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国有资产管理效益评价.

第九章国有资产管理效益评价.


第五节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五、评价基础数据调整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基础数据资料主要包括企业提供的评 价年度财务会计决算表及审计报告、关于经营管理情况的说明 等资料。

六、评价工作程序
任期绩效评价作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的绩效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其 工作程序主要包括财务绩效评价和管理绩效评价两方面内容。 年度绩效评价除根据监管工作需要组织财务绩效与管理绩效的 综合评价外,一般只作为年度财务决算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 每个年度只进行财务绩效定量评价。
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评价 工作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 原则:
第五节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由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 两部分组成。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由22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 标和8个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组成。
(一)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源 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
作为政府的资产, 国有资产除了要提 供商品、劳务取得 收入外,还要承担 政府赋予的职能, 如营造良好的市场 环境,为国民经济 提供基础性服务, 进行战略开发及其 他一系列经济和社 会职能。
国有资产作为政府的资 产,在某些时候是政府 实现其政治、经济、社 会目标的手段,如财政 政策手段、货币政策手 段等,但这些手段各有 其局限性。在它们都不 能有效地实现政府的政 策意图时,把国有资产 作为一种直接体现政府 意图的政策手段加以运 用,有时能起到不可替 代的独特作用。
第四节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节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标准
(一)计量指标评价标准
计量指标评价标准是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评价的依据,由标 准值和标准系数构成。
(二)评议指标参考标准
评议指标参考标准以国家的有关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制度 等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管理经验,按照重要性原则具体 制度。每个评议指标参考标准分为优(A)、良(B)、中(C)、 低(D)、差(E)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的等级参数分别为 1.0、0.8、0.6、0.4、0.2。
六、评价工作步骤
第五节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五节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 标体系
一、综合绩效评价的内涵

《 办法》所称综合绩效评价,是指以投入产出分析 为基本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 行业评价标准,对企业特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 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以及管理状况等进行的 综合评判。
第五节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
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是指在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础上, 通过采取专家评议的方式,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 定性分析与综合评判。 企业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包括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经营 决策、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8 个方面的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所采取的各项管理 措施及其管理成效。
二、设计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产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处理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效率与效益的关系
所谓效率,通常是指花最少的时间干好某件事情。而效益通常指花最少的 费用取得最大的效应。
效率与效益既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
(二)要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国有资产管理效益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一般来说,应以经济效 益服从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为基本原则。
国有资产管理
第九章
第九章 国有资产管理效益评价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效益的含义
第二节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效益评价指标设计 指导思想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国有资产效益管理制度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效益的含义
一、国有资产管理效益
效益是指某一特定系统运转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和利益。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管理 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某种效益。
一、围绕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进行设计 设计国有资产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必须 围绕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进行。国有资产管理 的总体目标至少应包括下述三个方面:
(一)经营性国 有资产要从总体 上保值增值
国有资产要有效 地服务于国民经 济的整体效益和 长远利益
国有资产要有 效地实现政府 的政策目标
是否通过提供商品和 劳务以取得收入来满 足维持自身正常运营 所需支出,应是区别 国有资产与政府机构 的一个基本标准。由 此可以引出一个判断 国有资产整体状况好 坏的标准,即国有资 产能否实现保值、增 值
三、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
(二)企业效绩评价指标
(三)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
第三节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
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本概念
国有资产保值,亦称“国有资产保全”,是 指在国有资产的运营过程中,与社会简单再 生产相适应,维持规模不变的国有资产再生 产,实现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的统一。 国有资产增值,是指国有资产在社会再生产 过程中价值的增值及自身积累进行的扩大再 生产
(三)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权重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实行百分制,指标权重依据各评价 指标的重要性和引导功能,通过征求咨询专家意见和组织必要的 测试进行确定。
第五节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标准
四、评价计分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计分以企业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企 业所处行业、规模标准,运用规定的计分模型进行定量 测算。 管理绩效定性评价计分由专家组根据评价期间企业管 理绩效相关因素的实际情况,参考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标 准,确定分值。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计分方法采取功效系数法和综合分 析判断法。
国有资产管理效益实际上是其实现国有资产管理 目标的程度。如果给其下个定义,可表述为:国 有资产管理效益是指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收益 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 1.从内容上看,包括效率和效益两层含义 2.从范围上看,包括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 3.从对象上看,包括对人和对资产的管理 4.从过程来看,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 管理
(四)定量与定性结合计分方法
所谓定量与定性结合计分方法,是指将定量指标评价分数 和定性指标评议分数按照规定的权重拟合形成综合评价结果, 即根据评议指标得分对定量评价结论进行校正,计算出综合评 价得分,其计算公式为:
定量与定性结合评价得分=
定量指标分数×80%+定性指标分数×20%
第四节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效益管理在国有资产中的地位
(一)效益管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手段
对国有资产进行效益管理,保卫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损害,并合理配置 和有效经营国有资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 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具有重大意义。
(二)效益管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这一概念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国有资产保值的实 质是为了维持国有资产的简单 再生产; 第二,国有资产保值的基 本要求是实现价值补偿与实物 补偿的统一 。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通过时间差价、国内外 差价实现其自身溢价;、 二是通过国有资产的有效 运营,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 三是通过对资产增值的合 理分配,将其中一部分用于 积累,进行扩大再生产,实 现国有资产的增长。
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的考核程序
按照《办法》规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考核值按下列 程序核定:企业提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考核值申报方案 和达到考核标准的具体实施方案,连同必要的说明材料,在 考核年度开始之后两个月内报送国务院授权的监督机构(以 下简称监督机构)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监督机构对企业提 出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值申报方案以及具体实施方案进 行审查汇总后,在一个月内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定。 考核年度终了,企业按照批准的保值增值指标考核值和具体 实施方案对实际执行情况和结果进行检查、总结,总结分析 报告连同财务报告及时报送监督机构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监督机构对企业总结分析报告及监事会提交的工作报告汇总 后提出处理意见,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核 定。
第四节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标准的选用
正确选用评价标准是公正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前提。评价 标准的选用按以下要求执行。
第四节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四、评价计分方法
有效系数法是企业绩效评价的主要计分方法,用于计量指 标的评价计分;辅助计分方法,是综合分析判断法,用于评议 指标的评价计分。
(一)基本指标计分方法
企业总结分析报告应包括一下内容:
一是考核期扣除客观因素后,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的 完成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二是具体客观因素。
三是进一步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的措施、意见。
四是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考核情况表。
五是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和问题。
四、厂长(经理)在保值增值中的责任
厂长(经理)作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承担 经营责任,并与其个人收入挂钩。
所谓基本指标计分方法,是指运用企业绩效评价基本指标, 将指标实际值与相应评价标准值对照,计算各项指标实际得分。
(二)修正指标计分方法
所谓修正指标计分方法,是指在基本指标计分结果的基础 上,运用修正指标对企业绩效基本指标计分结果作进一步调整。
第四节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议指标计分方法
所谓评议指标计分方法,是指根据评价工作需要,运用评议 指标对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非计量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作 出企业经营状况的定性分析判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