计表.xls”,小组讨论完成其要求,推荐一位同学展示并讲解操作过程。
1、自动求和
当对一行或一列数据进行求和时,首先要在该行的右边或该列的下方选定一个空白单元格,然后单ft常用工具栏中的“∑”按钮,最后按回车键,结果就会出现在所选定的单元格中。
Excel 还具有即时计算的功能,使人们可以直接看到所选定区域数据的总和:当在工作表中选定要求和的单元格区域时,屏幕下方的状态栏就会显示“求和=xxx”的字样,其中等于号右边的数据就是所选单元格区域数值的总和。
2、插入求和函数
方法为:选定一个填入数据和的单元格(如E3),单ft工具栏上的“fx”(粘贴函数)按钮,或者执行“插入”菜单中的“函数”命令,打开“粘贴函数”对话框,选择“常用函数”中的“S U M”函数,单ft“确定”按钮,即可得到结果。
3、输入求和函数
方法为:在填人数据和的单元格(如E4)中输入“=S U M(B4:D4)”,然后按回车键。
教师总结,指导完成“函数练习”中的内容。
【小组讨论】,并总结函数运算的几种方法。
推荐一位同学展示并
讲解操作过程。
(教师提示)
特别强调f x 函数组合,认识几种常用函数。
【练一练】在Excel 中,函数Count(A1:D1)的返回值是。
其中A1 单元格的值是1,B1 为空,c1 为文字,D1 为10。
A.2 B.11 C.3 D.4
打开“图表1995—2006 年高一新生进校视力情况统计.xls”完成函数运算。
观察表格的不同之处,如字体、底纹、边框等,并试着美化自己的表格。
进入“二、表格的修饰与转换”。
推荐展示美化好的表格。
认真观察“视力正常人数比例”,数据的变化有什么特点?进入“三、形成最终图表结果”。
这样不能够很好地比较每年的情况,为了更直观、清晰地将数据分析的结果表示出来,我们需要将表格数据转换成图表。
方法为:选定表格中的A2:A14 和D2:D14 之间的区域,单ft工具栏上的“图表向导”按钮擒,选择图表类型(如柱形图),单ft“完成” 按钮,便得到一个图表。
完成“图表练习”内容。
教师总结不同图表的应用。
运用“图表公务员考试报名统计.xls”数据再制作一个柱形图,比较柱形图和饼图的区别。
【一点通】Excel 提供了十多种标准图表类型,如面积图、柱形图、
条形图、折线图、饼图、圆柱图等,每种图表类型都包含几种不同的子类型。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用适当的图表类型。
常用图表类型
【自我评价】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表格信息处理中的数据处理、表格美化和图表转换,对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