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是让学生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时间的测量》单元,前四课,学生学习测量时间的几种方法——用太阳计时、用水计时、用机械摆钟计时。
在第五课学习机械摆钟的结构。
本节课是研究摆的摆动快慢的影响因素,为下节课《做一个摆钟》做铺垫。
【学生情况分析】
“对比实验”即控制单一变量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来探究这个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五年级的学生,控制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这个环节,老师应重点加强指导。
通过第五课的学习,学生观察了机械摆钟和简易的摆,了解了摆的结构。
那么,在本课的研究中,就能够对摆动快慢的影响因素作出合理的假设。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的轻重和摆角的大小无关,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2.科学探究
能够对影响摆动的快慢的因素作出假设,并设计对比实验,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科学态度
意识到“反复测量才能得到精确的结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做对比实验,认识到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和摆角的大小无关;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方法】对比实验法
【教学材料】
教师演示实验材料:铁架台、棉线、1块秒表、大小相同不同的螺丝帽等
学生实验材料每小组:铁架台、刻度尺、螺丝帽、棉线、秒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引出新课题
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摆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摆钟与家里面常用的时钟有什么区别,引出摆,导入摆的研究。
二、制作简易的摆,通过摆的摆动提出问题
老师出示简易的摆,引导学生说出制作需要的材料,然后学生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制作出简易的摆,并让它自由摆动,在制作过程中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老师动手操作:15秒钟内摆摆动的次数,与学生一道数。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操作自己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
引导学生得出:有的摆快,有的摆慢,为什么?
教师提问: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不一样,那摆的摆动快慢到底与什么有关呢?
三、研究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
1.学生讨论猜测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
对于“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估计学生有以下三种假设:
①摆长的长短
②摆锤的轻重
③摆角的大小
2.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并交流设计方案
教师指导设计实验方案一:研究摆角的大小对摆动快慢的影响
改变摆角的大小,在这个实验中不能改变的是什么?需要改变的是什么?
在做实验时还应注意:①松开摆锤时不要使用推力
②拉开的角度要保持较小。
③记录数据时,当摆锤从起始位置出发回到起始点时,才算摆动一次。
教师指导设计实验方案二:研究摆锤的轻重对摆摆动快慢的影响
先用螺帽做摆锤进行第一次实验,再在归螺帽上包一层橡皮泥,增加摆锤的重量,进行第二次实验。
改变摆锤的轻重,那两次实验摆长要保持一样长吗?以及摆动的时间,拉开的角度这些量该怎么控制呢?这些量都应该保持相同,只改变摆锤的重量。
教师指导设计实验方案三:研究摆长的长短对摆摆动快慢的影响
用一根长的线做摆绳进行第一次实验,然后将线在杆上绕几圈缩短再做第二次实验。
改变摆长的长短,那摆锤要一样吗?两次摆动的时间要保持一样吗?摆动时拉开的角度呢?这些量又该怎么控制?这些量都应该保持相同,只改变摆长的长度。
3.学生做实验
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巡视,及时的表扬做得好的同学,帮助做得不到位的同学更好的完成实验。
并提醒学生及时的作好实验数据记录。
4.汇总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分别让实验小组上台汇报实验数据以及得出的结论。
师引导得出结论:摆动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得越慢;摆绳越短,摆动得越快。
四、课堂小结
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
五、课外拓展
摆钟走快与走慢应如何调节?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