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参加座谈会的同志:
大家上午好!
能来参加此次座谈会,我感到很荣幸。
对于我们陆川的县情,特别是经济的发展状况,我可以说是门外汉,刚刚听了前几位同志的高论,他们或高瞻远瞩,或侃侃而谈,或建设性与实用性兼备,所以我深感惭愧。
下面,我就我在从教过程中发现的一个问题与自己的看法,自此怀着羞愧的心情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在学校是当班主任的,我发现我的很多学生的正处壮年的家长或者大哥大姐都是在外面打工的,这批人员的平均文化层次虽然不是很高,但在村子里面他们都是最佳的劳动力。
他们中有的是种田高手,有的是菜蔬劳模,有的是种树状元。
举个例子,我们村有个中年男人他用特有的秘诀种出来的稻田每年的产量都是我们村最高的,并且他们家的水稻从来就不会出现卷叶、空穗、或因暴风雨稻苗倒塌的现象。
而就是这么一位种田状元,因为家庭经济的问题,竟把家中近十亩田给不会种田的邻居耕种,他本人却在一家工厂帮人家守仓库。
还有一个例子:我有个学生的母亲明明是一位养蚕精英,现却在一家鞋厂做清洁工。
可见,乡土人才资源的浪费与流失可见一斑。
同时也让我觉得围绕我县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问题,应该采取三项措施培养或挖掘或留住乡土人才。
因为,大家都知道加强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或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是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毕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民的参与,需要的是农民的力量。
所以,从农村里面就地取材,挖掘和培
养“懂理论、会操作、留得住、用得上、养得起”的乡土人才,将农村人力资源转变为我们县的人才资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乃至整个陆川县的经济发展建设中,都显得很有必要。
技能人才与管理、技术人员共同构成经济建设的人才群体,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至于培养乡土人才的措施,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精心“育才”,全面提升乡土人才的技能。
可通过开展乡土人才培训活动,可通过各种渠道筹资,甚至政府出资建成乡镇极农民技能培训中心和村级科技示范点,也可聘请专业师资力量,采取乡、村补贴培训经费,将培训课延伸到田间地头或免费上门示范指导种养殖、农村管理、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知识培训活动。
政府与县农业技术推广学校、农机推广学校、畜牧兽医及时服务站、林果业推广站等单位签定协议,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和“乡土”特长,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外出学习蔬菜、林果种植等技术。
科学“管”才,充分调动农村“乡土”人才的主动性,完善动态管理机制。
在乡、村建立“乡土”人才档案库,便于对全乡农村“乡土”人才现状的管理与调研。
制定对个人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带领农民致富能力强的“乡土”人才进行群众公示,评审考核,奖励。
建立农村“乡土“人才联络员基地,鼓励和支持各类”乡土“人才引进推广心技术、引领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合理“用”才,充分挖掘农村“乡土”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
注重把政治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乡土”人才纳入村级协会
会中,进行重点培养,对特别优秀的纳入村“两委”班子候选人起到“生力军”作用。
建立互帮互助机制,将“乡土”人才与贫困户接对子,进行生产技术帮助,增强“乡土”人才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把“乡土”人才在生产中的适用技术、经验传授给联系户,帮助贫困户走上科学致富的道路。
发挥“服务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