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提纲
5.皮质激素治疗效果
(二)出血
一、症状特征:
要了解是单一器官出血还是多系统出血,微小血管出血还是大血管出血,急性还是慢性出血,出血量,止血难易程度
1.皮肤粘膜出血
2.过敏性紫癜
3.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
4.子宫出血:月经过多
5.呼吸系统出血:咯血
6.泌尿系统出血:血尿,酱油色尿
7.关节腔出血:关节肿痛
10.职业史,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生食螃蟹史)
四、复习以下疾病咯血的特征
1.支气管扩张
2.肺结核
3.支气管肺癌
4.肺梗死
5.急性左心衰竭。
6.风心、二尖瓣狭窄
(三)咳嗽
一、咳嗽特征
1.病程长短(急性或慢性)
2.发作:急发或缓发;阵发性,刺激性,痉挛性;季节性;与进食的关系(呛咳);与睡眠或体位的关系
三、相关病史:
1.系统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史、慢性肾病史、免疫系统疾病史、血液系统疾病史、内分泌疾病(低血糖、嗜铬细胞瘤)史
2.应用药物史
3.情绪改变、精神压力
(二)水肿
一、水肿的特点
1.开始部位:踝部、胫前、眼睑及头面部、全身性
2.与体位的关系:
3.一天内出现的时间:清晨、午后傍晚、全天持续性
4.水肿性质:可凹/非可凹性。
9.腹胀、腹围增大:见于严重肝肾病变
10.重度营养不良:见于营养不良综合症
三、有关病史:
1.既往病史:心血管病、肾脏病及肾功能衰竭、慢性肝病和肝硬化史、免疫系统疾病史、慢性消耗性疾病史、甲状腺放射治疗或手术史等
2.过敏史:血管神经性水肿
3.疫水接触史:丝虫病
4.]水肿与月经周期的关系(青中年女性)
5.药物摄入情况
6.膳食及营养
(三)紫绀
一、紫绀的特征
1.起病时间、年龄
2.发作性或持续性:如为发作性,其诱发及缓解因素,与啼哭的关系(小儿)
3.紫绀的部位:局部性或全身性
4.与寒冷的关系
二、伴随症状及体征:
1.呼吸困难:见于严重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患
2.杵状指: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患
3.循环衰竭:见于各种原因的休克
5.血痰持续时间
二、咯血的伴随症状
1.发热
2.胸痛
3.咳嗽或呛咳
4.脓痰
5.皮肤粘膜或周身出血倾向
三、相关病史
1.口腔和鼻咽部疾病
2.肺结核史
3.支气管扩张史
5.长期吸烟史(肺癌的可能性)
6.风湿性心脏病史(二尖瓣狭窄)
7.急性左心衰竭
8.周身出血倾向及血液病
9.气管、支气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注意咯血与月经来潮的关系
5.神经精神性和神经肌肉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癔症
6.贫血,缺氧,酸中毒
7.化学物质吸入中毒史,职业病(粉尘接触史)
四、复习以下疾病的呼吸困难特征
1.支气管哮喘
2.大中气道阻塞
3.肺间质纤维化
4.急性左心衰竭
5.低氧血症
6.糖尿病酸中毒
心内科
(一)心悸
一、心悸的特点
1.起病时间、发作频率及节律、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
5.严重程度:轻、中、重度,伴有头痛,对睡眠的影响,伴有窒息感或胸痛,咳嗽发作后极度疲乏
二、伴随症状
1.发热及热度,盗汗
2.咯血:血丝痰,暗红或鲜红血痰,咯大量鲜血
3.气短,哮喘,劳力性呼吸困难
4.胸痛
5.烧心,反酸,上腹痛
6.精神因素
7.吞咽障碍:球麻痹,吞咽困难
8.语音嘶哑
三、相关病史
1.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史(包括某些特殊感染如真菌,寄生虫等)
呼吸
(一)胸痛
一、胸痛的特征
1.疼痛部位:广泛性或局限性(心前区),一侧或双侧,是否固定,有无放射,放射方向(左肩臂,沿肋间方向放射),是否呈束带样分布
2.疼痛性质和程度:剧痛,隐痛,窒息感,压榨感,钝痛,胀痛,烧灼痛,闪电样痛
3.疼痛发生和持续时间:突发性,阵发性,复发性,持续性,持续时间
4.疼痛与呼吸的关系:是否因呼吸咳嗽而加重
2.诱发及缓解因素
3.发作及终止的方式
4.与体力活动的关系
二、伴随症状:
1.黑朦、晕厥、抽搐:见于严重心律失常
2.呼吸困难:非劳力性、劳力性、夜间阵发性。多见于心肺疾患
3.心前区疼痛:见于心血管疾病
4.发热:见于急性心脏炎及其它各种发热性疾病
5.出汗、消瘦、腹泻、多食: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6.贫血: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
三、诱因:
过敏因素、感染、运动、药物、外伤。
四、家族史
注意:鉴别真性/假性血尿。
(二)尿道刺激征
一、特点:
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率。
二、伴随症状:
血尿,发热,腰痛,尿道口分泌物,结石,前列腺肥大。
三、诱因:
排尿习惯,不洁性交史,尿路结石,肾脏疾病,妇科疾病。
(三)浮肿
一、浮肿的特点:
浮肿的部位、程度、是否可凹性、与体位有无关系、是否有胸水、腹水。
4.意识障碍:见于药物中毒、休克、急性肺部感染
三、中心型紫绀与周围型紫绀的鉴别要点:
中心型紫绀
周围型紫绀
发生机理
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引起
周围循环血流障引起
紫绀部位
全身性
肢体末梢或下垂部位
皮肤温度
皮肤温暖
皮肤发凉
局部加温
紫绀无变化
紫绀减轻或消失
四、有关病史:
1.系统性疾病史: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史
8.起病急缓及症状发展速度
9.出血量,是否容易止血
二、伴随症状:
1.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苍白,晕倒
2.发热,咽痛,骨骼痛,淋巴结肿大
3.腹痛
4.食欲不振,恶心
5.水肿,高血压,夜尿
三、相关病史:
12.肝脾肿大:见于传染病,如传单、病毒性肝炎、布鲁菌病、疟疾、血吸虫;也见于结缔组织病和淋巴瘤。
13.关节、肌肉、软组织肿痛,常见于败血症、猩红热、布鲁菌病和结缔组织病。
14.出血倾向:见于某些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败血症等;也见于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二、伴随症状:
泌尿系统:蛋白尿、血尿、尿量、有无尿路刺激症症状。
心血管系统:有无高血压、心衰表现。
肝硬化:肝炎史、饮酒史、某些传染病史。
内分泌:有无甲状腺机能低下、原醛等表现。
其他:与月经、更年期、年龄的关系。
(四)少尿
一、记录尿量,判断是否少尿。
二、少尿的原因:
记录入量,有无呕吐、腹泻,出汗量,有无严重创伤、消化道出血。
5.发作间期有无呼吸症状
二、伴随症状
1.胸痛,心前区痛,注意其放射方向(左肩臂,颈)
2.发热,感染,咳嗽,咳痰
3.咯血,粉红色泡沫样痰
4.水肿,腹水
5.紫绀
6.贫血
7.精神症状
8.呼吸肌麻痹
9.打鼾
三、相关病史
1.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肺血栓栓塞性疾病
2.大量腹水
3.胸廓畸形
4.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
6.咽痛, ,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多见于病毒感染。
7.头痛,意识不清,惊厥,昏迷等,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先昏迷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中毒等。
8.咳嗽,咳痰,胸痛等。
9.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10.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
11.淋巴结肿大:见于传染病:淋巴结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见于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和转移癌。
2.结核病史
3.哮喘样发作史
4.吸烟史
5.幼年期患百日咳史
6.心血管疾病史
7.职业史,吸入刺激性气体史
8.严重烧心反酸及上腹痛史
9.变态反应性疾病
10.药物史:特别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如开普通、依那普利等
四、复习以下疾病的咳嗽特点
1.急慢性呼吸道感染
2.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
3.支气管肺癌
4.支气管扩张
5.百日咳
6.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7.鼻后滴涕综合征
(四)呼吸困难
一、呼吸困难的特征
1.病程发作方式:突发或缓发,夜间发作
2.发作诱因,与以下各种因素的关系:体力活动,体位,呼吸道感染,环境,季节,寒冷,吸入某种气体
3.以吸气性呼吸困难或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
4.严重程度:轻中重,有无窒息感,对活动能力的影响,对睡眠的影响,有无强迫体位,是否引起呼吸疲劳或精神焦虑
问诊提纲
感染
(一)发热
一、发热特点
1.病程
2.起病缓急,发病诱因
3.热度及热型:渐升或骤升,高峰出现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渐降或骤降,体温波动情况
4.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5.发展和演变过程
二、伴随症状
1.寒战:注意寒战是偶发还是经常性。常见于败血症、疟疾、药物热、急性输血或溶血反应。
2.出汗:盗汗多见于结核;盛汗多见于布氏杆菌病。
5.疼痛与剧烈运动和精神激动的关系
二、胸痛的伴随症状
1.发热寒战
2.咳嗽,喀臭脓痰
3.咯血,铁锈样痰
4.呼吸困难
5.烧心,反酸,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
6.紫绀
7.休克
8.意识丧失,抽搐
三、复习以下相关疾病的胸痛特点
1.胸膜炎
2.急性气胸
3.肺栓塞
4.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
5.急性心包炎
6.胃食管反流病
7.带状疱疹
8.肋间神经痛和脊柱疾病
(二)咯血
一、咯血的特征
1.注意区别咯血,口鼻腔出血,或呕血
2.咯血的量(<100ml:少量;100~500ml:中等量;>500ml: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