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

第1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

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程《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简介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学会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案设计、方案实施与结果处理的方法技术,并能应用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管理工作评价。

内容大纲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1.1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1.2教育评价系统结构与功能1.3教育评价的类型1.4教育评价的模式第二章教育评价方案设计2.1教育评价方案概述2.2教育评价内容的设计2.3教育评价的权集及其构造2.4教育评价的标准与量表第三章教育评价的实施3.1教育评价的实施程序3.2收集教育评价信息的主要方法3.3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分值转换与汇总第四章教育评价结果的处理4.1教育评价结果的质量检验4.2教育评价结果的解释4.3教育评价信息的反馈与利用第五章学生评价5.1学生学习成绩评价5.2学生综合评价5.3真实性评定方法第六章教师评价6.1教师评价概述6.2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6.3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绪论一、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意义?——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作用“教育评价实例”分析(1)一次教师暑期培训课上的经历:一位教了多年教师略带神秘地告诉我:“从片面追求升学率”到“唯一追求升学率”。

(2)一位语文优秀教师的课例:从高考题目引入“唐诗欣赏”教学。

(3)“应试教育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泞”?(4)新课程改革的评价逻辑:、“评价跟着改革走”、“发展性评价”、“教学-评价”的一体化1、教育评价的目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与质量水平◆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与质量水平◆改进、提高学校管理决策与质量水平◆为学校、地区、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2、教育评价的功能:◆教育评价具有对教育活动状况做出事实判断的功能;◆教育评价具有对教育活动质量做出价值判断的功能。

3、教育评价的作用◆诊断作用——诊断教育活动过程与方法的优劣得失◆导向作用——引导教育活动的方向、方式、重点◆鉴定作用——鉴定、甄别教育结果的水平、级别、资格◆监控作用——监督、控制教育活动实施规范与质量水准二、学习这门课程要达到哪些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学会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设计、方案实施与结果处理的方法技术◆能把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技术应用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管理工作评价。

三、这门课程要学习哪些基本内容?◆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本质、目的、功能、作用、结构、类型、模式◆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技术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结果处理的方法与技术◆学会实际应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技术学生评价、教师评价(重点)、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本章基本内容:第一节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本质第二节教育评价活动的系统结构与功能、目的与作用第三节教育评价的类型(分类)第四节教育评价模式简介第一节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本质“测量、统计与评价的实例”1、测量的实例:(1)电话号码、汽车牌号(2)“5分制”与“等级制”(3)“分数是0就是什么都不会吗”?测验、考试的实质是什么?(4)400C是200C的两倍吗?“摄氏”与“开氏温度”有什么区别?因此:●测量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给事物的属性分配数字;●测量有三个要素:规则、事物属性、数字●测验是测量学生成绩的工具手段,考试又是测验的一种工具手段:测量各种形式的测验各种形式的考试2、统计的实例(1)描述统计:计算一个学生各门功课的总成绩;计算一个班级一门或多门课程成绩的平均分、标准差(常模);(3)推断统计:把学生个体成绩与全班平均分相比,对进步情况进行推断;把两个班级平均分相比较,对教材、教学方法效果进行推断。

因此:●测量结果需要进行整理和描述。

●统计在测量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测量结果是统计的前提;●统计包括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3、评价的实例(1)震惊全国的“夏斐”事件:“家长的悲哀与无知”(2)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优势与局限因此:●如果测量分数不运用恰当的标准进行评价,毫无意义●不同的评价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而且各有优势与局限。

问题一、什么是评价?◆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活动——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与评价对象的有关事实材料、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问题二、什么是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活动——教育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与教育活动的有关事实材料、对教育活动的目的目标、内容、过程、结果、意义及其条件、环境等方面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问题三、“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教育统计”有什么关系?◆教育测量与统计是教育评价获取教育事实材料的一种定量手段。

◆教育测量——依据一定的规则,运用一定的工具手段收集教育现象的信息资料,并对该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赋予数字)的过程。

因此,“测验”、“考试”不过是教育测量的工具手段,而“考试”不过是“测验”的工具手段。

◆教育统计——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对教育测量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描述、推断的过程。

◆教育测量与教育统计的结果为进行教育评价提供了事实依据。

问题四、“教育评价”与“教育管理”、“教育督导”有什么关系?◆教育评价是教育管理、教育督导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教育评价结果为教育管理、教育督导提供决策依据作业:教材26页第1、4题第二节教育评价活动的系统结构与功能、目的与作用系统实例:学校作为一种系统:学校系统的要素、结构与功能问题一、什么是系统、结构、功能?●系统——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性整体。

●结构——系统要素之间互动、互应的结合成整体的方式。

●功能——系统运作所产生的能力与结果,是一种关系概念,即系统作为“功能主体”的能力特性及其对“功能对象”所产生的作用。

●系统的功能是系统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根据——现实世界就是由各种功能关系相互交织而形成的巨型网络,世间万物既互为功能主体,又互为功能对象。

黑格尔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其实也可以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客观需要的”。

个体的生存发展亦然。

问题二、教育评价活动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到底什么?(一)教育评价活动系统的构成要素、结构关系:◆1、评价者:谁来评价——从事评价活动的主体(个人、组织)◆2、评价对象:评价什么——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见后)◆3、评价标准:根据什么评——价值衡量尺度(评价指标)◆4、评价模式:怎么评——依据一定评价理念、设计评价方案、获取评价信息、得出评价结论的方式类型(二)评价对象依据教育活动的直接对象及其影响因素(回忆前述“学校系统”),分类如下:◆第一种水平对象:学生个体(学习及其身心发展状况)◆第二种水平对象:教育活动(目的、内容、过程、方法)◆第三种水平对象:教育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师个体(教学方式、专业素养、师生关系)◆第四种水平对象:学校文化环境(学生群体、班级风气、教师集体文化、学校整体状况)◆第五种水平对象:学校物质环境与外部社会环境(学校基本设施、校址与校舍、社区与社会环境)◆第六种水平对象:教育行政体制、学校教育的社会地位与职能(三)教育评价系统的基本功能(即前述“系统能力特性”)◆1、对教育活动状况做出事实判断的功能◆2、对教育活动质量做出价值判断的功能(四)教育评价活动的主要作用(即前述“系统所产生的作用”)●人工系统的作用(功能属性)——是由建构系统的目的所决定的,即作用、功能是由目的所赋予的。

因此,要认识教育评价系统的作用(功能),首先要认识教育评价活动的目的。

1、教育评价活动的目的◆(1)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与质量水平◆(2)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与质量水平◆(3)改进、提高学校管理决策与质量水平◆(4)为学校、地区、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2、教育评价活动的作用◆(1)诊断作用——诊断教育活动过程与方法的优劣得失◆(2)导向作用——引导教育活动的方向、方式、重点◆(3)鉴定作用——鉴定、甄别教育结果的水平、级别、资格◆(4)监控作用——监督、控制教育活动实施规范与质量水准第三节教育评价的类型(分类)“教育评价的类型实例”:●这些年来,我们在学校里经常遇到的评价有哪些?我们是根据什么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如摸底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问题1:为什么要了解教育评价的类型?◆因为不同类型的教育评价有自身的特点与功能,为了将来在实际的教育评价工作中更为有效地选择、运用相应的评价类型,我们需要学习教育评价的类型。

问题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类型?◆特别提醒大家:评价类型是基于一定的分类标准对评价进行分类的结果,因而一定要明确划分评价类型的分类标准。

问题3:基于哪些分类标准、把教育评价划分为哪些不同类型?一、根据评价对象的层次,把教育评价划分为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提醒:回忆前述“评价对象”)◆宏观教育评价——对那些“对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活动具有全局性影响”的教育活动因素的评价。

例如,对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目的、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社会效益的评价。

◆微观教育评价——对那些“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直接性影响”的教育活动因素的评价。

例如,对学校、教师、学生、课程改革方案与措施、教育管理方案与措施。

二、根据评价内容的复杂程度,把教育评价分为单项性与综合性评价◆单项性教育评价——对评价对象某方面内容进行的针对性评价。

例如,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德育评价、学校设施评价等。

其最大特点与优势是:针对性、单项性、详尽性。

◆综合性教育评价——对评价对象各方面内容进行的整体性评价。

例如,对学校工作的总体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

其最大特点与优势是:整体性、全面性、综合性。

三、根据评价的功能与用途,把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为使教育活动更加适合学生的自身条件与需要而进行的评价。

例如,开学初进行的、为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情况、以确定教学起点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为了解学习影响因素、为学生提供适当帮助、因材施教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为了解教育活动进行的状况、教育活动对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的形成性影响而进行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策略,提高教育活动质量。

例如,章节或单元考试评价、作业评价。

需要指出的是,形成性评价成绩一般不作为学生终结性评价的一部分。

◆终(总)结性评价——为了判断教育活动的最终效果进行的评价。

如期中、期末考试评价。

需要指出的是,有的学校或教师也把平时的单元考试成绩、作业成绩计入终结性评价成绩。

四、根据评价进行的方式方法,把教育评价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用定性、开放的方式方法获取评价资料,借此对评价对象的状况做出定性描述与分析判断的评价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