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课外阅读(主题:感动)班级()姓名()学号()所用时间()家长签字()(一)财富他打着一把雨伞漫步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猛抬头发现路边一棵小树下站着个大约十一二岁的姑娘。
衣服全淋湿了,乌黑的长发上雨水顺着发梢往下滴。
他急忙走到她跟前,扬了一下伞说:小姑娘在等谁呢?快避避雨吧!他迅速将伞遮在她的头顶上。
小姑娘仰脸看着他,笑着说:“谢谢叔叔”。
“你在等爸爸还是妈妈?”他问她。
她摇摇头说:“不,我等一个人,现在已经等到了。
”小姑娘的声音里含着快慰。
“等到的人呢?”他疑惑不解地问。
“我等的人么,就……就是您。
”她扬头笑嘻嘻地告诉他。
小姑娘的话还真让他莫名其妙,他笑笑试探着问:“你是不是认错人了?”小姑娘肯定地说:“一点不错,您正是我要找的人。
”小姑娘瞅瞅他那困惑的脸又说:“告诉您吧,我爸爸给了我一大笔财富,可我不想要,我要把它送给下雨天为我打伞的人。
”“看来,这个人就是我喽?”他似乎在试探或者好奇地问。
“是的,所以我要把财富送给您。
”她把小手伸进口袋里。
他信口问道:“你要给我什么财富,多少,是金币、美元还是其他?”小姑娘略微启开小口儿高兴地说:“不,是十万元钞票,不信您看看!”小姑娘不慌不忙,把一只手慢慢地从口袋里拿出来,手里当真拿出一张闪闪发光的“钞票”递在他手里。
他从未见过这么一张十万元的大钞,不禁睁大了眼睛暗想:天呐,这是什么大钞,这分明是一张在硬纸片上画的水彩钞票。
他不禁大笑起来:“哈哈,真是一笔珍贵的财富!谢谢,我收下了。
”小姑娘眨巴着两只大眼睛看着他问:“叔叔,您不想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吗?”他说:“我当然想知道喽。
”小姑娘微微一笑说:“我实话告诉您吧,我近日读了一篇外国小说,讲的是一个女孩儿,她的父亲是州里首富,一天她对父亲说想要一笔价值十万美元的财富,要把它送给一个在雨天为她打伞的人。
爸爸答应了她的要求,就给她开了一张十万美元的支票。
等到下雨的那天,她就到街上去。
”“找到那个人了吗?”他急不可待地追问。
小姑娘又接着说:“那天开始下着小雨,后来越下越大。
小姑娘站了整整一个上午,竟然没人理她,她伤心地哭了。
”“真是悲惨,”他长叹一口气……小姑娘又说:“我不服气,也不相信,决定自己试一试。
结果,您没让我失望!”女孩咧嘴笑笑说:“可我没有真实的财富,只是一张有象征意义的财富。
”他说:“不,你我都得到了财富,是一笔最珍贵的财富。
”1、财富是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它可以是有形的物质,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它或许是在困境中得到的一次帮助,或许是偶然中发现的一种品质。
请认真阅读文章后说说本文以“财富”为题的含义。
“财富”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操,一种关心弱者、助人为乐的高尚行为。
2、本文以“财富”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
一个下雨天,一条街上,“他”在漫步时为一个站在树下的小姑娘遮雨,得到了她给的十万元硬纸板做的水彩钞票,小姑娘也为自己和一篇小说中人物不同的结果而喜悦,他们都得到了一笔珍贵的财富。
3、请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1)小姑娘仰脸看着他,笑着说:“谢谢叔叔”。
既表现了对叔叔为他遮雨的感谢,也表现了她得到了一个好结果,有人为他撑伞的喜悦。
(2)“真是悲惨,”他长叹一口气……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这一句简短的话表现了“他”对外国小说中的小姑娘的同情,也表现了“他”对小姑娘生活的那个社会人们的麻木和冷酷的惊讶。
4、请你分析一下小姑娘和文中的“他”形象。
小女孩:天真善良,有童心。
男子:善良,有同情心。
5、两个不同国度的小姑娘拥有着同一个心愿,同一个心愿在两个不同的国家却有着不同的两种结果。
请结合文章的写作特点,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抓住写作特点来谈感受,写作特点有:对话描写、对比,抓住这两个特点的好处来谈。
融冰之旅①2008年1月中旬以来,50年罕见的特大冰雪灾害sìnuè(肆虐)神州大地,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然而,在冰雪世界上也演出了一个个爱的故事。
②1月17日,济南军区某部士官朱应武兴冲冲踏上了返回老家贵州省石阡县金坪村的探亲之路。
卧病在床的母亲正在家中盼着他回去。
上路时他绝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让他的探亲之路不再平静。
③1 8日凌晨,贵阳火车站,这里滞留了大量的乘客。
刚走出车站,朱应武就发现一位身着单衣的青年人低着头,蹲坐在候车室前,面前放着一张求助的纸板。
这是一个来贵阳报考研究生,而因雪灾阻路已身无分文,请求帮助的青年学生。
当朱应武问清真实情况后,háobùyóuyù(毫不犹豫)地掏出400元钱。
④两天后,朱应武终于坐上车离开了火车站,却又滞留在凯里市运输公司客车站,一等就是十多天。
小小的车站里困住了很多旅客。
由于长时间滞留,许多人身上的钱所剩无几。
朱应武知道后,悄悄地给一些旅客塞一些救急钱,这个30,那个50,路途较远的就给100。
刚开始,大家以为他是政府救济人员,并没有太多反应,但当后来知道他只是一名解放军战士时,都被感动了。
爱心就此传递着:一位受困的青年旅客用朱应武资助他的钱买了一个毛毯,送给一位抱小孩的妇女。
⑤2月3日中午,几经周折,朱应武重新坐上了回家的小客车,但又因行车艰难而停靠路边。
天色一点点暗下来,气温越来越低,旅客再待下去随时可能有危险。
朱应武从包里掏出军装,穿戴整齐后站了出来:“我是一名军人。
这一带我很熟悉,请相信我,跟我来吧。
”朱应武把自己带的干粮分发给旅客充饥,并带着他们沿着山路向前面的小镇进发。
⑥经过3个多小时jiānnánbáshè(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龙溪镇。
到达之后,有8位旅客已经没有钱住店了,朱应武再一次毫不犹豫地为他们交了住宿费、购买了返家的车票。
⑦从1月17日到2月3日,朱应武在路上一共滞留了1 8天,却先后资助受困旅客50余人,钱物折合共计7000余元,而他自己却一直住着每天1 5元的小店。
⑧这是一次爱心的融冰之旅。
归程因冰雪而曲折,但却因爱心而感人。
⑨在冰雪中国,类似这样感人的事迹和感动的瞬间还有很多很多:那些顶风冒雪,用镢头铲子夜以继日除冰的解放军战士;那些在冰雪严寒中忘我工作的记者;还有年三十自发赴湘,1 5天义务救灾的唐山l 3位普通农民……⑩雪灾中,一副手套、一顶棉帽,就可以给严寒中的孩子一股温暖,帮他们抵御风雪;一杯热水、一碗泡面,或许就可以让滞留在火车站的旅客,暂时忘掉饥寒,感受到家的温暖;一片积雪的清扫、一铲冰雪的清除,或许就可以让车辆顺利通行,交通尽早恢复。
每一场灾难都是无情的,但每一场灾难又都能唤起人性大爱的回归。
(节选自《青年文摘》2008第4期,有删改)1、在括号里看拼音写词语。
2.分别概括第③段和第⑤段叙述的事情。
答:第③段:18日清晨,朱应武给火车站一位来报考研究生已身无分文的青年学生400元钱。
(或朱应武资助青年学生);第⑤段:2月3日中午,朱应武因客车行车艰难停靠路边,便穿上军装带领旅客沿着山路走回小镇。
(或朱应武带领旅客跋涉到龙溪镇。
3.标题“融冰之旅”有什么含义?答:融冰之旅既指朱应武这样回乡的人们一路不顾冰雪灾害的恶劣天气,艰难坚持回家的过程,也指朱应武一路上既无私帮助他人,也带动了大家互相帮助,传递温暖的高尚行为。
或:①朱应武奋战百年未遇的冰雪②朱应武温暖遇难人冰冷的心4.朱应武面对冰冻雨雪的灾难,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答:有爱心,有责任感,镇定勇敢5.结合上文,联系下面一则材料,谈谈对你的启示。
十多天来,一支由13位唐山农民组成的“支援救灾小分队”活跃在郴州城乡,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就是这13位唐山农民带给了人们特别的感动:他们是农民,干不了什么技术活,但哪里最困难,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他们就战斗在哪里。
吃不惯湖南菜,他们就吃方便面;没有塑料套靴,他们穿着湿淋淋的鞋袜奋战;受寒了胃痛难忍,他们就用塑料壶盛点热水暖胃……也许有人会问,这13位农民到底图个啥?图名?他们是地道的农民,名对他们几乎毫无意义;图利?他们冒着风险自费参与抗灾,所带的几万元钱已经所剩无几。
“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时,如果不是全国人民无私支援我们,能有唐山翻天覆地的变化吗?现在湖南遭了灾,我们也应该支援他们!”这是13位唐山农民的心里话,也是他们最朴素的回答。
从材料可以看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责任感已深深影响了许多人。
社会需要这样的责任感,朱应武、唐山的13位农民兄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青少年要向他们学习。
永不贬值的财富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
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
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
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了,赶忙去开门。
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
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
平常只好握着根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
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
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布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两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这一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
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风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
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本文名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瞎婆婆给的“两元钱”或一元钱,而实际上是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让“我”懂得了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本文采用了倒叙的记叙顺序,在围绕“帮我筹学费”这件事上,略写了父老乡亲往“我”家送钱,详写了瞎婆婆来“我”家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