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化疗患者护理

肿瘤化疗患者护理

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
化疗不良反应及护理
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
静脉化疗 腔内化疗 椎管内化疗 动脉插管化疗 口服化疗
肿瘤化学治疗患者的护理
肿瘤化学治疗概述 抗癌药物的分类 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
化疗不良反应及护理
抗癌药物不良反应概况
目前临床所应用的抗癌药物均缺乏特异 性,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组织器 官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化疗外渗处理应急流程
出现化疗外渗 停止注射, 保留针头、接空针抽吸残留的药物
局部封闭(DXM+利多卡因+NS) 冰敷24小时;硫酸镁湿热敷 做好教育与解释工作 填写《化疗外渗处理报告表》 (双联一份留存在病史中,一份交护理部) 家属签字确认,护士长签字
姑息性化疗
晚期癌症,已失去手术治疗的价值,化疗也仅为姑息性。 目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
联合化疗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抗癌药物的联合应 用,旨在取得多种药物杀伤癌细胞的不同时相的 协同作用,以达到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减少耐 药性的作用。
考虑因素:药物作用机制 细胞动力学 抗癌谱 毒性 合用非抗癌药物 给药方法
肿瘤化疗的形式
根治性化疗
目的:完全杀灭肿瘤细胞,使病人获得治愈。主要应用于经积极化疗
有望治愈的那部分肿瘤病人,如绒毛膜上皮细胞癌、急性淋巴细胞性 白血病、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睾丸癌等
根治性化疗应选择: 联合化疗 足够的剂量强度 足够的疗程 综合治疗 应积极预防及处理毒副作用,并给予积极的支持治疗
化疗禁忌征
诊断不明确,用化疗做诊断性治疗。 明显衰竭或恶液质。 骨髓储备功能低下,治疗前白细胞低于3.5×109/L、血小
板低于80×109/L者。 心血管、肝肾功能损害者。 严重感染、高热、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者。 胃肠道梗阻者。
肿瘤化学治疗患者的护理
肿瘤化学治疗概述
抗癌药物的分类
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 化疗不良反应及护理
抗癌药物的分类
化疗药物的刺 激性毒性分类
传统分类法
作用机制分类法 细胞动力学分类法
作用机制分类法
直接破坏DNA的药物 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插入DNA中干扰模板作用的药物 影响蛋白质的合成的药物 影响微管蛋白的药物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细胞动力学分类法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 各期,主要是G1期及M期,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在一定范围内 与剂量呈正相关,因此大剂量间断给药优于小剂量连续给药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CCSA) 作用于某一期,如S期或M期。只对细胞群中的一部分细胞有作 用,持续给药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可提高疗效。
管、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及传染史;查体: T:36.3℃,P:64次/分,R:18次/分,BP:100/60mmHg,一
般情况尚可。辅助检查:我院术后病检显:直肠高分化腺 癌,侵及肠壁全层达外模(未突破),肠周淋巴结见癌转 移。
肿瘤化学治疗患者的护理
肿瘤化学治疗概述
抗癌药物的分类 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 化疗不良反应及护理
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Hale Waihona Puke 种类内容治疗性因素 抗癌药物(种类、剂量、应用方式)
化疗方案(药物组成、用药顺序)
对毒性的防治措施
是否同期放疗
患者因素 以往治疗情况(是否曾经放化疗、用药总量)
与末次化疗的间隔时间
全身状况
是否合并其他疾病
药物外渗
部 位 肿 胀
外 渗 致 穿 刺
出外 分现渗 破水后 溃疱局
部部
CCSA 抗代谢类药物和植物类药物 CCNSA 烷化剂和抗癌抗生素
化疗药物的刺激性毒性分类
根据抗癌药物渗漏后对局部组织的作用结果分为 发疱剂:指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腐烂的药物 刺激剂:仅引起渗漏部位发生炎症或疼痛的药物 非毒剂:指不易引起组织炎症或坏死的药物
肿瘤化学治疗患者的护理
肿瘤化学治疗概述 抗癌药物的分类
化疗适应征
对化疗敏感的全身性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绒 毛膜上皮细胞癌等化疗为首选治疗。
化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手术前后或放疗前后 需辅助化疗者。
无手术和放疗指征的播散性晚期肿瘤或术后、放疗后复发转 移的病人。
姑息性治疗,如用化疗缓解上腔静脉综合征。 采用特殊给药途径做化疗者。
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
病历
3床,宁文君,女,30岁,2015年10月24日入院,患者因 “直肠癌术后15天”入院,自述6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 反复血便,鲜红色,量约有30ml,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 吐,无痛昏胸闷气促,无尿频尿急尿痛;患者未予以重视 而进行治疗,7天前患者出现便血症加重,伴有里急后重 感,门诊拟“直肠癌”收入我科,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 癌根治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办理出院。今患者为求 进一步化疗治疗,来我院就诊,患者自患病来精神,饮食, 睡眠尚可,体重无明显变化,平素健康良好;否认心脑血
局 部 坏 死
静 脉 外 渗 后
局静 部脉 痂坏外 死渗 结后
局部过敏
静脉滴注或推注某些药物时(如NVB ADM)沿 静脉走向出现皮疹,病人有痒的感觉
化疗药物血管外渗漏
与渗漏发生有关因素
药物 血管问题 注射部位 穿刺 其它因素
临床表现
渗漏部位皮肤红、肿、 皮下硬结、疼痛,重者 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坏 死,形成经久不愈的溃 疡,甚至侵及肌腱
肿瘤化疗的形式
辅助化疗
恶性肿瘤在局部有效治疗(手术或放疗)后所给予的化疗 目的:杀灭微小转移病灶
原则:术后2-4周内开始 按肿瘤病种 病期 高危因素决定治疗方案
肿瘤化疗的形式
新辅助化疗
局限性肿瘤手术或放疗前所给予的化疗 目的:1.使局部肿瘤退缩,缩小手术或放疗的范围,减少手
术或放疗的损伤。 2.清除或抑制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病灶.
化疗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化疗 方案的制定;对不良反应的处理
不良反应分类(按毒性发生的系统)
类别
血液毒性
消化道毒性 黏膜损害 肺毒性 心脏毒性 肝毒性 肾毒性 神经毒性 皮肤附件 过敏症状 其他
表现
WBC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贫血,BPC减少
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便秘 口炎、口腔粘膜溃疡、食管炎、出血性膀胱炎 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 心肌损害、EKG异常、心律失常、心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肝细胞坏死 肾功能异常 末稍神经、中枢神经 皮肤角化、色素沉着、皮疹、脱发 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性功能障碍、继发肿瘤、药物血管外渗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