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体的pVT性质

气体的pVT性质


(4) PV = nRT 只能近似描述实际低压气体 的形为,否则需校正。
5. 研究理想气体的意义
20:42:38
1. 实际应用:在计算要求不高或低压时工程近似 计算。
2. 理论意义:是简单、抽象、最有代表性的科学 模型。
3. 对真实气体,当p→0时,都可采用理想气体状 态方程来描述。
4. 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方法。
20:42:38
➢ Why? T ↑ Vm(g) Vm(l) ↑
➢ 物质具有热膨胀性
温度T升高↑,则Vm(l)略
有增大↑
➢ 同时,温度T升高↑ 分子间热运动强度增大
需要更大的分子间相互吸引力才能使气体液化
分子间距变小 饱和蒸汽的摩尔体积Vm(g)减

20:42:38
工程上的重要应用:超临界流体和超临 界萃取技术
20:42:38
5) 当P→0, Vm→∞,范氏方程又还原成理 想气体方程。(P + n2 a / V2 )( V - nb) = nRT
3.维里方程 维 里 方 程 是 Kammerlingh-Onnes 于 20 世
纪初提出的经验方程,是一多项式方程: Z(P、T) = 1 + B’P + C’P2+ D’P3 + ….. Z(Vm、T) = 1+B/Vm+C/Vm2+ D/Vm3 + …
20:42:38
范德华分析并确定了上式括号中实际气 体的两个物理量。 (1) 压力修正
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 在压力不太大的情况下,气体分子间 力主要是吸引力。
20:42:38
吸引力的存在,减弱了分子碰撞器壁时 对器壁施加的力。
设实际气体的压力为P, 如果分子间力不 存在,则气体的压力必大于P,此时压力以 (P+Pa)表示。
根据理想气体定义,理想气体必须具有以下 两个特征 :
1) 气体分子是无体积的质点 2) 分子间无作用力
这也是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理想气体是一种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分子之 间无相互作用力的气体。
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20:42:38
(1) PV = nRT方程关联了四个物理量,知其中三 个,可求第四个。
3.理想气体的定义及微观模型
20:42:38
(1)PV=nRT所反映的气体PVT行为称理想气体行为。
(2)凡在任何条件下均服从PV=nRT的气体称理想 气体,或PV=nRT是理想气体的数学模型。
(3) 在P0的极限条件下,实际各气体均均服从PV = nRT。压力越低,方程越准确。
20:42:38
对范氏气体,在临界点时有 :
20:42:38
势能图
20:42:38
2.范德华方程
范德华考察了实际气体分子间有相互作 用和分子本身有体积这两本质问题对PVT行 为的影响,修正了理想气体方程,建立了范 德华方程。
根据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可知:
PVm = RT的含意可表达为: (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时表现的压力) (1mol气体的可压缩空间) = RT
§1.2 理想气体混合物
20:42:38
1. 混合物的组成
1) 摩尔分数x或y
xi ( yi )
ni ni
i
yi 1
i
2) 质量分数
wi
mi mi
i
wi 1
i
3) 体积分数
i
Vi Vi
i
i 1
i
20:42:38
Vi niVi*
2.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 20:42:38
经范德华当时推导得:
Pa = a / Vm2 a为范氏常数,其值与各气体性质有关,均 为正值。一般情况下,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a值越大。
20:42:38
(2)体积修正 实际气体摩尔体积因分子本身体积的存
在,可压缩空间减小。 1mol气体的可压缩空间以 (Vm - b)表示。 b为另一范氏常数,恒为正值,其大小
20:42:38
2) 范氏方程是半经验、半理论方程,因其考 虑了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本质区别,其精 度优于理想气体方程PV = nRT。
3) 是一种实际气体PVT行为的数学模型,而 实际情况远比范德华所考虑情况复杂多。
一般情况下,范氏方程只能满足几十标准 压力下气体的PVT性质的描述。
4) 方程展开后,对Vm是一个三次方的方程, 所以在已知P、T条件下求解Vm是比较麻烦。
2.临界参数
20:42:38
(1) 临界温度Tc :实验证明,每种液体都存在一个特殊的温 度,在该温度之上,无论加多大的压力,都不能使气体液化。
此时对应的压力和摩尔体
积分别称临界压力Pc、临界摩尔

体积Vc。
临界温度Tc、临界压力Pc、 临界摩尔体积Vc统称临界参数,
是各物质的特性常数。
20:42:38
§1.4 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20:42:38
1.分子间力
分子间力包括:范德华力(永久偶极、诱导偶极、色散 效应产生的相互吸引力)、分子间电子云与原子核间的相互 作用力。这些吸引力和斥力永远存在,其合力决定了分子 的一些性质。
范德华吸引力 = -A / r6 分子间电子云与原子核间斥力 = B / r12
与气体性质决定。
一般情况下,气体本身体积越大,b值 也越大。
20:42:38
(3)范氏方程 (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时表现的压力) (1mol气体的可压缩空间) = RT
(P + a / Vm2 )( Vm - b) = RT 或 (P + n2 a / V2 )( V - nb) = nRT (4)几点说明 1) a、b为范氏常数,恒为正值,其值由实验 测得。气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a值越大; 气体本身体积越大, b值也越大。
(2) 在特定条件下 PV = nRT 可还原成 波义耳定律 PV = 常数 盖吕萨克定律 V / T = 常数 阿佛加德罗定律 V / n = 常数
P1V1 / T1 = P2V2 / T2
20:42:38
(3) 因
n=m/M
所以 PV = nRT = (m / M)RT
PM = (m / V)RT = RT
为饱和蒸汽压,以P*表示。
(2) 性质
20:42:38
1) 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饱和 蒸气压,所以饱和蒸汽压是由物质的本性决 定的; 2) 随着温度升高,饱和蒸气压增大,所以饱 和蒸汽压又是温度的函数。
20:42:38
温度T升高↑,则p*增大↑的原因: 温度T升高↑ 蒸发速率增大 对应于 较高的平衡时的凝结速率和蒸发速率 蒸汽中分子数密度较大 p*增大↑
对理想气体混合物A+B而言
m mA mB nAM A nBM B
n ni nA nB
i
Mmix m n yAMA yBMB yB MB
所以,M mix xiM i yiM i
i
i
3. 道尔顿定律
20:42:38
1) 分压力 (分压)
§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0:42:38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形式有 PV = nRT
PVm = RT pV=(m/M) RT p M=ρRT
20:42:38
PV = nRT方程可在无任何理论指导下, 由
波义耳定律 PV = 常数 盖吕·萨克定律 V / T = 常数 阿佛加德罗定律 V / n = 常数 计算时 P、V、T、n均采用SI单位: P—Pa、T—K、V—m3、n—mol、 R=8.3145 Jmol-1K-1
混合气体中,组分i单独存在,并且处于 与混合气体相同的温度和体积时,所产生的
压力称组分i的分压。
pi yi p
应用于理想气体或低压气体:
pB

yB p

y B nRT V

nB RT V
2) 道尔顿分压定律
20:42:38
混合气体的总压是各组分分压力之和。
数学式 P = Pi (yi =1)(适用于任何气体)
20:42:38
Z(P、T) = 1 + B’P + C’P2+ D’P3 + …..
Z(Vm、T) = 1+B/Vm+C/Vm2+ D/Vm3 + …
式中B、C、D等均与实际气体性质有关 的常数。一般情况下,更高级的修正项可忽 略。
第二维里系数反映两个气体分子相互作 用对气体PVT性质的影响,第三维里系数反 映三个气体分子相互作用对气体PVT性质的 影响。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存在于混 合气体的温度、体积条件产生的压力之和。
20:42:38
4.阿马格分体积定律
1) 分体积
混合气体中,组分i单独存在,并且处于与混 合气体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时,所产生的体积称组 分i的分体积。
Vi=yiV (任意组分气体)
2) 阿马格分体积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体积是各组分分体积之和。 数学式 V = Vi
20:42:38
(2) 液、固体分子间作用力较大,研究较复杂,甚至无法研 究。人们常利用气体的一些性质,并加以修正,可处理液、 固体行为,所得结果能令人满意。
2.为何要研究气体PVT行为
P、V、T行为是任何物体最基本的物理性质,这些性质 的物理意义非常明确,可以直接测定。又因各性质之间有相 互依存关系,掌握了PVT的变化,可推算出其它性质的变化。
20:42:38
3) 当气相压力超过物质所在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时, 凝结速度大于蒸发速度,总的宏观效果是气体凝结。直 到气相压力等于所在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为止,达到平 衡。(秋夜的露珠)
若气相压力小于物质所在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时, 凝结速度小于蒸发速度,总的宏观效果是气体蒸发。 直到气相压力等于所在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为止,达 到平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