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题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农药: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昆虫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剂型:具有一定形态、组成及规格的农药(原药)的加工形态。

如:乳油、可湿性粉剂、粉剂、粒剂等。

农药助剂:在农药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用于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的辅助物质,或称农药辅助剂。

助剂本身对防治对象并不具有活性。

乳化剂:使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中的一相,以微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乳状液的表面活性物质。

分散剂:起阻止固-液分散体系中固体粒子聚集,使其较长时间均匀分散于液相中的表面活性物质.WP:可湿性粉剂(WP=Wettable powder)易被水湿润并能在水中分散、悬浮的粉状剂型。

不溶于水的原药与湿润剂、分散剂、填料混合,经粉碎而成。

有效成分含量10%-50%。

EW:水乳剂(emulsion in water,EW)亲油性液体原药或低熔点固体原药溶于少量水不溶的有机溶剂以极小的油珠(<10μm)在乳化剂的作用下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透明的乳状液。

水乳剂的含量一般在20-50%。

SC:水悬浮剂(SC=Suspension concentrate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原药经湿式粉碎分散在水介质中而形成的一种高悬浮状的分散体系。

SP:可溶性粉剂( Soluble powder,SP )可直接加水溶解使用的粉状农药剂型,又称水溶性粉剂(Water soluble powders)ME:微乳剂 (microemulsion, ME) 由油溶性原药、乳化剂和水组成的感观透明的均相液体剂型。

体系中悬浮的液滴微细,粒径在0.01-0.1μm之间,属于胶体范围,是热力学稳定的乳状液,又称为水性乳油。

WDG:水分散粒剂(Water Disperible granules, WDG)由原药,湿润剂,分散剂,隔离剂。

稳定剂,黏结剂,填料或载体组成。

使用时放入水中,能够较快崩解,分散,形成高度悬浮的固液分散体系。

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用精密测试方法,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药剂的一个量度,作为评价或比较标准害虫抗药性:害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并且该能力可在后代种群中遗传的现象。

交互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相同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类似化学结构;对选择药剂以外的其他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药剂或一类药剂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多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的抗性基因或等位基因,能对几种或几类药剂都产生抗性负交互抗性;是指昆虫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未使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

昆虫生长调节剂; 调节或扰乱昆虫正常生长发育而使昆虫个体死亡或生活能力减弱的一类化合物。

主要为昆虫保幼激素、抗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及其类似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仿照植物激素的化学架构人工核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食物链:动物取食有残留农药的作物或生物后,农药在生物体间转移的现象。

保护性杀菌剂;在病害流行前即当病原菌接触寄主或侵入寄主之前施用于植物体可能受害的部位,以保护植物不受侵染的药剂农药分散度:是药剂被分散的程度。

在农药加工和使用中,衡量制剂质量和喷洒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附:农药分散体系:农药原药或制剂在一种介质中(水或空气)被分散而成的系统。

)生物富集:也称生物浓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能力。

最大残留允许量:是指供消费食品中可允许的最大限度的农药残留浓度农药环境毒理学:研究农药进入田间后的环境行为与对非靶标生物的环境毒性,旨在了解农药产生负效应的成因,进而提出控制措施,实现安全用药的目的。

农药安全间隔期:了解农药在作物上的降解、持留、代谢制定出施药的安全等待期,即最后一次施药离作物收割的间隔天数,自喷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允许残留量所需间隔时间。

(在果园中用药,最后一次喷药与收获之间必须大于安全间隔期,以防人畜中毒。

)化学免疫:以抗体的结构,抗原抗体反应的物理化学分析,补体的结构和作用,各种抗原的化学分析,以及参与免疫的分子的结构和机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先导化合物:指通过生物测定,从众多的候选化合物中发现和选定的具有某种药物活性的新化合物,一般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并有衍生化和改变结构发展潜力,可用作研究模型,经过结构优化,开发出受专利保护的新药品种。

药效:农药毒性的选择性:前体农药:二、简答1、农药按用途以及杀虫剂按来源的分类农药按用途:1)杀虫剂 2)杀螨剂 3)杀菌剂 4)杀线虫剂 5)除草剂 6)杀鼠剂杀虫剂根据原料来源分类:1、无机农药 (由天然矿物原料加工制成的农药。

)2、有机农药:植物源农药 (用天然植物加工制造,所含有效成分是天然有机化合物。

)矿物油农药 (石油乳剂)微生物农药 (活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有机合成农药(即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农药。

)2、杀虫剂按作用方式分类(一)杀虫剂1、胃毒剂:经昆虫取食后通过肠道吸收,到达作用靶标才可起毒杀作用的药剂。

2、触杀剂:与昆虫接触后就可起毒杀作用的药剂。

3、内吸剂:使用后可被植物吸收并转运到其他部位,害虫取食或接触后中毒死亡的药剂。

4、熏蒸剂:以气体状态经呼吸器官进入虫体引起中毒死亡的药剂。

5、引诱/驱避剂:使用后通过其物理、化学作用将害虫诱聚/引起忌避或潜逃作用的药剂6、拒食剂:影响昆虫的味觉器官,使其厌食、拒食,最后饥饿死亡,或因营养不足而不能正常发育。

3、除草剂按有无选择性和防治对象类型不同的分类按有无选择性分类1.选择性除草剂:能杀死某些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的一类除草剂2.灭生型除草剂:能杀死绝大多数绿色植物,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小的一类除草剂按防治对象不同分类1.禾本科杂草除草剂 --如芳氧苯氧基丙酸类(精禾草克、稳杀得、高效盖草能、骠马);2. 阔叶杂草除草剂 --2,4-D、苯磺隆(阔叶净)等;3.莎叶科杂草除草剂 --如莎扑隆;4.广谱型除草剂 --对单双子叶植物都有效,如烟嘧磺隆(玉米地)、灭生型(草甘膦)。

4、农药剂型加工的意义1.提高分散度:农药原药加工时,磨碎,以使农药粒径变成符合要求的粒径,从而提高分散度;2. 稀释作用:(通过添加溶剂、填料、载体等)能将高浓度原药稀释至对有害生物高效,而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危害少;2.优化生物活性:(需加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等)使农药获得特定的物理性能和质量规格;4.扩大使用方式和用途5. 高毒农药低毒化6:控制释放速度如以微胶囊为代表的缓释剂7. 克服抗药性和起兼治作用。

混剂或混用5、农药分散度对农药性能的影响(一)提高分散度对药剂性能的影响1:增加农药覆盖密度 2:改善农药颗粒在处理表面上的附着性3:改变药剂颗粒运动性能 4:提高药剂颗粒表面能5:提高悬浮液的悬浮率及乳液的稳定性(二)控制分散度对农药性能的影响利用适当降低农药分散度和控制有效成分从农药制剂中的释放速度的加工技术,来防止由于一些农药或剂型的缺陷而带来化学防治中的一些副作用。

如污染环境,残留毒性等如:缓释剂或粒剂可降低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减少农药损失,延长持效期和减少施药次数。

6、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加工和农药应用中的作用1、乳化剂在乳油加工中的应用:乳化农药作用2:湿润剂在可湿性粉剂加工中的作用:湿润与悬浮作用3:提高药液在受药表面上的湿展性(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两亲结构,在较低用量下即可显著降低水等液体的表面张力的物质)(在各种助剂中,对药剂性能与药效影响最大的是乳化剂和润湿剂。

)7、微乳剂的性质及其优缺点微乳剂 (ME):1、性质:由油溶性原药、乳化剂和水组成的感观透明的均相液体剂型。

体系中悬浮的液滴微细,粒径在0.01-0.1μm之间,属于胶体范围,是热力学稳定的乳状液,又称为水性乳油。

2、优点;药效高、毒性低、生产、贮藏、使用安全,污染小、生产简单,对设备无特殊要求。

3、缺点:只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透明稳定,且体系中乳化剂一般用料大,导致原料成本偏高,不适合制备高含量O/W型制剂8、害虫再猖獗及其原因害虫再猖獗:使用某些农药后,害虫数量在短期内有所下降,但很快出现比未施药的对照区增大的现象。

害虫再猖獗的原因:1:天敌区系的破坏2:杀虫剂残留或者是代谢物对害虫的繁殖有直接刺激作用3:化学药剂改变了寄主植物的营养成分4:或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9、害虫抗药性形成的几种学说选择学说(存在抗性个体)昆虫种群中,本来就有含抗性基因的个体。

诱导学说(无抗性个体)杀虫剂诱发了某些个体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抗性基因基因重复学说(抗性基因复制)染色体重组学说(染色体易位或倒位产生改变的酶或蛋白质)10、害虫抗药性机理1、代谢作用的增强:酶系代谢活性密切相关2、靶标部位对杀虫剂敏感性降低:质和量的改变均可导致抗药性3、穿透速率的降低:几丁质加厚或骨化程度较高4、行为抗性:昆虫行为习性改变11、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的各自特点保护性杀菌剂:在病害流行前即当病原菌接触寄主或侵入寄主之前施用于植物体可能受害的部位,以保护植物不受侵染的药剂;特点:多作用位点,兼治性强,发病前施,不易产生抗药性,杀菌谱广,没有选择性或很少有选择性内吸性杀菌剂:是指病菌侵入作物后或作物发病后,施用的杀菌剂能渗入到作物体内或被作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对病菌直接产生作用或影响植物代谢,杀灭或抑制病菌的致病过程,清除病害或减轻病害。

特点:单作用位点,杀菌专性强,发病后施,易产生抗药性,大都具有选择性12、防止农药造成蜜蜂中毒的措施1、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2、选择合适的药剂种类和施药方式3、在喷洒农药期间,养蜂场可采取将蜂群暂时迁移或幽闭、覆盖等方式预防中毒(3d以上、1d、4-6h)。

4、在不影响药效和不损害农作物的前提下,在农药内添加适量石炭酸、煤焦油等作驱避剂。

5、发现蜜蜂农药中毒时,先将蜂群撤离毒物区,同时清除有毒的饲料,并立即用1:1的糖浆和甘草水进行补充饲喂三、填空题1、农药制剂的名称由: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名称,加工制剂类型三部分组成2、害虫抗药性形成学说:1、选择学说2、诱导学说3、基因重复学说4、染色体重组学说3、农药3R作用:抗性、害虫再猖獗、农药残留4、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从口腔进入、从体壁进入、从气门进入5、不同类型杀虫剂的作用机理:(1)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突触部位的神经冲动的传导,对乙酸胆碱酯酶活性产生抑制(2)有机氯:作用于轴状突上的神经冲动传导(3)杀螟丹及烟碱类:作用于突触后膜胆碱受体上的神经冲动传导,抑制AchR(4)阿维菌素等:干扰GABA6、SC、ME、WDG等重要农药剂型特点及加工工艺SC:水悬浮剂特点:1、粒径1-5μm 2、以水为介质 3、无粉尘、悬浮率高 4、药效好、成本低、毒性低5、生产使用安全优点:①无粉尘危害,对操作者和环境安全;②以水为分散介质,没有由有机溶剂产生的易燃和药害问题;③液体悬浮剂在水中扩散良好,可直接制成喷雾液使用;④比重大,包装体积小缺点: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物理稳定性差,配方不合理会出现分层甚至结块现象,若不能摇匀则影响施药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