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集宁至阿荣旗联络线白音查干至安业段公路工程(K46+000~K67+000段、FDK46+000~FDK90+300段)桩基首件施工总结编制:复核:批准: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白安高速公路土建施工二分部2020年3月26日目录1. 工程概况 (1)2. 首件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1)2.1. 技术准备 (1)2.2. 现场准备 (1)2.3. 机械设备配置 (2)2.4. 施工人员配置 (2)2.5. 管理人员配置 (3)3. 施工工艺及工程 (3)3.1. 测量放样 (3)3.2. 护筒埋设 (4)3.3. 泥浆配置 (4)3.4. 钻进成孔 (4)3.5. 终孔检查 (5)3.6. 钢筋笼吊放 (5)3.7. 导管安装 (5)3.8. 清孔 (6)3.9. 水下混凝土灌注 (6)4. 成果整理 (6)5. 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7)钻孔灌注桩首件施工总结为了使桥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能够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我项目部于 2019年10月21日~2019 年10月23日K82+467.997天桥3b-1#桩进行了首件施工,并在施工中对试验桩各个工序进行了控制和检测,其结果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现将钻孔灌注桩首件总结报告如下:1.工程概况本桥位于化德县向阳村附近。
荷载等级:公路-2级;桥面净宽:1×净8m;全桥长85.64m,跨径组合为20m+40m+20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
全桥共12根桩基,其中0#、3#桥台桩基桩径为A1.5m,桩长27m;1#、2#墩桩基桩径为A1.8m,桩长36m;桩基均采用摩擦桩。
其中3b-1#首件桩基设计桩径1.5m,设计桩长27m,桩底标高:1431.759m,设计桩顶标高1458.759m。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钻探显示:0-0.8m土质为填筑土,0.8m-5m 为粉质粘土,5m以下为黏土。
主要工程数量:C30水下混凝土:47.71m3;钢筋:C25:2292.3㎏、A12:515.3㎏;A57*3.5mm声测管:82.3m。
2.首件施工前期准备工作2.1.技术准备1、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有关水文地质资已调查清楚;2、设计图纸、技术要求及技术交底已准备完毕,并向施工班组作详细技术交底;3、现场的测量基准点已布设完毕;4、场地障碍物的分布情况及埋置深度已调查清楚;5、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有关报表、规范、技术资料等已准备完毕。
2.2.现场准备1、桩基开工前已修好施工便道:2、由于旋挖钻机回转半径大,钻杆高,自重大,钻机进场前已对场地进行平整夯实;3、电设施及排渣等其它设施已合理布置,满足施工工作的要求2.3.机械设备配置桩基首件施工机械配备一览表序号机械名称单位规格型号数量1 水车台20t 22 砼罐车台12m3 33 旋挖钻机台280 14 发电机台50kw 15 发电机台30kw 16 吊车台20T 17 挖掘机台220型 18 装载机台柳工50 19 电焊机台直流焊机 410 钢筋弯曲机台GW40 111 钢筋调直机台GT12 112 钢筋切断机台GQ50 12.4.施工人员配置桩基首件施工人员配置一览表序号工种人数备注1 钻机操作手 12 吊车操作手 13 挖机操作手 14 装载机操作手 15 其他机械操作手 56 钢筋工 67 电焊工 48 混凝土工 39 普工 510 现场负责人 111 技术人员 42.5.管理人员配置桩基首件管理人员配置一览表序号人员姓名职务备注1 刘军项目经理2 王荣华项目总工程师3 蔡明志项目财务人员4 马福海项目副经理5 李庆超项目副经理6 刘洋结构工程师7 王福领结构工程师8 刘宁伟机械工程师9 张志雄试验室主任10 李爱国试验检测工程师11 杨艳君质检工程师12 叶志伟质检工程师13 张继安测量工程师14 郭晓东测量工程师15 刘朝苗档案管理负责人16 惠寄森安全员17 白一彬试验员3.施工工艺及工程3.1.测量放样1、桩位放样: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桩号坐标,于2019年10月22日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样,定出桩位并打上木桩,再钉上小铁钉并作明显标志防止施工中破坏;在距桩中心约1.5m处安全地带设置十字形护桩,用混凝土埋护,防止移动,便于校核。
在钻机就位后用水准仪测定护筒标高,并计算出设计孔深以便在施工中用校验好的测绳控制钻孔深度。
现场实测护筒顶标高1460.469m,钻孔深度28.71m。
2、测量仪器:全站仪1台、水准仪1台、钢尺1把、长卷尺1把,测绳2根。
3.2.护筒埋设根据当地地质情况,护筒用10mm的钢板制作,其内径为1.8m,高度2m。
为增加刚度防止变形,在护筒上、下端口外侧各焊一道加劲肋。
其底部埋置在地表下1.7m中,护筒顶高出原地面0.3m。
利用汽车吊、旋挖钻机埋设护筒,人工配合就位;然后利用钻机钻杆重量将护筒压入土中。
护筒埋设准确、水平、垂直、稳固,四周回填并夯实。
调整钻杆垂直度与护筒中心线保持在同一直线。
护筒中心与设计桩位中心的偏差实测为8mm,钢护筒垂直度偏差为0.3%,满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3.3.泥浆配置泥浆采用新型可利尔化学浆液配置,其掺入量为每100t水掺入50㎏可利尔浆粉。
现场测试泥浆粘度18.2s。
且在钻进成孔过程中要经常检测性泥性能指标,泥浆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置换。
3.4.钻进成孔10月23日上午09:16开钻,按钻进工艺、机械技术要求及钻孔操作要点进行。
旋挖钻钻进过程中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避免钻进尺度较大,造成埋钻事故。
各时间点钻进速度、地质情况等参数如下表:首件桩基钻进速度及地质情况表开始时间终止时间累计进尺地质情况发生事故及处理方法备注9:16 10:30 5.5 填筑土、粉质黏土无10:30 11:25 4 黏土无11:25 12:42 5.55 黏土无12:42 13:25 3.5 黏土无13:25 14:32 5.05 黏土无14:32 15:36 5.3 黏土无累计钻进时间6小时20分,地质情况与图纸相符。
初次注入泥浆,竖直向下冲击在桩孔中间,已避免泥浆沿护筒侧壁下流冲塌护筒根部,造成护筒根部基土的松软,正式钻进前,启动钻机的高速甩土功能,进行充分搅拌,提高泥浆的粘度,增大护筒底部同基土结合处护壁泥皮的厚度,防止钻进过程孔口渗漏坍塌。
同时,钻孔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孔内液面水头高度。
3.5.终孔检查钻孔结束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即开始吊装探孔器的吊放,探孔器的制作长度为4倍的桩径长度,直径为1.5m。
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下放探孔器;探孔器顺利到达孔底,无剐蹭现象,孔径检查合格。
下放测绳测量孔深,实测孔深28.9m。
比设计孔深多19cm;孔深检测满足设计要求。
3.6.钢筋笼吊放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地集中加工,经监理检验合格后采用平板车运至施工现场。
钢筋笼起吊采用两点吊方式,主吊点采用25t汽车吊将钢筋笼水平起吊,起吊时用吊车大钩分两点固定钢筋笼顶端,副吊点采用副钩分两点吊装钢筋笼1/2至1/3中间部位。
空中翻转,副吊松钩,25t汽车吊主钩竖直吊着钢筋笼吊运入孔,用无缝厚壁钢管支承于孔口枕木上。
骨架最上端的定位,由测定的护筒顶标高来计算吊筋的长度,吊筋采用两根A16圆钢;吊筋与钢筋笼主筋采用标准双面焊焊接;经现场计算吊筋长度为:1460.469-1458.759-1.035=0.675m。
钢筋笼中心与设计桩中心位置对正,反复核对无误。
钢筋笼定位后,浇注混凝土,防止塌孔。
声测管的布置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共设三道,每道长度为桩长计10m与钢筋笼一起吊放。
声测管采用全封闭(下口封闭、上端加盖),管内灌满水,声测管间连接采用套管丝扣连接。
3.7.导管安装桩基混凝土采用导管法灌注施工,选用圆形螺旋快速接头导管,其上端接浇筑料斗,并由吊车悬吊。
导管直径为300mm,壁厚5mm,标准节长3m,配1节长4.0m短管、1节0.5m导管,导管共长28.8米。
导管使用前已经和监理工程师检查了是否漏气、漏水和变形,接头连接是否牢固可靠,导管组装后的实际长度,水密性试验等项目,无漏水现象。
导管安装于23:40开始,00:15结束,用时35分钟,累计下放导管11节,其中3m导管8节、4m底管1节、0.5m、0.3m调节管1节。
导管依次下放,做好导管下设顺序、每根导管根数、每根导管的长度的记录。
下设导管时为防止碰撞钢筋笼,导管支架用型钢制作,支架支垫在孔口枕木上。
全部下入孔内后,放到孔底,以便核对导管长度及孔深,然后提起40cm,开始浇注水下混凝土。
混凝土灌注期间使用吊车吊放拆卸导管。
3.8.清孔导管下设完毕后,采用检验过测绳测沉淀厚度,经测定本桩沉淀为40mm,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3.9.水下混凝土灌注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配料采用自动配料系统。
混凝土运输采用3台12 m3搅拌运输车由K82混凝土拌合站运至本桩浇筑点直接进行浇筑。
拌和站距离施工地点大约500米距离。
灌注方法本工程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浇注前由试验室按要求在施工现场做坍落度试验,测得第一车料坍落度为210mm,符合水下灌注桩要求。
灌注在灌注前,预备好足够数量的混凝土(考虑导管内容积及封埋导管1.0m深的方量)后进行浇筑。
浇筑过程控制灌注混凝土开浇时间为10月24日0点34分,灌注完成时间为1点45分。
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符合要求,且没有发生导管卡挂事故。
灌注时,混凝土置换出的泥浆通过泥浆排污水沟排到沉淀池,以防止泥浆溢出污染环境。
灌注的桩顶标高为1459.369m比设计桩顶标高1458.759m高出0.61m,以保证桩顶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在承台施工前凿除。
混凝土设计方量为47.71m³,实灌方量为51m³,充盈系数为1.07。
灌注过程中试验室人员制作了2组混凝土试件,进行标准养护,28天后测得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报告的依据。
4.成果整理1、人员及机械的配置情况可以满足施工需要,为下一步的施工安排起到了指导作用。
2、本首件桩施工工艺按照施工方案要求,每道工序事前、事中、事后都进行了严格控制,对以后施工能够起到指导作用。
3、通过本次施工掌握了旋挖钻施工速度,为以后的施工安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本次施工累计钻进用时6小时10分,在黏土层每小时进尺约4.5m。
5.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1、通过首件施工发现旋挖钻机成孔桩基的扩孔系数过大,下一步施工中要在保证孔径的前提下尽量较少扩孔系数以降低施工成本。
2、钢筋笼运输及吊装时注意防止变形3、混凝土拌和时严格控制坍落度,每车料运至现场都要进行坍落度检测,不合格材料严禁灌注4、混凝土灌注时要经常检测导管埋深,避免埋深过深或过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