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8、婴儿湿疹:目前认为本病是异位性皮炎的 婴儿型,好发于婴儿头面部,皮损为急性或亚 急性改变,轻者面部出现红斑、丘疹,重者皮 损范围增大,有明显渗出、糜烂、结痂。 9、汗疱疹(pompholyx):病因不清,过去 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在皮内所致。 现研究证实,汗疱疹与汗管、汗腺无关,而与 皮肤湿疹样反应有关。皮损为粟粒至绿豆大小 深在的半球形水疱,疱壁紧张,周边无炎症反 应,常成批出现,对称性分布,疱液清亮,干 涸后形成领口状脱屑,当有继发感染时疱液混 浊成脓疱,自觉瘙痒和烧灼感,整个病程为2 -3周。本病好发于手掌、跖、指、趾侧面, 以春秋季为多见,并触部位一 致,其边界清楚,皮损多发生于身体的暴露部 位,从总体上讲,皮疹形态为单一性,以炎症 性水肿较为突出,皮损中央重,边缘轻,自觉 症状为瘙痒、灼烧感、胀痛感,但全身症状轻。 接触性皮炎若用药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使病 程迁延而发生自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其病程 具有自限性,当去除接触物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病变在1-2周即能痊愈,但愈后局部有暂时性 色素沉着,若再次接触过敏物质时仍可复发, 如果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则可能转变为亚急 性或慢性接触性皮炎。
(二)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
当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浓度较低时, 皮损呈现亚急性,表现如红斑、丘疹。 皮损边界不清楚,由于病程较长,局部 也可呈现慢性湿疹样改变,皮肤浸润肥 厚呈苔藓样变。
(三)几种特殊的接触性皮炎
1、尿布皮炎(diaper dermatitis) 也属于接触性皮炎,其主要原因为尿布 更换不勤,由产氨的细菌分解尿液,产 生较多的氨刺激皮肤引起炎症,多见于 婴儿,损害为阴部、会阴部及臀部、腹 股沟、下腹部。皮肤潮红,丘疹、斑丘 疹,边界清楚,严重者可形成脓疱、糜 烂、溃疡。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而确立, 一般湿疹的形态为多形性,分布对称,急性期 有渗出,慢性期则浸润肥厚,病程不规则,常 反复发作,伴有剧烈瘙痒等特征,不难诊断。 鉴别诊断 1、急性湿疹与接触性皮炎的鉴别,后者有明 确的接触史,且病变局限于接触的部位,皮损 单一,境界清楚,病程短,去除病因即可治愈。 慢性湿疹与慢性单纯性苔藓的鉴别
(一)急性湿疹(acute eczema) 表现为原发性损害,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 如面部、耳后、四肢远端、手、足、阴囊、肛 门等部位。皮损为多形性即两三种或以上的皮 疹同时存在。皮损对称性分布,具有明显渗出, 致使病损境界不清,自觉剧烈瘙痒,饮酒、搔 抓、肥皂洗、热水烫等均可使皮损加重。如继 发细菌感染可出现毛囊炎、疖、淋巴结炎等, 若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则产生严重的疱疹性 湿疹。
(一)内部因素:①体内存在慢性病灶 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 ②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 等因素;③神经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 过度疲劳等;④血液循环障碍如下肢静 脉曲张导致小腿湿疹;⑤遗传因素如过 敏体质,每一个体对各种因素的易感性 和耐受性均与遗传有关,此可随年龄、 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主要为动物性、 植物型、化学性三大类。动物性:动物的皮、 毛、羽毛、动物的毒素。植物性:一些植物的 叶、茎、花、果或是产物。化学性:①金属制 品与化工原料如汽油、油漆、铬、镍、对苯胺、 甲醛;②某些外用药如磺胺类制剂、抗生素软 膏、正红花油、中药药膏、橡皮膏及某些合成 的赋形剂、防腐剂、抗氧化剂;③化妆品:某 些香料、香脂、染发液、唇膏、油彩等,尤其 是染发液中的对苯二胺有较强的致敏性;④农 药:敌敌畏、乐果等杀虫剂;⑤其它化工制品: 橡胶、塑料、化纤制品、洗衣粉、肥皂、洗涤 剂等。化学性物质是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致病因 素,它多引起变态反应,仅有少数属于原发性 刺激反应。
慢性湿疹 病因 常由急性演变而来 皮损暗红,浸润肥 临床表现 厚,色素沉着,外 周有丘疹、丘疱疹
10、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本病发生前, 先在患处附近有慢性细菌感染病灶如中 耳炎、褥疮、溃疡等,以这些病灶中不 断排出大量的分泌物,使周围皮肤受到 刺激及接触过敏而致病。临床表现为上 述病灶周围皮肤发红,出现密集丘疹、 水疱、脓疱、糜烂、结痂及鳞屑,瘙痒 加重,并向搔抓方向呈线状播散,有明 显渗出,局部淋巴结肿大,只有使原发 病灶及时治疗,减少分泌物,清洁创面, 去除各种刺激才能控制感染。
(二)外部因素:①食物方面如鱼、虾、 羊肉等过敏;②吸入物如花粉、尘螨、 毛皮、微生物(细菌、真菌)等;③物 理因素如日光、炎热、干燥;④化学因 素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
临床表现
通常按皮损的表现将湿疹分为三期—急 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急性湿疹和 慢性湿疹都具有明显的病变特征,而亚 急性湿疹则是急性湿疹的缓解过程或是 向慢性湿疹过渡的表现。
2、漆性皮炎(dermatitis rhus) 接触漆类或接触挥发性气体引起的致敏。 多为急性皮炎改变,皮疹多发于暴露部 位,如手背、面部。常为潮红、水肿、 丘疹、丘疱疹、水疱、大疱,自觉瘙痒 和灼热感。
3 、 化 妆 品 皮 炎 ( cosmetic dermatitis) 由接触化妆品所致的急性、亚急性 和慢性皮炎。主要过敏原为化妆品 中的成分如香料、苯丙酸、丁香酸 等。临床表现轻重程度不等,轻者 颜面部红肿、丘疹、丘疱疹,为局 限性炎症,重者皮损遍及全身。
(四)特定部位的湿疹 1、耳部湿疹:多发生于耳后皱襞处,常对称 分布,表现为红斑,渗液,结痂,有时带有脂 溢性。 2、手部湿疹:由于手部接触外界刺激因子的 机会多,故发病率较高。多数起病缓慢,手背、 手指等处出现红斑、浸润肥厚。皮损边界清楚, 表面干燥粗糙。因皮肤失去正常弹性,加之活 动较多,极易出现皲裂,指甲亦可变厚呈不规 则改变。发病除与特应性素质有关外,还与职 业、情绪状态等因素有关,此病顽固难治。
3、脱敏疗法:接触性皮炎患者的过敏原 若是无毒性物质,则可用小量多次口服 该物质进行脱敏治疗
湿疹
(eczema)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皮肤性病教研室
本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 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的炎 症,其发病与变态反应有关。
病因和发病机理
湿疹的病因很复杂,它的致病因素往往是多方 面的,湿疹与接触性皮炎有许多相似之处,即 它们的病因变化相似,且临床表现有时也不易 区别。目前认为湿疹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因素 引起一种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患者可能具有 一定的素质,这是受遗传因素支配的,故湿疹 常发生在特定的人群中,但亦受健康情况及环 境因素等条件的影响。湿疹的诱发因素可分为 外因和内因。
(二)治疗 治疗原则为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 积极对症治疗。 1、全身性治疗:采用抗组胺药物治疗,重症者 可短期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2、局部治疗:根据皮损炎症情况,选择适当的 药物及其剂型,也就说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 炎的治疗原则去处理。①急性期:当红肿明显时 选用炉甘石洗剂外搽;当渗出增多时可用3%硼 酸溶液或0.1%雷夫奴尔液冷湿敷。②亚急性期: 有少量渗出时可选用湿敷或含皮质类固醇激素糊 剂、乳剂、氧化锌油等;对于无渗出者可用皮质 类固醇霜剂和软膏等。③慢性期则选用软膏。对 合并感染者可加用抗生素如新霉素等。 。
防治
(一)预防 1、寻找致敏因子,当去除病因后,经过适当 处理,炎症则可治愈。 2、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不宜直接接 触高浓度的任何药物或化学物品,慎用容易致 敏的外用药。 3、当接触致敏物质或毒性物质后,应立即用 大量清水将接触物洗去,在发病过程中避免搔 抓,肥皂水洗或热水烫,不使用有刺激性的药 物,以促进皮损早日康复。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的诊断一般不难,通常根据接触史,在接 触的部位或身体的暴露部位突然发生境界清楚 的形态单一的皮损,当去除病因后,皮损则很 快消退等特点确立诊断。 当病因不明或有数种接触物接触时,往往需要 寻找病因,这时可作过敏原测定,即斑贴试验 (patch test),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 的最简单的方法。所谓斑贴试验就是把可疑的 致敏物品贴敷于前臂内侧没有皮损的皮肤上, 然后观察2-3日,一般来讲,做斑贴试验的时 间应选择在皮炎损害治愈后或接近治愈时进行。
(二)亚急性湿疹(subacute eczema) 当急性湿疹炎症减轻之后,或是急性期 未及时得到处理,病程拖延而发生亚急 性湿疹。此期皮损以丘疹、少量丘疱疹、 鳞屑和结痂为主,亦可有轻度浸润。
(三)慢性湿疹(chronic eczema) 可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 性湿疹,或病变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湿疹改变。 这一期皮损表现为患部皮肤肥厚、浸润、表面 粗糙、呈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有鳞屑,其病灶局限,边界清楚,对称性分布, 自觉瘙痒,好发于小腿、手、足、肘窝、股部、 乳房、外阴、肛门等处,病变部位不同则临床 表现有差异,病情多时轻时重,病程长短不定, 易于复发或是经久不愈。
皮炎和湿疹
(Dermatitis and Eczema )
接触性皮炎 (contact dermatitis)
接触性皮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变态反 应性 皮肤病,是由于皮肤或粘膜接触刺 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 性或慢性炎症。
病因与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防治
病因和发病机理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可分为原发性刺激 物和接触性致敏物两大类。 (一)原发性刺激反应:即接触物对皮肤 有较强的刺激性或毒性,使得任何人在接 触后均可发生炎症,把这种刺激称为原发 性刺激或毒性刺激。皮肤所发生的炎症反 应的轻重往往与所接触物质的刺激性、浓 度和接触时间的长短有关。
原发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包括:
①刺激性很强且在接触后短时间发病如 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所致的皮炎。 ②刺激性较弱,一般在接触较长时间后 发病的如肥皂、有机溶剂等引起的皮炎。
(二)接触性致敏反应
为典型的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接触物为致敏 因子,本身并无刺激性或毒性,大多数人接触 后不发病,通常只有少数人在接触后经过一定 的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在接触部位 的皮肤、粘膜上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这类接 触物多为低分子的半抗原,此与皮肤表皮细胞 膜的载体蛋白和表皮内抗原呈递细胞即朗格罕 细胞表面的免疫反应性HIL—DR抗原结合后, 形成完全的抗原复合物,朗格罕细胞携带此完 全抗原向表皮真皮交界处移行,并使T淋巴细 胞致敏,当再次接触致敏原,则抗原抗体结合, 产生炎症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