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剪力墙结构配筋规律

剪力墙结构配筋规律

剪力墙结构配筋图规律总结
连云港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马占勇
搞要:对剪力墙结构配筋规律进行总结,以便设计效率提高。

剪力墙
结构的配筋分为墙体分布筋和边缘构件配筋。

配筋首先满足电算结
果,其次满足《抗规》的构造要求。

边缘构件箍筋计算可考虑墙体分
布筋。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配筋规律墙体分布筋边缘构件配筋
前言:
剪力墙结构为一种常用结构形式,多用于高层住宅。

剪力墙结构
配筋的安全与经济成为我们关心的问题。

现对剪力墙结构配筋图规律
进行总结,以便设计效率提高。

实例分析:
现以18+1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为例进行总结。

该结构抗震等级
为三级。

剪力墙结构墙的配筋分为墙体分布筋和边缘构件配筋。

墙体分布
筋首先满足电算结果,其次满足《抗规》6.4条的构造要求。

关于边
缘构件,首先也应满足电算结果,其次底部加强区及其上一层根据轴
压比情况设置构造边缘构件,以及不同的约束边缘构件;而此以上各
楼层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当然也应满足电算结果。

轴压比0.4﹤λ约束边缘构件2
以上各层轴压比不分大小构造边缘构件2 满足电算以下进行详细分析总结。

一、墙体分布筋
首先满足电算结果。

除地下室处该处大多数情况,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

此时应满足《抗规》6.4.3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

6.4.4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l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宜大于墙厚的1/10且不应小于8mm;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lOmm。

对于200mm厚剪力墙,水平筋一般采用8@200(双层),竖向筋一般采用10@300(双层),即可满足安全经济的要求。

另外,《高规》7.2.19房屋顶层剪力墙、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纵向剪力墙以及端山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间距均不应大于200mm。

所以相应部位剪力墙,水平筋采用8@200(双层),竖向筋一般采用10@200(双层)。

二、边缘构件配筋(满足电算,并满足《抗规》6.4.5)
1、底部加强区及其上一层
(1)、轴压比λ≤0.3,
构造边缘构件1
以“L”型墙为例,如左图。

<1>、纵筋全为12,间距≤200mm。

<2>、箍筋及拉筋:
考虑墙体水平分布筋8@200时,
箍筋及拉筋为6@150,水平间距
≤200mm;
无墙体水平分布筋时,箍筋及拉筋
为8@150,水平间距≤200mm;
按此规律配筋可满足《抗规》
6.4.5,并配筋经济。

(2)、轴压比0.3﹤λ≤0.4,
约束边缘构件1
以“L”型墙为例,如左图。

<1>、纵筋全为14,间距≤200mm。

端肢长l,
400﹤l≤600时,端头216
600﹤l时,端头416
<2>、箍筋及拉筋:
考虑墙体水平分布筋8@200时,箍筋及拉筋为6@150,水平间距≤200mm;
无墙体水平分布筋时,箍筋及拉筋为8@150,水平间距≤200mm;按此规律配筋可满足《抗规》6.4.5,并配筋经济。

(3)、轴压比0.4﹤λ,
约束边缘构件2
以“L”型墙为例,如左图。

<1>、纵筋全为14,间距≤200mm。

端肢长l,
400﹤l≤600时,端头216
600﹤l时,端头416
<2>、箍筋及拉筋:
考虑墙体水平分布筋8@200时,
箍筋及拉筋为8@150,水平间距
≤200mm;
无墙体水平分布筋时,箍筋及拉筋
为10@150,水平间距≤200mm;按此规律配筋可满足《抗规》6.4.5,并配筋经济。

2、底部加强区及其上一层,以上各层
(1)、轴压比不分大小,
构造边缘构件2
以“L”型墙为例,如左图。

<1>、纵筋:角点用12,中间竖筋用
10,间距≤200mm。

<2>、箍筋:
考虑墙体水平分布筋8@200时,箍
筋为6@200;
无墙体水平分布筋时,箍筋为
8@200;
<3>、拉筋为6@200,水平相间拉结;
按此规律配筋可满足《抗规》6.4.5,并配筋经济。

2012.04
参考文献:
1.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