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桩基础的计算书一. 参数信息塔吊型号: QTZ63 自重(包括压重):F1=450.80kN 最大起重荷载: F2=60.00kN塔吊倾覆力距: M=630.00kN.m 塔吊起重高度: H=101.00m 塔身宽度: B=1.80m桩混凝土等级: C35 承台混凝土等级:C35 保护层厚度: 50mm矩形承台边长: 4.00m 承台厚度: Hc=1.35m 承台箍筋间距: S=200mm承台钢筋级别: Ⅱ级承台预埋件埋深:h=0.5m 承台顶面埋深: D=0.00m桩直径: d=0.80m 桩间距: a=2.00m 桩钢筋级别: Ⅱ级桩入土深度: 34.00 桩型与工艺: 泥浆护壁钻(冲)孔灌注桩二. 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与弯矩计算1. 塔吊自重(包括压重)F1=450.80kN2.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F=F1+F2=510.80kN塔吊的倾覆力矩 M=1.4×630.00=882.00kN.m三. 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计算简图:图中x轴的方向是随机变化的,设计计算时应按照倾覆力矩M最不利方向进行验算。
1. 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1.1条)其中 n──单桩个数,n=4;F──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F=510.80kN;G──桩基承台的自重,G=25.0×Bc×Bc×Hc+20.0×Bc×Bc×D=540.00kN;M x,M y──承台底面的弯矩设计值(kN.m);x i,y 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N i──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
经计算得到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最大压力:N=1.2×(510.80+540.00)/4+882.00×(2.00×1.414/2)/[2×(2.00×1.414/2)2]=627.12kN最大拔力:N=(510.80+540.00)/4-882.00×(2.00×1.414/2)/[2×(2.00×1.414/2)2]=-49.18kN2. 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6.1条)其中 M x1,M y1──计算截面处XY方向的弯矩设计值(kN.m);x i,y 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N i1──扣除承台自重的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N i1=N i-G/n。
经过计算得到弯矩设计值:压力产生的承台弯矩:N=1.2×(510.80+540.00)/4+882.00×(2.00/2)/[4×(2.00/2)2]=535.74kNM x1=M y1=2×535.74×(1.00-0.90)=107.15kN.m四. 矩形承台截面主筋的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2条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
式中1──系数,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1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f 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h0──承台的计算高度。
f y──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f y=300N/mm2。
承台底面配筋:s=107.15×106/(1.00×16.70×4000.00×1300.002)=0.001=1-(1-2×0.001)0.5=0.001s=1-0.001/2=1.000A sx= A sy=107.15×106/(1.000×1300.00×300.00)=274.87mm2满足顶面和底面配筋要求的同时还应该满足构造要求!五. 矩形承台截面抗剪切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6.8条和第5.6.11条。
根据第二步的计算方案可以得到XY方向桩对矩形承台的最大剪切力,考虑对称性,记为V=1254.24kN我们考虑承台配置箍筋的情况,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满足下面公式:其中0──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取1.0;──剪切系数,=0.20;f 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16.70N/mm2;b0──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宽度,b0=4000mm;h0──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高度,h0=800mm;f y──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f y=300.00N/mm2;S──箍筋的间距,S=200mm。
经过计算承台已满足抗剪要求,只需构造配箍筋!六.桩身承载力验算桩身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4.1.1条根据第二步的计算方案可以得到桩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取其中最大值N=627.12kN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应满足下面的公式:其中0──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取1.0;f 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16.70N/mm2;A──桩的截面面积,A=0.503m2。
经过计算得到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满足要求,受压钢筋只需构造配筋!受拉承载力计算,最大拉力 N=49.18kN经过计算得到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A's=163.94mm2。
综上所述,全部纵向钢筋采用构造配筋且配筋面积不能小于163.94mm2构造规定:灌注桩主筋采用6~12根直径12m~14m,配筋率不小于0.2%!七.桩抗压承载力计算桩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2.2-3条根据第二步的计算方案可以得到桩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取其中最大值N=627.12kN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验算应满足下面的公式:最大压力:其中 R──最大极限承载力;Q sk──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pk──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ck──相应于任一复合基桩的承台底地基土总极限阻力标准值:q ck──承台底1/2承台宽度深度范围(≤5m)内地基土极限阻力标准值;s,p──分别为桩侧阻群桩效应系数,桩端阻群桩效应系数;c──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按下式取值:s,p,c──分别为桩侧阻力分项系数,桩端阻抗力分项系数,承台底土阻抗力分项系数;q s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按下表取值;q 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按下表取值;u──桩身的周长,u=2.513m;A p──桩端面积,取A p=0.50m2;l i──第i层土层的厚度,取值如下表;厚度及侧阻力标准值表如下:序号土厚度(m) 土侧阻力标准值(kPa) 土端阻力标准值(kPa) 土名称1 9.8 0 0 粘性土2 10.2 20 0 粘性土3 7.5 35 0 粘性土4 6 40 0 粘性土5 5 55 700 粘性土由于桩的入土深度为34m,所以桩端是在第5层土层。
最大压力验算:R=2.51×(9.8×0×.8+10.2×20×.8+7.5×35×.8+6×40×.8+.5×55×0.80×.8)/1.67+1.64×700.00×0.50/1.67+0.00×420.00/1.65=1052.51kN上式计算的R值大于等于最大压力627.12kN,所以满足要求!八.桩抗拔承载力计算桩抗拔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2.17条桩抗拔承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其中:式中 U k──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i──抗拔系数;解得:U gk=11.2×(9.8×0×.75+10.2×20×.75+7.5×35×.75+6×40×.75+.5×55×.75)/4=1541.40kNG gp=11.2×34×22/4=2094.40kNU k=2.51×(9.8×0×.75+10.2×20×.75+7.5×35×.75+6×40×.75+.5×55×.75)=1383.56kNG p=2.51×34×25=2136.28kN由于: 1541.40/1.67+2094.40>=49.18满足要求!由于: 1383.56/1.67+2136.28>=49.18满足要求!九.桩式基础格构柱计算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 格构柱截面的力学特性:格构柱的截面尺寸为0.45×0.45m;主肢选用:14号角钢b×d×r=140×12×14mm;缀板选用(m×m):0.01×0.15主肢的截面力学参数为A0=32.51cm2,Z0=3.90cm,I x0=603.68cm4,I y0=603.68cm4;格构柱截面示意图格构柱的y-y轴截面总惯性矩:格构柱的x-x轴截面总惯性矩:经过计算得到:I x=4×[603.68+32.51×(45/2-3.90)2]=47406.13cm4;I y=4×[603.68+32.51×(45/2-3.90)2]=47406.13cm4;2. 格构柱的长细比计算:格构柱主肢的长细比计算公式:其中 H ──格构柱的总高度,取10.60m;I ──格构柱的截面惯性矩,取,I x=47406.13cm4,I y=47406.13cm4; A0──一个主肢的截面面积,取32.51cm2。
经过计算得到x=55.52,y=55.52。
格构柱分肢对最小刚度轴1-1的长细比计算公式:其中 b ──缀板厚度,取 b=0.01m。
h ──缀板长度,取 h=0.15m。
a1──格构架截面长,取 a1=0.45m。
经过计算得 i1=[(0.012+0.152)/48+5×0.452/8]0.5=0.36m。
1=10.60/0.36=29.74。
换算长细比计算公式:经过计算得到kx=62.98,ky=62.98。
3. 格构柱的整体稳定性计算:格构柱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整体稳定性计算公式:其中 N ──轴心压力的计算值(kN);取 N=627.12kN;A──格构柱横截面的毛截面面积,取4×32.51cm2;──轴心受压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系数;根据换算长细比0x=62.98,0y=62.98,查《钢结构设计规范》得到x=0.80,y=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