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摆的研究》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的第六课。
这课是在学生研究了《机械摆钟》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影响摆每分钟摆多少次的因素有自己的初步认识,认为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没有关系。
本课学生就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短是否有关等展开探究。
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想法,认识到摆摆动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体会实验反复性的意义,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继续探究的欲望。
这是一节通过“测量”探究活动,发现科学规律的课。
本课从三个层面开展探究活动。
第一层面,对我们发现的问题,怎么想办法去验证;第二层面,运用测量的方法,对我们的发现进行验证;第三层面,对我们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了解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运动是摆动,如:钟摆、秋千、摇篮、吊床、拳击沙袋……“摆”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但他们不知道摆动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科学道理。
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能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设计对比试验的基础,但如何控制好实验过程中变量与保持不变的量,如何收集有效的数据,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些困难的。
教学思路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制作并玩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四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利用直观的媒体教学,将本课的研究内
容直接指向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二个环节是制作并玩摆、提出问题。
学生制作摆并测量10秒摆动的次数,各组交流结果时发现差异很大。
学生对此充满着疑惑,教师随即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摆的快慢。
第三个环节是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独立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教师在两个实验的探究活动中起到“扶、引、放”的作用,教师是参与者和合作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对实验变量的控制,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并能够利用实验的结果进行推测。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学习有用的科学知识,加强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并让学生出现新问题,产生新问题。
《摆的研究》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