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的历史类型不包括(B)A.社会主义法律B.原始社会法律C.资本主义法律D.封建制法律2.下列行为中,违反社会主义道德,但并未违反社会主义法律的行为是( C ) A.故意杀人B.倒卖车票,数额巨大的C.在公共场所说粗话D.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他人3.法律的根本决定因素是( C )A.地理环境B.人口素质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国家政体4.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的要求不包括( A )A.完全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法律原则和制度B.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普及基本法律知识,加强公民法律意识C.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5.我国守法的主体包括 ( B )A.无我国国籍的外国人B.本国公民及组织C.华侨和华裔D.在中国旅游的外国公民6.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标志( D )A.社会主义民主B.社会主义法制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D.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7.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领导力量是(A )A.中国共产党B.民主党派C.无党派人士D.中共和民主党派8.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是(A)A.社会主义民主B.社会主义文明C.社会主义政策D.社会主义法律精神9.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结构上的关系是( D )A.等值的B.互补的C.相互转化的D.对立统一的10.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 B ) 首先提出的A.文艺复兴时B.近代资本主义革命过程中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11.下列哪项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B )A.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B.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C.科技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D.社会公共安全和国防安全12.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C )A.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B.保守国家秘密C.举报某企业雇佣童工D.及时报告有关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13.下列哪项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A)A.经济安全B.科技安全C.文化安全D.社会公共安全14. 我国已经缔结或者参加了多少个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有关的国际条约( D )A.30多个B.40多个C.50多个D.60多个15.《节约能源法》属于哪种国家安全法律( B )A.国防安全法律B.经济安全法律C.网络信息安全法律D.社会公共安全法律16. 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D )。
A.人民政府B.人民政协C.人民法院D.人民检察院17.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是 ( D )A.掌握法律方法B.参与法律实践C.背法条D.学习法律知识18.法律的外在强制力表现在( A )A.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B.维护正义C.司法公正D.有法必依19.在我国,核准判处死刑的国家机关是 ( C )A.公安局B.检察院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20.我国宪法的修改要由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 D )以上的多数通过。
A.1/2B.1/3C.3/4D.2/3二、多项选择题1.法律规范的特点是:首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此外还有:(BCD)A.法律可等同于道德规范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D.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ABCD)A.宪法B.行政法,民商法C.经济法,程序法D.刑法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包括(A C D )A.法律制定、法律遵守B.法律废止C.法律执行D.法律适用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表现为(ABC)A.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C.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D.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法律的本质是完全一致的5.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体现在( ACD )A.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每年人大会议都要修改法律C.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D.我国法律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使立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6.法律的历史类型有(ABCD)A.奴隶制法律B.封建制法律C.资本主义法律D.社会主义法律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ABC)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B.健全社会主义法制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加入联合国的法律规定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是把( AC ) 统一起来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维护联合国C. 依法治国D.坚持对抗恐怖分子9.法律的作为义务包括( ABCD )A..依法履行纳税义务B.依法服兵役的义务C.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荣誉D.依法接受教育的义务10.一般说来,可以把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概括为哪几个方面( BCD )A.权利第一,义务第二B.结构上的相关关系C.总量上的等值关系D.功能上的互补关系1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适用于哪些方面 (ABCD)A.不同民族、种族的我国公民B.不同性别、职业的我国公民C.不同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的我国公民D.不同财产状况、社会地位的我国公民12.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 ABCD ) 等。
A. 经济安全B.科技安全C.文化安全D.社会公共安全13. 社会公共安全包括(ABCD)A.社会治安B.生产安全C.公共卫生安全D.食品安全14.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BCD)A.打架斗殴B.颠覆国家政权C.间谍罪D.资敌罪15.下列哪些法律规定了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 C D )A.《兵役法》B.《反分裂国家法》C.《国家安全法》D.《国防法》16.由于科技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带来的影响,哪些安全问题变的突出 (BC)A.生态安全B.网络安全C.信息安全D.经济安全17.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是(ABCD)A.讲法律B.讲证据C.讲程序D.讲法理三、判断题1.《刑法》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专门法律。
( ╳ )2.我国《兵役法》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 √ ) 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则不一定都表现为法律。
( √ )4.凡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规范就是法律。
( ╳ )5.法律是限制自由的。
( ╳ )6.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 )7.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8.法的内容最终全部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
( ╳ )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 )10.一个人只要不犯罪,就不会涉及刑事诉讼的官司。
( ╳ )11.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 √ )12.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因而在原始社会没有法。
(√ )13.社会主义法律是人民自己的法律,所以对人民来说不具有强制性。
( ╳ )14.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而违反法律的行为则必定是违反道德的。
( √ ) 15.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 √ )四、案例选择:1、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索贿受贿544万余元、行贿8万元、巨额财产161万余元不能说明合法来源被判处死刑,于 2000年3月8日执行。
在前往刑场的刑车上,胡长清不无自嘲地对法警说:“我可以载入史册了,因为我是建国以来被判死刑的最高级干部。
”(多选)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适用于哪些方面?( ABCD )A.不同民族、种族的我国公民B.不同性别、职业的我国公民C.不同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的我国公民D.不同财产状况、社会地位的我国公民(多选)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其要求是什么?( ACD )A. 国家不承认享有特权的公民B. 国家承认有免除法律义务的公民C. 公民的合法权益平等受法律保护D. 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法律追究和制裁(多选)3、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什么?( AD )A.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反映的是全民的意志C.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保护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也反映少数人的特殊利益D.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我国建设的保障(多选)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是把( AB )统一起来A.坚持党的领导B. 依法治国C.坚持人民当家作主D.坚持对抗恐怖分子2、某村民于小林为盖房子,要到山上砍几棵国家的树木。
于小林的父亲知道了,就对他的儿子说,未经国家许可砍伐国有林木属于滥砍滥伐,是违反《森林法》和《刑法》的,于小林听从父亲的劝阻,放弃了砍树的想法。
(单选)1、本案中体现了法律的( C )作用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教育作用D.强制作用(多选)2、守法意味着什么?( ABD )A. 依法承担并履行法律义务B. 依法享有并行使法律权利C. 守法的主体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D.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单选)3、法律的外在强制力表现在 ( A )A.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B.维护正义C.司法公正D.有法必依(单选)4、《森林法》和《刑法》属于我国哪一类法律渊源?( A )A.基本法律B.行政规章C.根本大法D.地方性法规五、案例分析:1、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索贿受贿544万余元、行贿8万元、巨额财产161万余元不能说明合法来源被判处死刑,于2000年3月8日执行。
在前往刑场的刑车上,胡长清不无自嘲地对法警说:“我可以载入史册了,因为我是建国以来被判死刑的最高级干部。
”问:胡长清案给你什么样的法律启示?答案要点:本案提示我们,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所以的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我们不承认有任何享有特权的公民。
任何公民违法犯罪都应该平等地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2、陈志光夫妇到某餐厅吃饭,一对母女带着一只狗坐在陈志光夫妇的对面。
点来了饭菜,让狗在饭桌上吃,小狗则吃得津津有味。
陈志光夫妇认为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了损害,要求餐厅老板解决,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遂向法院起诉,要求餐厅老板赔偿精神损害。
问:本案涉及何种法律权利?答案要点:人格尊严是一般人格权的核心内容,法律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侵害人格尊严的,对侵权行为应当追究损害赔偿责任。
餐厅准许狗同客人一起吃饭,侵犯的正是人格尊严。
应当依据民法规定,认定侵权行为,并予以制裁。
3、某村民于小林为盖房子,要到山上砍几棵国家的树木。
于小林的父亲知道了,就对他的儿子说,未经国家许可砍伐国有林木属于滥砍滥伐,是违反《森林法》和《刑法》的,于小林听从父亲的劝阻,放弃了砍树的想法。
分析此案中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答案要点:本案体现了法律的教育作用。
法律的教育作用使法律对一般人产生影响,表现为警示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