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台州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二日)今年是实施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国际经济环境进一步好转,国内宏观政策基本稳定。
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加快推进创新转型,一季度全市工业在去年快速回升的基础上继续向好发展,主要指标增长平稳,实现了良好开局。
但同时国内外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工业发展面临较多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诸多挑战。
一、今年来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基本特点(一)工业生产平稳开局。
今年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500万元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5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4%;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96亿元,同比增长17.5%。
1-2月,全市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4亿元,同比增长16.2%;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34亿元,同比增长16.3%。
1-3月,全市累计工业用电量3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
分行业看,1-2月,全市规模以上(500万元以上)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4亿元,同比增长15.1%;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34亿元,同比增长18.7%,轻重工业的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
3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除有色金属矿采、非金属矿采、饮料制造、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比去年同期下降外,其余30个行业全部实现增长,其中16个行业增幅在20%以上,显示我市工业在金融危机后已全面复苏,发展的均衡性进一步提高。
从企业开工情况看,今年以来绝大多数企业订单饱和,长单、大单明显增多;相比去年企业订单以1、2个月的短单居多情况,今年有超过半数的受调查企业订单在半年以上,另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全年生产任务已排满,企业普遍感到市场需求旺盛,对全年生产形势较为乐观。
但由于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企业赢利空间减小,接受订单较为谨慎,存在着主动减少或者放弃订单现象。
(二)主导行业快速增长。
今年1-2月,全市六大主导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4亿元,同比增长20.3%,增幅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2.9个百分点。
增长最快的是服装机械行业,1-2月实现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同比增长31.7%。
受行业周期性复苏的刺激,服装机械行业今年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长。
塑料模具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5亿元,同比增长28.9%。
模具行业是我市创新转型较早、取得成效较明显的行业之一,行业内部企业积极引进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国际先进设备,产品开发能力和附加值大大提高,同时也带动了下游塑料制品产业的提高发展。
家用电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6.1亿元,同比增长25.9%。
我市的制冷家电和厨房家电拥有较高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今年来企业产销两旺。
医化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2.1亿元,同比增长18.2%,保持了稳健增长势头。
医药行业是我市股票上市企业最为集中的行业,全行业已有5家上市企业,另有几家企业有望在今年上市,行业整体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船舶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4亿元,同比增长16.8%,继续保持复苏势头。
汽摩及配件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8亿元,同比增长10.6%。
从行业主要产品看,1-2月汽车整车累计产量 2.53万辆,同比增长35.1%;摩托车累计产量21.7万辆,同比下降25%。
(三)工业投资平稳推进。
1-2月,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性投资完成25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16.3亿元,同比增长15%。
随着市场的加速回暖和产品竞争加剧的“倒逼”因素,企业投资意愿有所增强,加大创新投入和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成为企业投资主流。
从投资项目备案情况看,备案项目数和投资总额均较去年有所增长,纯设备项目投资增长较快,在建大项目进展顺利。
但新上项目、特别是大项目仍然不多。
其原因,主要是土地等要素制约仍较突出,原材料涨价等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而电源性缺电则成了影响企业生产建设的一个新问题,这些都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企业在项目投资上采取了谨慎观望态度。
(四)工业出口稳定增长。
1-2月,全市实现工业自营出口24.2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36.3个百分点。
2010年我市每个月的外贸出口总量基本上维持在10-13亿美元之间。
今年一月份当月出口16.4亿美元,再次创出单月出口新高;而二月份当月仅出口7.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少出口2.1亿美元。
主要原因与春节因素、企业赶在1月份集中出口有关,年初也往往是企业囤积原材料和零部件为零售高峰季做准备的时节。
从数据分析,1-2月,全市有出口实绩企业309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30家,显示出口贸易渐趋活跃;自营出口总量比2008年同期多出口6.9亿美元,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增长。
另从出口交货值看,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500万元以上)实现出口交货值143亿元,同比增长21.2%,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高3.7个百分点,比内销增幅高5个百分点,出口拉动作用依然突出。
(五)企业效益保持稳定。
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0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综合得分220.6分,比去年同期高6.8分。
实现利税总额32.2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利润总额19.3亿元,同比增长3.4%。
工业企业在原材料大幅涨价、融资和用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普遍感到赢利困难增加。
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0万元以上)应收帐款净额471亿元,同比增长36.7%;产成品存货149亿元,同比增长21.4%;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增长17.4%和22.9%;亏损额3.5亿元,同比增长46.3%;亏损率15.4%,比去年同期高4个百分点。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国内外经济环境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
无论是国际市场环境,还是国内政策环境,今年的整个宏观经济环境较往年都更加复杂,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从国际上看,虽然全球经济将继续复苏已成共识,但复苏进程仍充满变数:主权债务国家和金融体系的隐患还没有消除,新兴经济体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通胀压力增大;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和汇率变化的波动还比较厉害,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减,保护主义也在不断升温;局部地区冲突、日本大地震等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
工业出口持续增长的动力有待加强,全年增幅预计不会很快。
从国内看,2011年我国将进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增长期,国内GDP增长预期目标仅为7%,经济增长速度将明显放缓,房地产市场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强力调控下缓慢回调势所难免,2011年我市工业发展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影响将更明显。
(二)各种要素制约更加突出。
首先是持续通胀给企业带来的高成本压力。
大宗原材物料价格持续过快上涨,而且受地区冲突影响将进一步上涨,受此影响,煤电油运等公共产品价格和物流成本也持续走高。
而另一方面,企业产品价格涨幅明显落后。
1-2月,我市工业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9.9%,而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仅上涨4.1%,落后原材料涨幅5.8个百分点。
企业普遍反映原材料涨幅超过20%,有的甚至在50%以上;而产品销售价格仅上涨10%多,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产品价格没有上涨或略有下降,企业赢利空间进一步缩小。
其次,企业用工紧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常态化。
尽管年初的用工荒问题已有了较大缓解,但随着产业转移的加快,劳动力的流动性也随之加大,招工难和留人难将是企业必须经常面对的难题;同时随着企业转型升级的推进,结构性的用工紧缺将从普通工人向中高级技工和管理人员演变,也会对企业用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三,土地、水、电等资源要素制约仍较突出。
工业用地不足已成为各地制约工业发展的普遍现象,而今年以来供电不足则成为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首位因素。
由于存在电源性缺电问题,我市工业用电存在较大缺口,多数地方已开始实施限电措施,少则“开六停一”,个别线路甚至出现“开一停一”。
据供电部门预测,全市夏季高峰网供负荷最大需求约420万千瓦,存在近60万千瓦的用电缺口。
第四,企业融资难问题将日益凸显。
国家货币政策由上年“适度宽松”转向“稳健”,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自去年以来已连续9次上调,达到20%的历史高位,加息预期也更为强烈,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大大增加。
由于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和用工成本的大幅度提高,企业资金需求增长较快,而我市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增幅明显回落,更加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难。
(三)工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
首先是节能降耗仍面临较大压力。
2010年经全市上下的共同艰苦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节能降耗工作目标。
但由于我市能耗水平相对较低,节能空间十分有限,十二五期间全市要进一步完成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的困难仍然较多。
今年受用电紧缺制约,工业企业的用能仍需受到一定的约束,无疑将考验工业增速。
其次是工业投资仍然增长乏力。
当前我市民营资本的投入既受各种要素制约,同时产业扩张的动力也显不足。
十二五期间全市要完成工业性投资3600亿元的计划目标,必须围绕产业升级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在引进国企、央企等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工业投资的跨越式发展。
三是企业创新意识仍有待提高。
在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广大中小企业对投资创新颇多顾虑,吃不准投资方向和市场前景,更多的仍然是看单生产,只顾眼前,产品低端化、低附加值现象难以一时改变,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不足。
四是产业配套水平不高。
行业内部组织关系松散,龙头企业跟为其产品配套的中小企业多数只有供货往来关系,很难从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有益的帮助,以致配套企业的产品质量、技术无法满足大企业的要求,产品配套本土化率不高,也易导致产业整体外迁。
三、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重点工作(一)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增强工业发展信心。
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既面临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不少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信心多于忧患。
从有利因素看,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循环经济试点加快推进,台州沿海开发迎来新机遇;一批重大项目将开工建设,新机场、沿海高速、铁路的建设,能够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从而拉动台州工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金融危机后我市工业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增长要素不断集聚,为实现新跨越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市工业发展还面临众多困难和考验,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较多,要素供给矛盾突出,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工业新增长点不多,都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全市上下一定要牢牢抓住机遇,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加快工业创新转型,以“两年”工作、“双服务”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提高服务企业水平,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二)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抓好生产要素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