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与金融》期末试题B参考答案

《财政与金融》期末试题B参考答案

四川XX大学职业技术学院XX校区
2016学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
)
注:1. 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

本题共 7 页本页为第 1 页
2. 题中留相应答题空白,不留答案。

XX校区试题编号:LQ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不确定
4.我国目前最大的财政支出项目是(D)
A.行政管理支出
B.社科文教支出
C.国防支出
D.经济建设支出
5.由政府集中必要的资金进行建设,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投资的项目是(A)
A.基础性项目
B.竞争性项目
C.公益性项目
D.高技术开发项目
6.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时所使用的利率称作
( C )
A.存款利率
B.贷款利率
C.再贴现利率
D.市场利率
7.现代经济生活中存款货币创造的主要金融机构是(D)
A.专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非银行金融机构
D.商业银行
8.我国的中央银行是(C)
A.中国建设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人民银行
D.中国工商银行
9.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存款总额的一定比例向央行上缴准备金,这个比例是(B)
A.超额准备金率
B.法定准备金率
C.现金漏损率
D.货币乘数
10.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为( C )
A.一国政府与工商企业
B.一国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
C.一国政府与金融机构
D.工商企业与家庭个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财政收入
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保证财政支出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通过一定的渠道和形式占有的由政府集中掌握的社会产品。

2.国债规模
国债规模是指国债的发行数量。

国债的规模应当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界限以内,这个界限主要是由一国的财政经济实力和国债管理水平决定的。

3. 国家预算
4.国际收支平衡表
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发展水平。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其财政收入规模的决定性因素。

只有经济水平提高,才能使财政收入的总额增大,而在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大将很难实现。

从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看,发达国家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均高于发展中国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影响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收入分配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从经济学基本理论可知,国民收入的分配对象主要是政府、企业和个人,这些部门各自分配到的数额是由分配政策所决定的。

如果政府集中得较多,财政收入规模自然就会较大;如果分配政策向企业和个人倾斜,则政府财政收入的规模就会相对较小。

经济体制类型。

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类型直接制约着政府财力的集中程度,从而对财政收入的规模产生影响。

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其财政集中度要高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这就使得其财政收入规模相对较大。

价格因素。

在讨论财政收入规模的时候,价格水平也就是通货膨胀率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影响因素,但它并不导致财政收入实质性的增减。

在经济高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规模受价格因素的影响,会比实际规模有所增大;在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率为负值也就是存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规模同样受价格因素的影响,会比实际规模有所缩小。

当然,价格因素主要是影响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而对相对规模则没有什么影响。

2.阐述税收原则的内容?
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确保公平,遵循公平原则。

公平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税收政策的运用和整
个税收管理,都是应讲求效率,遵循效率原则。

税收不仅应是公平的,而且应是有效率的。

这里的效率,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行政效率,也就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它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成本最小;二是经济效率,就是征税应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至少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

税收适度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兼顾需要与可能,做到取之有度。

这里,“需要”是指财政的需要,“可能”则是指税收负担的可能,即经济的承受能力。

遵循适度原则,要求税收负担适中,税收收入既能满足正常的财政支出需要,又能与经济发展保持协调和同步,并在此基础上,使宏观税收负担尽量从轻。

税收的法治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税收政策的运用和整个税收管理,应以法律为依据,以法治税。

法治原则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税收的程序规范原则和征收内容明确原则。

前者要求税收程序——包括税收的立法程序、执法程序和司法程序——法定;后者要求征税内容法定。

税收的法治原则,是与税收法学中的“税收法律主义”相一致的。

3.阐述股票的概念和特征?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

特征:
收益性。

指股票可以为持有人带来收益的特性。

风险性。

指股票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流动性。

指股票依法转让而变现的特性。

永久性,指股票存续无期限的特性。

参与性,指股票持有人有权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的特性。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阐述税负转嫁的方式及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有前转、后转、消转和税收资本化四种。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供求弹性
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弹性是决定税收转嫁和归宿状况的关键因素。

因为对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课税能否转嫁,转嫁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供求弹性决定的。

市场结构
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生产者或消费者对市场价格的控制能力是有差别的,由此决定了在不同的市场结构条件下,税负转嫁的情况是不同的。

市场结构成为制约税负转嫁的重要因素。

课税范围
课税范围对税负转嫁的影响具有三种情况:一是如果课税的范围较窄,则课税商品的替代性较大,消费者可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而增加其他商品的需求,因而课税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税负易向卖方转嫁;如果课税的范围较大,涉及到所有同类商品,消费者就难以通过增加对替代品的需求来避让税收负担,则课税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小,税负易由买方承担。

二是对生产资料课税,特别是对资本密集型产品或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课税,由于其生产规模变动较难,供给弹性亦小,生产者在税收转嫁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2.论述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加的原因。

经济发展因素、体制因素、征管因素、结构因素、宏观调控因素、统计价格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