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J o u r n a l o f H a rb i n Vo c a t i o n a l &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个别企业认为与职业教育关系密切,但并不愿意与学校共建实习基地,也不愿意接纳学生顶岗实习。
所调查的48个私营企业中39个都没有与职业院校开展过任何形式的合作,只有2家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
总体看来,几乎一半的企业认为企业与职业教育关系密切,但实际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却只有39.74%,成为实习基地的也只有17.94%(详见表1)。
调查结果分析:首先,企业都是在经济效益好的前提下才会考虑教育问题,私营企业由于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压力比国企和外资企业都大,危机感更强,因此这一部分企业更关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关注教育,也都不太了解校企合作,所以也不愿意投资教育。
其次,私营企业是否参与职业教育与私营业主自身的认识和素质有很大关系。
在广州地区,很多私营业主自身的教育程度不高,社会责任感也不强,更多地是关注自己眼前的利益。
而大型国有企业对国家相关政策的了解比私营或者外资企业更深入,有的企业还专门组织行政人员进行各类政策法规的学习。
再次,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也比私营或外资企业更注重社会效益,普遍认为投资教育是义举,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表1: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态度(见下页)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总体形势已发生了重要转变,以就业为指导进行校企合作办学成为办学的指导思想。
在这一形势下,校企合作的现状如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障碍何在?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在广州地区开展了一项专门调查,旨在探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途径、对策,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调查说明调查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主要面向广州地区的企业,采用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两种方式。
共发放问卷123份,回收108份,回收率87.8%;有效问卷103份,有效率95.37%;103份问卷涉及了78个企业,其中私营企业48个,国有企业16个,外资及合资等企业14个。
另外,我们分别选取了广东伊立浦电器有限公司等11家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
此次调查时间为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态度调查与分析问卷调查发现,国有企业对校企合作态度最明确,私营企业最次。
在16个国有企业中全部认为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紧密,有13家已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有7家已经成为了职业院校的实习基地。
相比之下,私营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态度不明确,虽然[收稿日期]2012-06-13[作者简介]林云(1976-),女,湖南长沙人,南华工商学院思政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注]该文为2010年度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州地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状况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10B71;主持人:林云。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2)05—0044—03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广州地区为例林 云(南华工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07)摘要:目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问题成为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解广州地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笔者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态度、合作形式、总体程度、影响因素做了调查研究,提出了鼓励私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依靠政府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加强校企业合作中的沟通,注重人才质量培养五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调查研究;广州企业・45・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J o u r n a l o f H a rb i n Vo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形式的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形式多样,但合作的层次和深度都不够,有的仅仅停留在表面。
问卷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以下哪些形式”一题的九个选项都有企业选择,它们分别是:学生顶岗实习、学生见习参观、教师挂职锻炼、提供场所和设备、签订订单培养合同、参与教学计划制定、派技术骨干去学校指导、参与学生实习成绩评定、送企业工人去学校接受培训。
统计发现,在以上9种形式中,企业比较接受的是“顶岗实习”、“见习参观”和“派技术骨干去学校指导”,而“教师挂职锻炼”、“订单培养”和“送企业工人去学校接受培训”这两种形式所占百分比最低(详见表2)。
调查结果分析:订单培养的合作形式较少说明双方的合作还只是浅层次的合作,合作的深度仍需加强。
此外,愿意委托学校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企业不多,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合作中双方对资源的利用是不平等的,主要都是学校在利用企业的资源。
事实上,在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或者外资企业每年都有专门用于员工培训的预算,但他们中绝大部分都依靠社会上的各种培训机构,而非高职院校。
这种不平等,也导致了企业认为合作的受益者是学生或者院校,因此积极性不高。
特别一提的是,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培养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调查中发现,仅6.21%的企业接受过教师挂职锻炼。
调查显示,分别有34.82%和21.93%的企业愿意热情接待教师挂职锻炼并安排任务,或者选派技术骨干协助挂职教师锻炼;有23.11%的企业态度是“客客气气但不安排任务”;1.24%的企业害怕商业或技术秘密外泄。
虽然数据表明,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欢迎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但仅有极少数的企业接受过这类教师,高职院校在这一方面可以更加主动些。
高职的年轻教师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他们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直接去企业锻炼比参加任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更能获得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可自然而然地将工作中的实际经验与书本的理论相结合,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事实也证明,有过在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比较受学生喜欢。
表2: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形式(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总体程度的调查与分析在总结性问题“您认为目前贵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如何?”的四个选项(低、高、一般、不了解)中,选择“低”和“高”的百分比分别为56.82%和21.73%,选择“一般”和“不了解”的分别为11.48%和9.97%。
这表明,大部分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较少。
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但事实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总体程度还令人担忧,双方的合作还有很大的空间。
高职院校还可以借助各方面力量,不断扩大、拓深双方的合作。
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发展较快,有的院校的某些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仍需不断努力。
(四)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政策因素和经济利益是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因素。
首先,在所有调查的企业中有83.12%的企业认为没有政策导向是目前造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程度低的主要原因;51.98%的企业认为,能让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动机就是国家能有相关政策减免企业的税务,这也是发达国家政府都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之一。
此外,70.62%的企业希望能将我国税收中向企业征收的教育附加费返还给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13.14%的企业认为这笔费用应该用于奖励积极为职校提供学生实习机会的企业。
可见,企业都希望在税收政策上能有所优惠,说到底也就是希望能在经济上有所回报。
其次,有11.62%的企业由于从众心理而没有参加职业教育,因此也不愿意考虑这一问题。
在访谈中,还有个别企业高管人员表示,有的学校总是在企业好不容易让来实习的学生掌握了技术的时候把学生召回学校,然后再重新又送来一批新的学生。
这就让企业感觉替学校承担了教育责任。
第三,在“站在企业角度,认为接受学生来企业实习的最大障碍是什么”的四个选项中,有46.32%的企业认为没有经济利益是阻碍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主要原因;36.82%的企业则因为担心学生的安全而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
此外,“嫌麻烦”和“扰乱工作秩序”成为主要原因的分别为5.41%和10.82%;认为没有障碍的有0.63%。
在访谈中,私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坦言,企业的人员编制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精力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所以很担心学生的安全,一旦出现人身安全问题就要进行经济赔偿,耗时又耗财。
可见对企业而言,经济利益始终都是最重要的考虑对象,这是由企业本身性质决定的。
那么,什么情况下,企业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呢?在访谈中,几乎所有企业管理人员都表示,如果某个高校的实习学生表现较好,或者对接收过的毕业生比较满意,就愿意接收开展校企合作的百分比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企及合资企业所有企业81.25%18.75%64.28%39.74%成为实习基地的百分比43.75%4.16%35.71%17.94%成为实习基地的百分比43.75%4.16%35.71%17.94%学生顶岗实习82.34%学生见习参观91.02%教师挂职锻炼6.21%提供场所和设备29.38%签订订单培养合同9.01%参与教学计划制定56.98%派技术骨干去学校指导84.23%参与学生实习成绩评定67.21%送企业工人去学校接受培训6.25%・46・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J o u r n a l o f H a rb i n Vo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该校的学生来企业实习。
由此可见,对实习生或是毕业生的满意度也直接影响企业的意愿。
三、思考与建议(一)鼓励私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广州地区的中小型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私营企业,我们要鼓励私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一方面,如果高职院校能够吸引到这一部分企业也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那么校企合作的对象就更加广泛了。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一般都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而私营企业也是发展地方经济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在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领域是中小型企业,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私营企业。
实际上,参与职业教育能使私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帮助。
众所周知,私营企业一般不会像国有企业或者外资企业那样有员工的培训经费预算,而本科院校或者名牌院校的毕业生更青睐国有企业和外企,这也使得私营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处于弱势,因此,如果能借助高职院校的资源为私企培养人才其实是个对企业本身和高职院校而言不错的、双赢的选择。
(二)依靠政府营造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环境首先,我们可以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大部分的企业都来参与职业教育,那么其他小部分企业会因为从众心理而参与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