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海洋权益维护问题

中国海洋权益维护问题

中国海洋权益维护问题[摘要]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向海洋发展日益成为世界沿海国家的基本国策,也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这不仅因为海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而且在于海洋也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舞台,国际社会围绕海洋权益的争端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形势和海疆安全形势都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和挑战。

从维护我国整体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的需要出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正视现实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与海疆安全。

[关键词]海洋;海洋权益;海疆安全。

海洋权益是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称,包括领土主权、司法管辖权、海洋资源开采权、海洋空间利用权、海洋污染管辖权、海洋科学研究权以及国家安全权益和海上交通权益等。

海洋权益是国家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海洋面积为3.6 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71%。

向海洋发展日益成为世界沿海国家的基本国策。

维护和实现海洋权益,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出路,是我国经济腾飞、国力强盛的必由之路,也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了解我国海洋权益的现状,积极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拥有大陆海岸线18000多公里,岛屿岸线14000公里,是海岸线长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我国管辖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但争议区达150万平方公里。

我国与所有海上邻国存在海域划界问题,与大多数国家存在岛屿归属争议,目前尚未解决。

中韩黄海苏岩礁、中日东海钓鱼岛、中国与东盟的南沙群岛主权之争,使我国岛礁和领海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同时,马六甲困局和岛链封锁对中国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构成重大威胁。

由于海洋不仅是经济大动脉,也是最方便快捷的军事交通线和最广阔的战略机动空间,因此,谁能掌控海洋谁就掌控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权利。

一、海洋是我国领土和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历史上,许多国家面向海洋发展,以海兴国。

从我国历史看,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1840—1940年的100年中,外国从海上入侵我国479次,规模较大的有84次,迫使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就达50多个。

可见,海洋与国家的统一、稳定、繁荣和昌盛息息相关。

(一)海洋是我国重要的领土地理单元我国是海洋大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海洋国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面积的1/3。

大陆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等五大海区。

海洋作为“蓝色国土”,与陆地国土一样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洋的战略地位已使其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舞台。

(二)海洋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宝库我国有着种类繁多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可再生能源、滨海旅游等。

其中:海洋生物2万多种,海洋鱼类3000多种;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滨海旅游景点1500多处;深水岸线400多公里,深水港址60多处;滩涂面积380万公顷,水深0—15米的浅海面积12.4万平方公里。

此外,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还获得了7.5万平方公里专属勘探开发区。

(三)海洋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进入21世纪,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8 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9662 亿元,比上年增长1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7%,比上年提高了0.13个百分点,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5.8%。

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17351 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2311 亿元。

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达到3218 万人(相当于沿海地区每十个人中有一个是涉海就业人员),其中新增就业67 万人。

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通过三个数据得到体现:海洋生产总值超过13800 亿元,同比增长6.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91%。

我国的围填海活动从传统的农业围垦迅速转变为建设用围填海,主要为临海工业、城镇和基础建设提供建设空间。

据初步统计,近五年来,平均每年用于这方面的围填海面积达120—150 平方公里,形成了几处面积较大的围填海集中区。

应当说,围填海在支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缓解建设用地供给矛盾、减轻耕地保护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四)海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地理正发生着重大变化,经济重心已逐渐从内陆转移至沿海,绝大部分对外贸易都依赖海上运输,维护海洋边疆安全已是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问题。

同时,经济、人口增长同资源、空间有限性的矛盾越发突出,除了中西部开发之外,对外海上航线日益成为国家利用海外资源市场的“生命线”,向海洋进军对我国的持续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地缘经济利益分布日益集中于环太平洋地区,我国目前对外贸易的60%以上都集中在这一区域。

我国是世界贸易大国,无论是海上通道、对外贸易、海外市场,还是海洋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石油进口主要依靠海上运输。

目前,经过马六甲海峡运送的石油数量约占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70%以上,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0%是我国的。

海洋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

二、中国海洋权益现状1.我国岛屿被侵占。

在东海,中国固有的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有。

日本不仅反对我国海军接近钓鱼岛,连我国科考船也不能接近,甚至我国渔民也不能到附近海域捕鱼。

日本拒不承认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在南沙群岛,有40多个岛屿被他国侵占,中国实际控制的只有8个。

2.海洋资源被掠夺。

与岛屿主权归属的争端相伴而生的是以资源为核心的各种矛盾。

南海周边的国家与地区目前在南沙海域投入开采的油井超过1000口,这些油井绝大部分位于南海断续线中国一侧的海域,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6000万吨。

此外,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南海实行夏季休渔制度,但有的国家不但说中国“无权宣布休渔”,而且还趁我国渔民休渔之际大肆捕捞。

3.海域划界矛盾重重。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

由于海域狭窄造成我国与海上邻国海域的矛盾比较突出。

如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黄海海域应划分中国管辖的是25万平方公里,可是有的国家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十几万平方公里。

4.海上运输通道的潜在威胁。

南中国海位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被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之中,被美国列为要在全球控制的16个海洋咽喉要道之一。

南海地区被日本视为传统势力范围,南海的交通线被视为日本的生命线,日本以种种借口积极涉足中国南海事务。

近年来,美日两国以打击海盗恐怖活动和维护国际航道为由,正力图控制被称为中国海上生命线的马六甲海峡,因为,目前中国90%的进口原油是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

这些外部势力的因素将对中国的积极发展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三、坚决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1.完善中国的海洋立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和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海洋法规,主要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渔业法》等。

可以说,上述的法律法规覆盖了我国管辖的所有海域,使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国在其管辖海域的各项基本权利在我国立法中都得到具体体现。

但是在我国现行的海洋法中,海洋区域军事利用、外国军用舰机在我国控制海域的非法军事行动变得肆无忌惮。

因此,与海洋联系最为密切的海军,应该积极推动与平时海上军事行动有关的海洋立法。

2.建立强大的海军。

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是我国领导人和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

看看世界各主要国家,无论是美国、俄罗斯,还是野心勃勃的英国、印度,无不拥有庞大的海军。

更为重要的是,21世纪做为一个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时代,各民族和国家无不把海洋做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海洋领属权的竞争已成为国家实力的标志。

这就要求我们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保卫万里海疆。

并进一步唤起国人的海洋国土意识,增强为建设海上钢铁长城做贡献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建设强大海军对于保障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3.临时安排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基本方针。

共同开发是指有关国家在暂时搁置对资源开发的专属性主权权利争议的情况下,相互协定的基础上,以某种合作方式勘探和开发重叠主张海域的相关资源。

共同开发在有关国家优先利用争议区域资源的实用考虑与维持各自主张或立场之间建立了适当的平衡。

4.维护海洋权益的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是保障5.建立综合的海上安全保障体系,维护国家安全。

应建立防空识别区,加强对沿海海域和空域的警戒和管控。

鉴于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特别是海上安全形势,建立我国防空识别区已经是势在必行。

走向海洋是所有强国相同的战略选择和道路,当今各沿海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海洋的战略地位及其重大价值。

海上利益的得失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与荣辱经略海洋是国家根本利益之所在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成为世界强国。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1]中国石油新闻中心.国家海洋局: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2]国家海洋局200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3]李国强. 维护我们国家的海洋权益[J].瞭望.[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附件,来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