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马开荣
一.师述导语,导入新课。
师:老师写个人名,你们看认识。
你们对他又了解多少呢?
生:……
生:……
生:……
师:课前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孔子的资料,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文字),读了以后,老师相信你们会对孔子有更深的了解。
(学生读文章)
师:读了以后,你们对孔子又了解了什么?
生1:……
生2:……
生3:……
师:孔子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不论是波平浪静还是汹涌澎湃,不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浩浩荡荡,不论是清水一泓还是烟波浩淼,都能让孔子这样的智者流连忘返,赏心悦目。
这是为什么呢?课文《孔子游春》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迪。
注意“游”的最右边是撇、横,下面加个“子”不要写成“反文子”。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已是六年级了,通过六年的学习,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学习方法吧?(是)不过你们能不能先告诉马老师,你们平时是怎样把课文读熟的?(生自由说)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有的句子一下子读不通顺又怎么办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结)我们(9)班的学生真不简单,因为你们有自己朗读的方法,说明你们会学习,老师现在更有理由相信:经过你们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流畅。
好,开始练练。
(生自由朗读)
师:书都读完了?生字都认识了?都会写了?
师:我得检验一下,我写个字,你们会读,我就放心了。
师:字都会读了,那会写吗?
师:那我再喊几个同学上黑板写,如果都写对,我就放心了。
师:有不理解的词吗?
生1:……
生2:……
生3:……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词呢?
生1:……
生2:……
生3:……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些词语。
开始!
(生自由解决)
师:好,我们交流一下。
生1:……
生2:……
生3:……
(师随机问学生用的是哪种方法解决的)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在这么短的之间内,就把生字的问题解决了。
这下,我就放心了,
师: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 生:想!
师:有信心是好样的,但扎扎实实地读书更好,为了展示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有个想法:这篇课文比较长,有17个自然段,想挨着顺序读是不太可能,也不现实。
我想让同学们选择你所喜欢的一个部分来读,怎么样?好,那就在下边练练! 三、语段一
师:那么现在谁愿意先展示一下的 生:
师:对于这段话,同学们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生:为什么说“大自然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呢? 师: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生:比喻句。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大自然比作母亲。
师:那么大自然和母亲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
生:课文中说,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师:还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生:(沉默)
师:(深情地)提起母亲。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提到母爱,又有谁不为之动容……
生:(兴奋地)
我想起来了!母亲为了我们操持劳累,却从不抱怨什么,大自然
也像母亲一样,默默地奉献着她的一切,使我们有吃有穿……反正,没有大自然就没有我们人类。
师:你真了不起,,领悟得快,说得也好。
是啊!大自然与母亲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她们都具有可贵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谢谢※※同学,他的这个问题提的好,使我们更深地理解了这句话。
老师相信同学们这个时候再去读读这段话,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同学们在下边练练,待会儿,我喊人来读。
(指名读)
师:有谁挑战她?
(指名读)
师:(有感情的范读)
师:怎么样?
(生说好)
师:那怎么还不鼓掌啊?老师也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表扬呢!
师:我想问※※同学,这篇课文你读了多少遍?
师:你知道老师读了多少遍吗?(不知道)我已经连续教5个六年级了,每次我教的时候,事先都至少要10遍,那你们说我已读了多少遍了?,其实老师在读※遍的时候还没你好呢,只要你们功夫到了,一定会比老师读得还要好。
这样,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生读)
大家知道这段话的末尾为什么用省略号吗?
生:……
师:还有什么话没说完,你们来补充补充。
(师出示句式投影,生思考)
生: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声
生:漫天的云彩是她洁白的衣裙
生:茫茫的大雾是她神秘的面纱
师:想象丰富
生:峻峭的山峰是她高高的脊梁
生:不息的河流是她奔腾的血液
生:绚丽的鲜花是她迷人的微笑 师:(欣喜地)真美! 四、语段二
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你们觉得写得比较美呢? 生:
师:同学们读完这段话,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孔子最后说“水是真君子”?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大家再读读这段话,在孔子的眼里,水有什么特点? 生:在孔子的眼里,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师:这实际上是谁的特点? 生:是君子的特点。
师:君子就是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人。
那么孔子和弟子们谈论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生:孔子是想让弟子们做君子一样的人!
师:(赞赏)你领悟得真快,孔子的目的是要教育弟子们如何做人。
师: 大家再看“善施教化”的后面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生:水的其他的特点。
师:水的特点也就是谁的特点? 生:也是真君子的特点。
师:是共同的特点,谁能合理地补充一些其他的特点呢? 生:胸怀宽广 生:真诚坦荡 生:心地善良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孔子教育弟子们做人,却没有直接的说教
,而是临
场发挥,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得暗示弟子。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孔子是个什么的老师?
生:孔子爱思考,从司空见惯的水中,他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生:孔子很有教学方法,善于教育学生,是个教学经验很丰富的老师
生:孔子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师
师:大家讨论得很热烈。
孔子的确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的好老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这段话,在读中体会孔子的语气,语调以及语言中蕴涵的深意!
(生读)
本课是我上的一节随堂课。
说其是“随堂课”,原因有四:一是上课的地点在本本校,授课的对象是本班的学生;二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课时划分,注意到了课堂教学与平时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学中没有公开课那种严谨,力求展示一种朴实、一种原生态的课堂教学;三是没有进行类似于公开课的反复试教;四是备课时间紧,完全与平时的备课时间、形式相同。
如果说是“公开课”,我想那只是因为有我校的老师一起听了罢了,有那么一点公开的味道。
以上几点说明,并不说明能什么,只是信守自己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点理解罢了。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
他在政治上主张“仁者爱人”;在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主张。
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编写了《春秋》。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象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阳光普照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大自然多么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句式:
()的()是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