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一般性心理问题案例报告王金颖 2010/12/15 18:26:55 分类:文摘分享浏览:2004次评论(0)分享该篇文章复制地址举报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一般性心理问题案例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山西省长治市所在单位:潞安常村煤矿集团公司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一般性心理问题案例单位:潞安常村煤矿集团公司姓名:摘要:本案例是通过对一位“暗恋老师” 引起青春期抑郁迷惘心理咨询个案报告,通过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来收集来访者的资料,并加以分析商讨,并确定咨询矫正方案。
为了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来访者找出不合理信念,改变认知行为上的偏差,树立新的认知观念。
通过这个案例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的情感上的关注。
正文:一、一般资料:胡某,女, 17岁,汉族,高二年级学生。
二、主诉和个人陈诉:(一)主诉:情绪波动较大、不稳定,易幻想,时常一个人独自发呆,有时无原无故的对同学发脾气,上课时伴有注意力不集中近6个月。
(二)个人陈诉:我是高二的学生,最近心神不定,特别是上过英语课之后,见到我们的英语老师是个很帅气的小伙子,很阳光,第一眼,我就迷上了他。
后来我感觉英语老师人很好,他总是在对我微笑,特别迷人的笑容,从他那灿烂的笑容中,我逐渐的喜欢上了我的英语老师,但是后来我发现他有自己的女朋友,而且关系很好,我感觉那段时间生活非常无滋无味。
自从我感觉自己喜欢上他之后,我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小时候,妈妈对我的管教很严格,从不让我接触男性,并对我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很厌倦男人。
但是自从我认识了我的英语老师,我觉得男人完全不象我妈妈说的那样。
我的英语老师很会关心人,上课时我要不舒服了,他主动的让我去休息,他也不象其他老师那样大声的骂我,总是耐心的教我,课余时间我遇见英语老师了,他总是在会心的对我微笑,我感觉他对我也有那么一点意思。
在上其他老师课的时候,我要么是在发呆,要么是头脑中充满着英语老师的身影:他那优美的步伐,迷人的笑容,富有感染力的声音。
使我不能够聚精会神的听课,从那以后,我的功课拉下了很多,考试成绩直线下降,老师找我谈话,我总是找各种借口加以回避。
我现在很痛苦,为了能引起他的注意,我刻意地去打扮自己,这样下去,我就崩溃了,我的学习就彻底的完了,我想改变,但是我现在很无能为力!三、观察和了解到情况:小胡1990年出生于某乡镇,幼年的生活是幸福的,但是在小学三年级时,父亲带着哥哥离家而去,从此就由母亲一人把她抚养长大,并且对她的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对她的交友上面,更是加以限制,不准她结交男性朋友,有一次她母亲看见她和不相干的男性在一起,就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声批评一通,并且还说“天下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你不要和臭男人在一起!”就这样,一直以来,小胡在母亲过度保护下读完小学和初中。
但是自从她上了高中后,由于离家比较远,就住校,脱离了母亲的严格的管教,接触了更多的同学,看到周围的同学有的在谈恋爱了,思想观念也有些变化,同时加上生理的变化,心理上有些小波动,但是一想到母亲对自己的严格的要求,也不敢去交男朋友。
但是直到高二开学,见到英语老师时,她的心理开始波动了,喜欢上他的课,喜欢他的声音,喜欢他走路的样子,喜欢他笑容满面的风采。
甚至晚上做梦时都梦到英语老师,他们一起在海边沙滩上漫步起舞,月光下依偎在一起甜蜜的说笑,山顶上观日出日落……从那以后,她上其他课时,总是无精打采,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激情动力,每天都在盼望着能够上英语课,而且上课之前要花上很长时间梳妆打扮,为了就是能引起英语老师对她的注意。
四、评估与诊断:评估:按神经症状临床表现评定方法进行评定:病程:符合病症标准至少三个月以上,评为2分。
精神痛苦程度:性格内向,朋友较少或根本没有朋友的人,容易陷入对某个特定对象的情感之中,而且易走极端,不容易从情感旋涡中走出来。
评为1分。
社会功能:同“老少恋”一样,“师生恋”绝大多数不会有好的结局,带来无尽的尴尬和烦恼。
评为1分。
总分4分。
诊断:一般性心理问题诊断依据: 1)总分为4分,不足6分2)病程持续时间短3)有自知力,4)社会功能有一定受损5)有一定精神负担重和痛苦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自行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抑郁性神经症鉴别:总分为4分,不足6分,不够神经症诊断标准。
虽有情绪困扰,但不属于典型的心境障碍。
五、咨询目标:(一)近期目标:矫正来访者的不良行为,调整情绪,树立正确观念。
(二)中期目标:1.消除来访者的认知观念上的偏差,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习运用合理的调节方式,改善不合理认知。
2.疏导来访者,让其树立合理的人生观,爱情观。
(三)长远目标:学会积极面对生活学习,塑造完善其人格特征。
六、制定咨询方案:(一)方法与原理: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件事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情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
认知是行为和情感的基础,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根源,而一旦对这种观念和认知过程加以纠正,就可以改变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
认知行为治疗就是通过改变求助者关于自身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并教会求助者一些适应环境的技能,以帮助他们改善不良的情绪和行为,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因此,治疗的着眼点是探寻并纠正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的观念的认知过程。
(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1.来访者的权利与义务:权利:1). 来访者有权力了解咨询师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资格,有权力自己选择咨询师,同时在咨询过程中可以要求更换咨询师。
2).来访者有权力知悉、协商、选择咨询方案、收费以及咨询时间。
3.来访者有权力提出终止咨询。
义务:1).来访者应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机构。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方面的有关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果有特殊情况应该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权利与义务权利:1).咨询师有权力了解来访者的与心理问题的有关个人资料。
2).咨询师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力选择和介绍更加合适的咨询师。
3).咨询师开展咨询工作时有权力与来访者商定方案。
义务:1).咨询师有义务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资格,出示职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让来访者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工作特点、局限性和来访者的权力和义务。
2).尊重来访者,不得因任何因素进行歧视对待3).咨询师不得与来访者建立除咨询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不得利用咨询关系谋取私利。
4).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告诉来访者。
5).咨询师应遵循相关的原则:如中立与保密。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与次数:每周一次;共6次;100元/次咨询费用:600元七、咨询过程:(一)咨询阶段的划分以及阶段完成任务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通过摄入性会谈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收集相关资料,评估诊断问题,确立心理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2.心理帮助阶段:心理咨询的核心阶段,重要任务是帮助来访者找出不合理信念,改变认知上的偏差,建立合理认知观念。
3.结束与巩固阶段:回顾总结咨询,帮助来访者把所获得的知识体验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改变认知行为模式,促进自我的成长。
(二)具体过程首先,尊重接纳来访者,让他尽情尽可能的倾诉内心的痛苦,稳定来访者的情绪,在已建立了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上,咨询师探究来访者的认知行为信念。
时间:每周一次。
目的:1.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进行咨询分析并加以矫正。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认知行为疗法。
咨询过程:第一阶段:咨询关系建立1.填写咨询登记表格,询问基本情况,介绍有关事宜和规则。
2.卡特尔16PF人格因素测验(选取因素 I—敏感性和因素 M--幻想性测验)。
3.确定咨询目标和基本构架。
4.与其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索来访者内心真实想法。
5.做出初步问题分析,让其理解“我喜欢老师”是由于自己的认识上的偏差。
下面是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一段谈话过程:咨询师:你好,请坐,请问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小胡::哦,我最近,不,有一段时间以来都很困惑……咨询师:没关系,你慢慢的说。
小胡::最近我非常的痛苦,我爱上了我的老师……咨询师:哦,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说说看?小胡::开始我不确定,可是同学们都说我喜欢上了我们的英语老师。
咨询师:哦。
可以谈谈你对你英语老师的感受吗?小胡:他年轻阳光,第一次见到我的英语老师,我就迷上了他。
后来我逐渐感觉他是幽默落落大方的一个体贴入微的男人,慢慢的我都盼望着每天都能够见到他,甚至晚上经常做梦都会梦到他,白天上其他老师的课时,在上其他老师课的时候我要么是在发呆,要么是头脑中充满着英语老师的身影。
嗨!现在我满脑子里都是英语老师的身影,挥之不去。
咨询师:那你最近有没有感觉到自己有什么变化吗,比如说是学习上的?小胡:是的,最近我的学习成绩是直线下降,班主任老师也批评我几次,可我总是听不进去,所以我就来这里想让您帮帮我。
咨询师:……小胡::……通过与她的谈话中我基本上可以确定她存在着“暗恋老师” 情节,进一步交谈中了解到她的家庭基本情况:单亲(母亲),父亲在她小学三年级时,就带着哥哥离家而去,从此就由母亲一人把她抚养长大,并且对她的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对她的交友上面更是加以干涉,不准她结交男性朋友,一旦发现就严厉的批评。
通过第一次和她谈话,基本上可以确定童年家庭的生活环境对她的影响是很严重的。
由于父亲的离她而去,缺失父爱,母亲的畸形教育又让她的童年生活中基本上没有接触过男性,造成她的心理发展不成熟,特别是认知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偏差。
以至于在她生理趋于成熟的时候,遇到了一位体贴关心同学的老师,唤起了沉睡已久对父爱的渴望,同时17岁这个充满憧憬追求浪漫的年龄,再加上自己的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很容易把自己的朦胧的爱情强加于父爱般的老师身上,就把自己想象中的爱情对象设置成了英语老师。
从唤醒沉睡已久的父爱的那一刻起,她就走进了自己的幻想的世界。
通过卡特尔16PF人格因素测验(选取因素I—敏感性和因素 M--幻想性测验)结果也表明她有一定程度的幻想倾向。
第二阶段:认知行为疗法(REBT)首先求助者肯定了上次会谈的情况,然后与咨询师一起分析他们上次的谈话记录,这样看来,和以前比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呀,情况也没有以前我认为的那么糟。
于是商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REBT):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