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传播特点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传播特点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传播特点研究发表时间:2014-11-25T15:19:20.950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6月上旬供稿作者:胡波[导读] 移动互联网在给人民日常生活信息交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舆论提供了快速传播的新途径。

Research on Dissemination Features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in Mobile Internet Era 胡波HU Bo曰闫国俊YAN Guo-jun曰付为娥FU Wei-e曰骆公志LUO Gong-zhi(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南京210023)(College of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210023,China)摘要院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首先分析了我国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然后总结了移动互联网不同于传统互联网的特点。

根据移动互联网的这些特点,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形势下网络舆情传播的新特点。

最后,给出了应对移动互联网舆情安全的建议。

Abstract: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obile Internet, thensummarizes the Mobile Internet's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Internet. According to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Mobile Internet, it analyzes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under the situation of Mobile Internet. Finally, the paperproposes how to deal with the security of Mobile Internet public opinion.关键词院移动互联网;舆情;传播特点Key words: Mobile Internet;public opinion;dissemination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院G206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6-0006-030 引言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

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 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

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

随着中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3G 和4G 网络逐渐普及、智能手机价格不断下降,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不断涌现,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当今信息产业竞争最为激烈、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

进而使得使用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的用户也逐渐增多,并且已经超过了使用电脑访问互联网的用户数量。

而移动互联网上广泛使用的微博、即时通信工具、新型社交工具等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关注最新的新闻,并且可以将其快速的在朋友圈及网络上进行传播。

由此可以很容易的在瞬间就引发一个社会热点关注话题。

因此导致社会舆情热点呈现快速爆发的趋势。

移动互联网在给人民日常生活信息交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舆论提供了快速传播的新途径。

2007 年“厦门PX 事件”,网民通过手机短信、现场手机拍摄把信息实时发送到网络上,从而使得全国各地的网民都得知并关注这件事,由此引发了针对当地政府的“舆情危机”。

同样的事件也在不断的发生,“染色馒头”、“地沟油”、“毒胶囊”等事件都不同程度的掀起了网络舆情的高潮。

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掀起的新型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在当代网络舆情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舆情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其对社会与公众生活的影响日益凸显。

由于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传播媒介的特殊性,如果相关管理部门在舆情形成时不能正确应对,网络舆论可能立即或很快演变成舆情危机,给网络舆情安全和社会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鉴于此,政府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重视网络社情民意,提高对网络舆情的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和网络应用日益广泛的当下,研究移动互联网舆情更具现实意义。

1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现状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

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可以快速的访问互联网,而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移动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等网络连接设备,它们都具有分组数据连接功能。

与传统互联网访问设备不同,移动终端更加灵活方便,更加个性化,用户可随身携带。

自2013 年上半年开始的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得益于3G 的普及、无线网络发展(包括公用和私有WiFi 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第32 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 年6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 亿,较2012 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

手机成为最大的上网终端,也意味着移动互联网迎来了它高速发展的时期。

3G 网络的快速普及和无线网络的覆盖为手机上网奠定了用户基础和网络基础,在促使更多用户便捷上网的同时,也提升了各项上网体验。

各类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手机应用则提升了网民的使用动力,尤其基于真实生活需要的手机地图、购物、支付等应用满足了手机网民多元化的生活需要,同时也增加了网民对手机的依赖性。

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还处在发展阶段,但是根据传统互联网的发展来看,在移动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以及3G、4G、移动寻址技术等技术成熟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将迎来发展高潮。

届时,我国的手机网民的数量将迅速增加,由此推动的移动网络信息的传播影响力将更大。

更多的网民会通过自己的移动终端随时关注和传播信息,网络信息量将会急剧增大。

如果不能准确把握移动互联网下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等到舆情事件发生的时候相关部门将无法应对,从而会导致更加严重的舆情危机,给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带来威胁。

2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正处于高速的发展之中,它与传统的互联网有一定的关联和相似性。

但是移动互联网有着许传统多互联网无法比拟的特点。

2.1 庞大的用户群根据第32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截止2013 年6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 亿。

占我国网民总数的78.5%。

手机已经正式成为我国互联网最大的上网终端,同时也是标志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潜力。

2.2 广域的泛在网在社会生活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双向交流的网络存在,同时也创造了巨大机会。

即使是互联网的时代,随时随地、如影随形这件事是不可能想象的,广域的泛在网就让随时随地、如影随形成为可能。

这也让大量需要即时的业务和通讯成为可能。

今天几乎每一个新闻事件都可能被马上发到微博上,每一个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传播,这就是广域泛在网的作用。

2.3 高便携性在今天,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可以带来PC 上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即沟通与资讯的获取远比PC设备方便。

网民可以随时随地上网了解最新的信息资讯,可以与自己的亲人好友快速的联系,相互之间分享信息。

今天手机远不是一个通信工具,它已经从通信工具,转变为我们社会关系的全部。

2.4 永远在线及占用用户碎片时间智能手机已经做到了可以24 小时在线。

通信的即时,互联网再好的即时工具也不能做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永远在线正在悄悄改变这一格局。

传统的信息传播是一点对多点的传播。

电视时代,使用的时间非常集中,用户时间成为电视争夺的最核心的资源。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随地随地携带着智能手机,也可以随地随地使用。

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时间呈现出碎片化的倾向。

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看到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

2.5 应用轻便移动设备通讯的基本功能代表了移动设备方便、快捷的特点。

而延续这一特点及设备制造的特点,移动通讯用户不会接受在移动设备上采取复杂的类似PC 输入端的操作。

这就决定了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连接互联网的时候,不可能进行较为复杂的操作。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移动互联网舆情的特征一定是以搭载着微博等“速食”信息为主的信息传递过程。

从以上特点推断可得出移动互联网的基本面貌。

用户选择无线上网,是不等于传统互联网的。

不能说移动互联网是传统互联网的延伸,同是网络建设与应用,两者之间虽然有联系,但有着根本的区别,无线上网可以提供便携设备,但基本设备终端是手机、PDA 等移动设备。

因此,移动互联网形势下的舆情态势一定是与传统互联网有所区别的。

3 移动互联网形势下的舆情特点网络新闻作为网民的基础应用,已成为网民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使用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第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将其使用率增长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时间阅读新闻成为网民的主要活动之一;其次,随着微博、微信等应用的兴起,网民接触新闻的渠道增多,例如,微博对主要新闻事件的快速传播,形成热点话题,并联动主流新闻媒体进行传播,极大促进网民对网络新闻的接触度;最后,各类新闻媒体纷纷发力移动互联网,制作了大量用户体验较好的新闻App,极大地提高了手机网民对网络新闻的阅读频率;并且,新闻类手机客户端的推送效果远高于传统PC客户端,使更多的手机网民被动阅读了大量新闻。

在移动互联网网民数量持续快速增加的前提下,我国移动互联网舆情也开始逐渐形成规模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根据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以及已经发生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舆情事件研究,我们总结了移动互联网舆情具有以下的特点:3.1 跨时空、跨地域性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突破了时间、地域、固定终端设备的限制。

同时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移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和传播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使用户能够在移动中实现信息的同步。

以3G 和4G 技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公众处理信息不受设备和地理位置的需求得以满足。

从而突破了传统互联网台式机的地理位置阻隔。

同时,移动通信技术的提高也提升了用户上网的速率,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上网体验,使得用户更加依赖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用户将更加青睐于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终端来满足自己对信息获取的需求,这进一步的表现出移动互联网终端信息传播的跨时空、跨地域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