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项目背景
景宁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随着城市的发展,景宁县原有的城市结构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根据景宁县城总体规划,城市以后的发展方向以向北发展为主,向东、向东南拓展为辅。

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城东区块,位于环城东路东侧,城中居住区与城南居住区之间,原规划为公共绿地。

为充分利用缓坡地,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现状,该地块拟调整为旅游与休闲房产相结合的用地。

同时为连通府前东路和复兴东路间的环城东路,因此急需编制本规划区块的城市设计方案。

规划用地范围91.54公顷。

地块东西长1275米,南北长1165米。

地块西侧为环城东路,南侧为石印路,北至团结东路。

地块包括原石印山公园地块。

地块内有二条隧道从山下穿过,分别为石印隧道与规划的半洋路隧道。

E.D 培根的《城市设计》中,强调了城市形态作为一个过程的整体性特征,由运动系统、设计结构出发,系统分析了三者的关系,对当今城市设计有着诸多启示。

城市空间设计应包括对影响城市总体形态的关键性要素进行控制,保留城市原有空间体系和城市结构,从而使后期的局部设计与原有城市格局相呼应。

而在此基础上的城市设计是一种过程的设计,它是城市发展不同阶段产生的价值观的反映,是一种动态的变化叠加而形成的设计。

根据池泽宽《城市风貌设计》,城市风貌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反映出一个城市特有景观和面貌、风采和神态表现了城市的气质和性格体现出市民的文明、礼貌和昂扬的进取精神,同时还显示出城市的经济实力、商业的繁荣、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达。

总是,城市风貌似乎一个城市最有利、最精彩的高度概括。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趣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针对于本项目,我觉得城市设计应该创造宜人舒适的外部空间。

在整体层面上,把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宏观的城市发展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城市物质空间上,以保障城市整体结构的有机性和完整性;另外,在实施层面,直接深入到塑造城市物质环境的过程中正如罗伯特·安德森《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六月第21期《乡土景观——德克萨斯州景观设计的符号和象征》中提到的,景观设计师应创造更多的绿色自然空间。

根据《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的《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充分利用山地的特点,深入研究缓坡地的利用,利用建筑的错落,园林景观的布置,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本地块定位为集居住、生活、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区块。

本次城市设计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闲房产相结合的问题,体现即是景观房产,休闲房产,又是原有的石印山公园的延伸、扩展;
2、缓坡地的利用进行深入研究,为景宁周边闲置缓坡地块的利用提供范例。

3、何体现生态化规划。

4、域内道路交通如何组织。

5、何规划分期建设,一期建设的范围设定。

二、现状解读
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总面积1949.98平方千米。

总人口18万人(2004年)。

城东区块位于城市东侧,嵌在总体规划中城中居住区与城南居
住区之间,是城市的一大绿心,与市民广场、英雄纪念塔山形成城市一大景观轴线。

根据景宁的区域地位、现状基础、发展战略等因素,确定其发展目标为:将景宁县城建成生态环境良好,景观优美,具有民族特色,经济繁荣昌盛,基础设施完善,生活舒适、方便、安全的,以民族风情旅游为特色的畲族自治城市。

注重挖掘整理畲族传统文化遗产,充分体现民族风貌特色。

另外作为山区城市保持山区城市山青水秀的景观特色,将景宁县城建设成生态型山水城市。

城东区块原是城市公共绿地用地,根据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用地紧张,市民需求的提高,需要建设高档住宅,同时使低丘缓坡地得到充分的利用。

景宁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与快速转型期,根据石明斌《建筑设计管理》2010年第5期《营造绿色、健康、节能的住区——金都春江月住区设计》,城东区块的开发建设应把握这有利时机,立足景宁乃至于整个浙南,适度发展旅游休闲房产,满足市民生活需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城市竞争力,打好山水城市的品牌。

景宁县城城市空间格局为五个居住片区,“一主三副”城市中心区,一个工业区,“一脊一环三翼”主干路为骨架的混合式道路系统和“一轴四园六带”绿地系统。

城东区块位于城南居住区与城中居住区之间,城市公建主轴的东侧,是城市大型公园用地。

三、设计理念
根据景宁畲族自治县总体规划(2000-2020),鹤溪镇城东区块原为公共绿地,本次设计增加居住功能,以不破坏原有景观为原则,旨在使建筑成为风景中的建筑,使建筑也是一道风景。

对地块的定位为---森林公园+休闲房产的发展模式。

以生态优先为基本理念,倡导集约型土地利用方式,突出城市公共绿地的核心,有序开发,强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地块的性质和环境条件,本设计尽力协调好地块与区域环境、城市空间的关系;地块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地块内住宅区与旅游景观的关系,地块内不同目的人流与车流交通的关系。

根据李亮《建筑设计管理》2010年第3期《城市铺装景观浅析》,在尊重自然山体与植被,提高闲置缓坡地使用效率的前提下,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手段,创造高品质的居住小区。

结合原有石印山公园特点,增加休闲型景点,使得公园范围得以拓展与延伸。

摆脱单调的黑色沥青路面和地铺,对路面和地铺进行美化设计,从环境艺术角度出发,顺应现代城市建设需要和市民休闲活动的要求,对城市铺装进行景观设计。

根据朱蓉《南方建筑》2006年第11期《城市记忆与城市形态——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探讨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充分利用景宁是全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的地域景观特质,注重景宁畲族自治县城市形态特征和历史文脉及其延续,强化城市空间布局和结构分析及景观环境设计,通过新颖和独特的构思,创造符合生态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新区形象,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标志性生活区块。

为充分体现“神奇畲乡、秀美山水、休闲胜地”的城市风格,根据黄立群《建筑设计管理》2010年第5期《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下国内当代城市景观之路》,城市景观对于城市自身而言是市民休闲、活动及娱乐等的公共环境,有着提供生态循环条件的作用,而对于城市的外来客则是该城市宣传形象的“客厅”。

本城市设计的具体规划目标为风景中的建筑。

休闲房产,景观房产,
风情旅游,公园式的排屋群为主;打造居住、生活、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区域,成为原石印山公园的延伸、扩展。

形成城市地标,
四、城市设计
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本地块定位为集居住、生活、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区块。

本设计将其定位为森林公园+休闲房产的风情文化景区。

在方案设计时确定游览线路与居住线路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分合有序,相辅相成。

游览景点设计以体现当地畲族文化与生活为主,建筑形式到景观布局均采用传统风格。

别墅的设计尽可能利用缓坡地,二—三层的别墅依山而建,每一栋建筑都能看的到风景,每一栋建筑也是一个风景。

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原有森林植被,自然、淳朴的空间形象。

大卫·坎普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六月第21期《每个人的花园——伊丽莎白和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中提到乡土植物适应性强,容易繁殖,体现节约型绿地的可持续性景观的重要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