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名解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4、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6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7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10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11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12主导因子:组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所必需,但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这种起主要作用的因子1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其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14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15贝格曼(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16阿伦定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17适应:生物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生物能保持本身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18适应性:是指生物适应环境的程度。
19适应组合: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
20趋同适应(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21生活型:按趋同作用的结果,对生物进行划分得到的类型22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征的现象23生态型: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可以遗传的类群24生态幅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围的大小25光补偿点:在微弱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26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吸强度,于是植物体开始积累干物质,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的光照强度。
27阳性植物:是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荫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28阴性植物: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
29(中性植物)耐荫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对光的需要介于两类植物之间的植物。
既可以在强光下良好生长,又能忍受不同程度的遮荫。
30树种的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下(或弱光条件下)能否完成更新和正常生长的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
31阳性树种(喜光树种/先锋树种)只能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良,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幼苗不能生长,不能完成更新过程。
32耐荫树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可以正常更新,一些强耐荫树种只有在林冠下才能完成更新过程。
33光斑:透过植被冠层的缝隙入射到冠层和植被下层的短时间的直射太34光周期35临界夜长:引起植物繁殖(花芽形成)的最小或最大黑暗长度36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占单位面积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37叶面积指数:一定土地面积上所有植物叶表面积与所占土地面积的比率38地形逆温:在山地区域,夜间山地上部空气冷却速度比山地下部或谷地要快,于是山地上部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将谷底原来的暖空气抬升到一定高度,在山谷中便形成上温下冷的逆温层。
这种由于地形影响而形成的逆温39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40节律性变温:温度随昼夜和季节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41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42物候: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植物发育节律。
43物候期:植物发芽、生长、现蕾、开花、结实、果实成熟、落叶休眠等生长发育阶段称为物候期。
44休眠: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45发育起点温度生物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以上,才能开始生长和发育。
46有效积温法则: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用公式表示:K=N·(T-T0)47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48蒸腾效率:植物每消耗1kg水分所形成的干物质重量(g)49耐旱树种:能够在干旱条件下长期忍受水分不足,并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树种。
50湿生树种:生长在土壤含水量很高,甚至水分过高,大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的植物。
51蒸发散土壤水经森林植被蒸腾和林地地面蒸发而进入大气,森林这种蒸腾蒸发52地表径流降水或融雪强度超过入渗强度,超过的水量的水量可能暂时留于地表,当地表贮留量达到一定限度时,即向低处流动,成为地表水流而汇入溪流的过程。
53森林土壤是地表的一部份,是森林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环境的基质,它由矿物和有机物组成,含有不同数量的水分和空气,并被生物居住着。
54森林死地被物:林地表面当年和往年的凋落物及生物残骸的总称。
55种关系:存在于各种生物种群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56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种间关系基本类型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中性作用:附生对抗:竞争,寄生,捕食,草食,抗生。
57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当种群的密度改变时,就必定会对相邻个体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58最后产量恒定法则在一定围,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59自疏现象在植物播种密度增加而导致的一些植株死亡现象60-3/2法则自疏导致密度与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在双对数作图时,具有-3/2斜率61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现象62高斯假说两个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共存,最后要导致一个种占优势,一个种被淘汰,也称之为竞争排斥原理。
63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64基础生态位:没有种间竞争的种的生态位。
实际生态位:受竞争影响的现实的生态位。
65生态位重叠: 两物种生态位空间的相互重叠部分,称生态位重叠。
66生态位漂移:资源竞争而导致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称生态位漂移。
67性状替代:竞争产生的生态位收缩导致物种形态性状的变化,叫性状替代。
68生态位分离:种间竞争结果使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分化,从而使生态位分开。
69竞争释放(competion release):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其实际生态位,这种现象称竞争释放。
70寄生一个种(寄生者)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或体表,从而摄取寄主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71偏利共生共生中仅对一方有利。
互利共生两个物种之间,均从对方受益72存活曲线是以时间间隔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存活个体数或存活率为纵坐标所作的曲线图。
73静态生命表74动态生命表75在一定地段上,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该地段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成份所形成的一个有规律的组合称为森林群落76森林群落的成层现象森林植物按照空间高度或土壤深度的垂直配置,形成了群落的层次77乔木的地上成层结构在林业上称为林相78群落交错区:当两个或多个不同群落相邻存在时,群落之间可能有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通常称为群落交错区79森林线:森林与其他地带植被的交错区80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所组成的系统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 个层次81群落演替: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为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82森林群落演替就是一个森林群落被另一个具有不同特性的森林群落所更替的现象。
83侵移:从繁殖体传播到新的定居地的过程84林木分化群落中的不同植株,即使种类、年龄都相同,也必然会在形态(主要指高度和直径)、生活力和生长速度上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现象在森林群落中称为。
85森林群落“自然稀疏”竞争的结果,使森林群落随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
86从植物的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为止,这个过程叫做演替系列。
87演替阶段或演替时期演替系列中的每一个明显的步骤88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89原生裸地:指以前完全没有植物的地段,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甚至植被下的土壤条件也不复存在。
90次生演替:开始于次生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91次生裸地:是植物已被消灭,土壤中仍保留原来群落中的植物繁殖体。
例如森林采伐后的皆伐迹地、开垦草原、火灾和毁灭性的病虫害,都能造成次生裸地。
92次生林:经次生演替重新恢复的森林群落。
93原始林:在自然状态下,未经外界因素严重干扰的森林群落。
94旱生演替:开始于裸露岩石、沙地等干旱基质上的原生演替称旱生演替95进展演替:群落的结构和种类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向所在区域结构最复杂、稳定性最高的群落发展的过程。
96逆行演替:在外力的作用下,群落朝结构简单,稳定性下降的方向退化的过程。
97系统:彼此间相互作用的、相互依赖的事物有规律地联合的集合体,是有序的整体。
98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围,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99消费者:指那些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生存的异养生物。
100分解者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它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
10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102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形成一个网状结构。
103生物放大作用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体中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渐增大的现象104捕食食物链绿色植物为起点到食草动物进而到食肉动物的食物链105碎屑食物链以吃死生物或腐屑为起点的食物链106一个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107林德曼定律(十分之一定律):能量沿营养级的移动时,逐级变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