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 3)辄分其麾下( ) ( 5)以为李广老,数奇()( 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 9)悛悛如鄙人( ) ) ( 2)吏当广所失亡多( )( 4)广讷口少言( ) ( 6)意甚愠怒而就部() ( 8)遂引刀自刭()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 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同 ( 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同( 3)行十余里,广详死 同(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同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广家世世受射( 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10题。
匈奴大入上郡, 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见匈奴三人, 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 “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 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 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 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 “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 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 “前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 “皆下马解鞍 ! ”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广曰:“彼虏 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 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 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 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将:带领B. 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生:活捉C. 吾去大军数十里 去:距离、离开D.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从:跟从 5、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是必射雕者也B. 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②是时会暮②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C.①杀其二人,生得一人D.①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5)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7)专以射为戏,竟死( 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 11)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15)其李将军之谓也(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8)广数自请行(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12)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14)遂引刀自刭 16)此官虽小,可以谕大也②李广乃归其大军②大军不知广所之6、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③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②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④今如此以百骑走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7、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会天大雨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④会征促织⑤会不相从许⑥俱会大道口⑦会其怒A. ①④⑥B. ②⑤⑥⑦C. ①③⑤D. ②④⑦8、下列句式与“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相同的一项是()A.石之铿然有声者B. 磔磔云霄间C.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 古之人不余欺也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B.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
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
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人。
C.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被李广止住。
D.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1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必射雕者也。
译文:(2)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译文:(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译文;(4)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译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
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
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
夫以千人与父俱。
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
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
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于是灌夫被甲执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
及出壁门,莫敢前。
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
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
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
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 “吾益知吴壁中曲 折,请复往。
”将子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
太尉乃固止之。
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 下。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
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 尤益敬与钧。
稠人广众, 荐宠下辈。
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喜文学, 好任侠, 已然诺。
诸所与交通, 无非豪杰大猾。
家累数千万, 食客日数十百人, 陂池田园, 宗族宾客, 为权利, 横于颍川。
颍川儿乃歌之曰: “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11、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夫身中大创十余 ②至吴将麾下③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A. zh mg chu dig hu 1 w?i hangB. zh mg chu mg m co wai hangC. zh mg chu dig m co w?i h?ngD. zh mgchu aighu iw?ih?ng12、下列对“壁”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壁中曲折 ②出壁执戟 ③森严壁垒 ④家徒四壁 ⑤坚壁清野A.①②③⑤/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⑤/③④13. “吾益知吴壁中曲折”一句中“曲折”一词的意义是( )A. 军中的矛盾B. 兵力的虚实C. 路径的复杂D. 防御的工事15. “战常陷坚”的意思是( )A. 战斗中常常向敌军防卫最强处攻击。
B. 战斗中常常中了敌军的埋伏。
C. 战斗中常常陷入敌军防卫最强的地方。
D. 战斗中常常攻破敌军防卫最强的地方。
16. 对“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一句,翻译正确的是()A. 将军是一个豪壮而又重义气的人,担心如果答应了他的请求,他会战死。
B. 将军认为灌夫此举壮烈且合于正义,但担心军士伤亡太大。
C. 将军钦佩灌夫的胆量,认为此举合于正义,但担心他会战死。
D. 将军认为他很豪壮、讲义气,恐怕这样做会失去他。
17. 对“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许多地位在他之上的贵戚、有势力的人,他都不愿礼敬,且一定要凌辱他们。
B. 凡地位在他之上的贵戚,只要他不想对他们表示尊敬,就一定要压过他们。
C. 许多地位在他之上的贵戚,只要对他不表示尊敬的,就一定要处置他们。
D. 对于那些地位在他之上的贵戚,他一概不想特别礼敬,并且还要凌辱他们。
18. 本文最后引用的民歌,其含意是( )A. 灌氏家族盛衰难卜。
B. 灌氏迟早要族灭。
C 太平时灌氏兴,乱世时灌氏亡。
D. 灌氏的兴亡,关系世事盛衰。
14. “已然诺”的意思是( A. 不肯答应别人的请求 C 答应的事总是不办)B. 答应的事就一定办到 D. 人有所求必定应允【试题答案】1.(1) n i (2) d Mg (3) hu i (4) na (5) j i(6) y fn ( 7) bai l co ( 8) j mg (9) x tn (10) x i2.( 1 )尝同常 ( 2)陈同阵 ( 3)详同佯 ( 4)幕同漠3.( 1 )学习,传授( 2)抵御 ( 3)接应 ( 4)霎时( 5 )何况 ( 6 )陷入( 7 )一直到 ( 8 )屡次( 9 )暗中 ( 10 )辞别( 11 )横渡 ( 12 )酒食(干饭酒浆)( 13 )情况 ( 14 )抽出来 ( 15 )说的是 ( 16 )比喻4.D (接应)5.A6. B7. D8. B9.D (据文中“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不符合文意)10.( 1 )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
( 2 )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
( 3 )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 4 )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11. D 12. A 13. C 14. B15.A (“坚”形容词作名词,“陷”攻击。
AD两项比较,A含有主动挑”地方进攻意)16.C (“壮义”作意动)17.B (该句陈述的主体都是“灌夫” ,而不是“贵戚” ,故C 错。
AD 译错“欲”字)18.B (“颍水”是不会“清”的。
歌意为“除非颖水变清,灌氏才会平安无事;只要颖水是浊的,灌氏就会全家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