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设备

第五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设备



3)单螺杆挤出机 特点:连续化操作、密闭、混炼效果好,也是成型设备。

4)静态混合器 特点:与螺杆式挤出机 联用,以增加混合效果, 不能单独使用。
5)双螺杆挤出机

特点:混炼效果好,物 料停留时间分布窄,挤 出量大,能量消耗低。
图 双螺杆挤出机主要组成:螺杆、料 筒、加料装置、模头、脱汽装置、传 动装置、加热和电器控制系统,等。
5.5 熔体共混设备

聚合物熔融加工基本阶段:粒状固体输送,熔融,增压、泵送,混合,脱挥发 分和汽提。 1)开炼机 特点:挤压、剪切作用强,操作直观,工艺条件易调整,对各种物料适应性强, 但操作繁重、安全及卫生性差。 2)密炼机 特点:具有开炼机的优点,并克服了其缺点,但出料为团状,需要双辊机配合。
第五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设备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态结构和性能除了与相容性有关外,与其制备方 法关系极大。 聚合物共混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共混法,共聚-共混法和IPN 法。 5.1.1 物理共混法 1)粉料(干粉)共混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粉状聚合物在各种 通用的混合设备中加以混合,以形成均匀的粉状聚合物共混物。 特点: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原料必须是细粉,混合温度小于Tf。 适用于某些难溶难熔聚合物,如PTFE,PI,PPS等。一般不单独使 用。 2)熔体共混法 聚合物1+聚合物2 初混合 熔融共混 冷却造粒或直接成型 特点:对原料粒度要求不高,对流、扩散作用强,混合效果好,可 导致部分分子链断裂、形成嵌段共聚物,改善相容性。
双螺杆挤出机的分类



A)非啮合型与啮合型双螺杆挤出机 啮合是指一根螺杆的螺棱插到另一根螺杆的螺槽中。 全啮合与部分啮合 B)开放与封闭型双螺杆挤出机 指在啮合区域的螺槽中,物料是否有沿着螺槽或横过螺槽的通道。 纵向开放与封闭,横向开放与封闭

C)同向旋转与异向 旋转型双螺杆挤出机

D)平行与锥行双螺 杆挤出机

同向旋转与异向旋转双螺杆挤出机


F)螺纹元件 输送元件:输送物料,分有单头,双头和三头螺纹; 螺纹的导程或螺旋角,螺纹截面几何形状, 螺槽深度,螺棱厚度,间隙:与筒壁间隙,压延间隙,侧间隙,
剪切元件又称捏合盘元件:提供高剪切,分有单头,双头和三头捏合盘。 错列角:有错列角相邻捏合盘之间才有物料交换,成串捏合盘才能形成 螺旋角,沿轴线方向才会有物料输送。




3)溶液共混法 将各聚合物组分加入共同溶剂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蒸出溶剂 或共沉淀出聚合物共混物。 可以判别相容性,但工业上意义不大。 乳液共混法:基本操作是将不同种聚合物乳液一起搅拌混合均匀 后,加入凝聚剂使异种聚合物共沉析以形成共混体系。 原料为聚合物乳液或共混物将以乳液形式应用时,此法最为有利。 5.1.2 共聚-共混法 是一种化学方法,分为接枝共聚-共混法和嵌段共聚-共混法。 接枝共聚-共混法:一般是先将聚合物1溶于另一聚合物2的单体中, 引发聚合,形成接枝共聚物3和均聚物2,然后再进行机械共混合, 形成共混物。可分为本体法、本体-悬浮法和乳液法,例如:ABS 塑料的制造方法即分为此三种。 5.1.3 IPN法 是一种以化学方法制备物理共混物的方法。典型操作是将含有引 发剂的聚合物单体2溶胀于交联聚合物1中,然后引发聚合,使之 形成相互贯穿的聚合物网络。主要特点是通过两相界面区域的相 互扩散和纠缠而达到良好的结合。


பைடு நூலகம்
捏合盘原 件及相结 和组合情 况

E)反螺纹元件及应用

5.6 冷却造粒设备 分为冷切和热切方式,热切又可分为空气中或水中切粒,以及空 冷和水冷等区别。

3)均匀成度 混合的不均匀性可由下式表示: k = (1/C0)[(Ci – C0)2ni/n-1 ]1/2 Ci为试样中某一组分的浓度, C0为同一组分的理论平均浓度, n为取样次数,i为试样组数。
5.4 粉料(干粉)共混设备

1)高速捏合(混合)机 特点:生产效率高,混合效果好,物料适应性强(粉料、粒料、 短纤维等均可)。 2)Z型捏合机 特点:适用于较粘稠的物料,有较多液体助剂时,有效。
5.2 物理法共混过程原理



物理共混法是主流,它包含分布混合和分散混合两个过程: 分布混合系指不同组分分散到对方所占据的空间中。 分散混合指参与混合的组分发生颗粒尺寸减少的变化,极端情况 达到分子程度的分散。 一般混合过程通常依靠扩散、对流和剪切三种作用来完成:

对流作用是各种物料在空间位置上的相互交换。 剪切作用是利用剪切力促使物料颗粒产生变形、破碎、分散。 扩散作用是分子之间的相互迁移,由于大分子移动的粘滞力,聚 合物共混过程中的扩散作用可以完全忽略。 下图表明,粒子或凝聚体的分散与凝聚处于动平衡,只有当剪切 作用充分,且组分间相容性较好时,才能得到较好的分散程度。
5.3 混合状态的描述



共混体系中分散相 粒子的均匀性和分 散程度可以描述混 合状态: 1)平均粒径 算术平均粒径: dn= ni di/ ni 表面平均粒径: da= ni di3/ nidi2 2)分散程度 可 由单位体积V内各 组分的接触面积S 来计算: r = V/(S/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