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卷第1期2007年2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 mV o l.18N o.1Feb.,2007[国际旅游研究]鲁尔区的经验对山西工业旅游发展的启示α张艳玲(天津财经大学旅游系,天津 300074)[摘 要]德国鲁尔区通过开展工业旅游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和振兴的经验值得山西地区借鉴。
首先介绍了鲁尔区工业旅游的开发模式以及山西工业旅游的开发现状,然后探讨了鲁尔区的实践对山西工业旅游发展启示,并进一步指出加强系统性规划、提高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开发,以及注重对工业遗产资源的利用是加速山西工业旅游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鲁尔区;山西;工业遗产旅游;工业旅游[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80(2007)0120129203 位于中西部的“煤铁之乡”山西,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对资源大规模和高强度的开采使用、畸形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对环境保护的严重忽略,使该地区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
因此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恢复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对山西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山西现在的经济结构与转型前德国鲁尔区的经济结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20世纪中后期,鲁尔区的传统经济受到消费结构改变、科技革命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冲击,从而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衰退的趋势。
然而开发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的工业旅游使鲁尔区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转型,并使该地区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因此,研究鲁尔区的经验可以为山西工业旅游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转型提供重要启示。
一、鲁尔区工业旅游的开发模式(一)工业旅游的涵义工业旅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可以被定义为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建筑环境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专项旅游活动[1]。
工业旅游资源不仅包括硬件部分,即物质上可见的工业生产和建筑景观,还包括软件上的企业文化与发展历史。
作为旅游业与工业交叉的新型旅游项目,工业旅游可以被看做是对工业资源的深层次开发。
(二)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模式的工业旅游及其优势工业遗产旅游一般是指将与工业文明有关的遗迹和遗物作为旅游吸引物所展开的一系列旅游活动。
换言之,工业遗产旅游以工业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强调对废弃工业旧址及相关设备加以保护,并进一步开发利用,使其成为现代人了解和体验工业文明的对象。
受到工业考古学的影响,西方的工业旅游实际上起源于工业遗产旅游[2]。
与一般意义上的工业旅游相比,工业遗产旅游因为以废弃的工业旧址和设施为依托,所以不会与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管理产生冲突。
此外,工业遗产旅游的另一优势就是对作为工业遗产的厂矿和设备的利用和改造上有较大的创意空间。
例如,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可以被改造为展览中心、购物中心、商业中心以及主题公园等[3]。
发展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的工业旅游为实现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老工业区的经济结构转型、社会空间重组以及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改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德国鲁尔区,就是发展工业旅游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三)鲁尔区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开发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的工业旅游对德国鲁尔区摆脱“逆工业化过程”的负面冲击,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逆工业化一方面使鲁尔区失业率升高,经济发展衰退,环境污染无法得到相应的处理,另一方面却给该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即大量的废弃工矿、旧厂房和庞大的工业空置建筑与设施[4]。
从而为该地区发展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的工业旅游提供了有效保证。
α[收稿日期]2006208228[作者简介]张艳玲(19722 ),女,天津人,天津财经大学旅游系讲师,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可持续性发展与环境与资源管理。
到目前为止,德国政府已经按照区域一体化的开发模式从区域整体战略的角度对该地区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开发,并开辟了所谓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Rou te Indu striecu ltu ra1)。
这个旅游路线包括19个工业遗产景点,6个国家级的工业技术和社会史博物馆,12个典型的工业聚落及9个利用废弃工业设施改造而成的 望塔[5]。
而针对不同景点的各自特点,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3种,即博物馆模式、公共游憩空间模式以及结合购物旅游的综合开发模式。
博物馆模式以位于哈廷根(H arttinggen)的“亨利”钢铁厂(H en rich shuette)、位于多特蒙德(Do rtm und)市的“措伦”采煤厂(Zeche Zo llem1I I V),以及位于埃森(E ssen)市的“关税同盟”煤炭一焦化厂(Zo llverein)为代表。
1987年倒闭的“亨利”钢铁厂,目前已被改造成了可供亲子家庭旅游者开展多种活动的露天生态博物馆。
而厂房保存较好的措伦采煤厂博物馆主要以室内展览和开发旅游纪念品为主。
另外,作为德国第三个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关税同盟”博物馆,以其简洁大方和具有浓烈现代艺术感染力的包豪斯建筑风格,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创意与设计产业公司来此办公和举办展览,因而很可能在将来发展成为德国的工业艺术及现代设计产业中心。
公共游憩空间模式以位于杜伊斯堡(D u isbu rg)市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L andschaftsp ark D u isbu rg-N o rd)和盖尔森基兴(Gelsenk irchen)的“北极星公园”(N o rdstem Park)为代表。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建立在以前著名的蒂森(T hyssen)钢铁公司所在地,目前已被改造成了一个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可供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也成为生态爱好者欣赏恢复性生态景观的乐土。
此外,以煤井架为标志的北极星公园则建立在一个废弃煤矿的旧址上,并且以举办各种大型户外活动而闻名。
结合购物旅游的综合开发模式以位于奥伯豪森(O berhau sen)的中心购物区(Cen tro)为代表。
作为一个富含锌和金属矿的老工业城市,奥伯豪森成功地将购物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结合起来,将废旧工厂改装成为大型购物中心和博物馆。
便利的交通设施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但使这个城市成为鲁尔区购物文化的中心,而且吸引了大量周边国家的游客前来进行购物、休闲和度假。
通过有效发展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的工业旅游,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对工业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开发和利用,鲁尔区不但实现了自然环境的根本改善,而且逐渐恢复了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
现在,这个地区正在重新成为欧洲最具有吸引力的产业地区之一,其成功经验值得山西地区借鉴。
二、山西工业旅游现状目前山西的工业旅游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这种有潜力的产业正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在国家旅游局2005年公布的103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山西占5个:太原东湖醋园、平朔煤炭工业公司(露天矿)、大同晋华宫煤矿(井下游)、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运城盐湖养生城(死海)[6]。
此外,该地区还新开发了一批比较有特色的工业旅游点,例如太原的中国煤炭博物馆和太谷怡园酒庄等。
目前,该地区的工业旅游大都以某个工业企业作为主要的开发和经营主体,旅游项目则普遍以对工业企业的生产参观为主。
山西地区的工业旅游开发大体上可以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煤炭工业旅游、特定工业旅游以及综合保健休闲旅游。
其中特定工业旅游,主要将特定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模式作为旅游开发项目,例如东湖醋园和杏花村。
1.煤炭工业旅游煤炭工业旅游以位于太原的中国煤炭博物馆、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大同晋华宫煤矿为代表。
煤炭博物馆主要通过丰富的展品和科技、艺术展示手段,向游客展示有关煤炭的历史,并传播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博物馆内建有目前中国惟一的模拟矿井,可供游客进行体验和参观。
模拟矿井中巷道和井壁形象逼真,且其中矿井的设备齐全,完全是实物。
大同的晋华宫煤矿则将开采完的废旧矿井加以改造,开发了独具特色的井下探秘旅游,并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在这里,游客除了了解采煤业的历史发展,还可以换上矿工的服装,到井下真实体验一下矿工的生活。
而在平朔,游客不但能够领略露天煤矿的风采,而且可以感受黄土高原上典型的雁北地貌和文化风情。
2.特定工业旅游山西向来以出产好酒、好醋出名,因此出产老陈醋的太原东湖醋园以及竹叶青和汾酒的产地杏花村是该地区特定工业旅游的典型。
特定工业旅游不但给企业创造了大量经济收入,而且从提高社会知名度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角度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太原的东湖醋园隶属于山西老陈醋集团,是一家动态展示老陈醋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历史文化的公司化博物馆。
在醋园中的美和居醋坊,游客除了可以全面了解老陈醋特定制作工艺和步骤外,还可以参与部分制作过程并品尝口感浓郁的老醋。
而山西汾阳的杏花村是汾酒和竹叶青的产地,被誉为酒都,在中国的酒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自北魏以来,杏花村的酿酒史已经长达1500多年,可以说是中国酿酒史的一个缩影。
在杏花村,游客除了领略酒文化和了解酿酒工艺,还可以欣赏优美的乡村自然风光,并开展一系列休闲娱乐活动。
3.综合保健休闲旅游拥有4000年产盐史的运城盐湖是一个集生态、健康、休闲为一体的工业旅游和疗养胜地。
因为湖水富含盐份和微量元素,所以也被誉为“中国死海”。
前身是运城盐化局的南风集团根据当地的特点主要开发了2项特色旅游,即盐水漂浮和黑泥洗浴。
近年来,工业旅游的开发不但为山西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改善环境污染,恢复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就业率,以及吸引投资上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然而,山西的工业旅游发展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适当借鉴鲁尔区工业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对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三、鲁尔区的经验对山西工业旅游发展的启示(一)加强工业旅游开发的系统性规划德国人是世界上最善于定计划的民族,而鲁尔区在短时间内成功转型的关键正是得益于所谓的国际建筑展计划(In tem ati onal B u ilding Exh ib iti on)[7]。
国际建筑展计划是当地专门针对工业旅游开发的多目标区域综合整治与振兴计划,简称为I BA计划。
该计划对鲁尔区工业遗产资源的开发、经济结构的转型、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就业住房等社会问题的解决均做出了系统的考虑和规划。
而在对工业旅游遗产的开发上,I BA计划强调区域性的旅游路线、市场营销与推广、景点规划与组合的一体化。
其集中体现在对“工业遗产旅游之路”-R I的开发及其统一视觉识别符号的设计和确立上。
R I的符号标志,包括斜插在工业遗产旅游景点门景区的黄色针形柱、若干立式黑色铸铁的旅游信息说明牌以及分布在整个鲁尔区随处可见的棕色路标。
另外,该地区的工业旅游宣传册也逐步实现了统一的设计,并还建立了R I的专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