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局行政执法依据一、行政执法主体性质(一)法定行政机关(二)行政执法主体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四条第一款: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献血工作。
2.《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医师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医师工作。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条: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的规定确定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行政执法主体职能配置(一)**市卫生局主管全市卫生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
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目标和措施。
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和原则、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加强宏观调控和业务指导,实行卫生工作行业管理。
2.组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组织拟订基本药物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组织实施全市基本药物的统一集中采购、配送。
3.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责任;组织实施食品安全标准,负责食品及相关产品的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组织协调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活动、应急救援工作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负责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审核报批,统一发布食品安全信息。
4.组织拟订全市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规划、服务标准并组织实施,负责妇幼保健的综合管理和监督。
5.负责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施重大疾病防治规划和政策,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及政策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对重大疾病实施防控与干预,发布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组织对各类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的监测与综合防治。
6.负责卫生应急工作,拟订卫生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指导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置,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
7.推进中医的继承与创新,拟订全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发展规划,依法加强对中医药的行业管理,促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8.指导规范全市卫生行政执法工作,按照职责分工实施对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的监督管理,负责公共场所和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监督管理,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
9.负责全市医疗机构(含中医医院等)的医疗服务全行业监督管理,执行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技术、医疗质量和采供血机构管理的政策、规范、标准,组织制定医疗卫生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工作,依法调解处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依法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工作。
10.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医学科研发展规划和医药卫生科研攻关项目,组织推广医学科研成果的普及应用。
11.指导全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拟订卫生人才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职称评审、继续医学教育。
12.负责全市大型医疗设备采购的审核报批和医疗广告的审核查处;组织实施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对采供双方执行集中采购情况进行综合管理、评价等。
13.负责卫生财务、会计、基建、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协助相关部门对医疗卫生服务价格实施监督检查。
15.负责全市卫生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承担国内外重要来访客人和全市性重要会议与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16.承办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摘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卫生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政办发[20**]**号)。
(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是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行使卫生监督执法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全市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拟订全市卫生监督执法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对卫生监督执法投诉、举报的受理和查处工作。
2.负责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学校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卫生行政许可及放射诊疗的卫生行政许可。
3.承担省级和市级卫生监督抽检任务,组织实施全市卫生监督抽检工作。
4.负责对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及其他健康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负责对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的卫生条件和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
5.负责对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建设项目执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情况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的监督管理;负责放射诊疗技术、医用辐射机构和放射工作人员的准入和日常监督管理。
6.负责对医疗机构(含中医医院)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及其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执业注册进行监督检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打击各类非法行医行为;负责对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和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负责对全市医疗广告的审查,对违法广告移送相关部门处理;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施综合监督检查。
7.负责对采供血机构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及其从业人员的资格进行监督检查,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规范进行监督检查,打击非法采供血行为;负责对采供血机构的采供血活动、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
8.负责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预防控制措施和菌(毒)种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
9.负责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机构准入的日常监督管理。
10.负责对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等实施综合监督检查。
11.负责全市卫生监督信息的收集、统计、核实和上报。
12.负责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13.参与辖区内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重大活动的卫生安全保障;14.承办市政府、市卫生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摘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卫生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政办发[20**]**号)。
三、行政执法依据目录(一)法律(共6部)(二)行政法规(共20件)(三)地方性法规(共2件)(四)部门规章(共59 件)(五)省政府规章(共2件)(六)规范性文件中编办[2010]104号《关于职业病监管职责分工的通知》四、行政执法职权(一)行政许可项目(共6项)1.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技术服务许可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三十二条:医疗保健机构依照本法规定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以及实行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必须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2)《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三十五条: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须经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以及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须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2.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法律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四条:国家对公共场所以及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
“卫生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签发。
3.医疗机构设置及执业许可法律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十五条: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进行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由批准其设置的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办理。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自受理执业登记申请之日起45日内,根据本条例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进行审核。
4.医师资格及执业注册许可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八条: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十三条: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
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
除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准予注册,并发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医师执业证书。
5. 供水单位卫生许可法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十六规定的管理范围发放,有效期四年,每年复核一次。
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法律依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及其作业场所符合前两款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发给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方可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二)行政处罚(共229项)1、未取得国家颁发的有关合格证书,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医学技术鉴定、施行终止妊娠手术、出具有关医学证明的处罚种类:警告、罚款、责令停业、取消执业资格、吊销执业证书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三十五条:未取得国家颁发的有关合格证书的,有下列行为之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制止,并可以根据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一)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或者医学技术鉴定的;(二)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三)出具本法规定的有关医学证明的。
上款第(三)项出具的有关医学证明无效。
(2)《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母婴保健法〉办法》第三十一条:未取得有关合格证书,擅自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医学技术鉴定、施行终止妊娠手术和助产接生或出具婚前医学证明、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医学技术鉴定证明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制止或者责令停业,并根据情节给予警告或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未取得有关合格证书,擅自施行终止妊娠手术或采取其他方法终止妊娠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甘肃省婚前医学检查制度实施办法》第十八条:承担婚前医学检查的机构和卫生技术人员,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虚假证明或对婚前医学检查档案管理不善,泄露婚前医学检查男女双方的隐私,造成不良后果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业,对责任人由所在单位区别情况给予行政处分。
情节严重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取消其执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