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_试卷及答案

古代汉语_试卷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第一学期)A卷闭卷一、填空:(22分)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其中第一个“如”的意思是,第二个“如”的意思是;“俟”的意思是。

2.“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其中“好”的读音是,意思是;“亟”的读音是,意思是;“知”的读音是,意思是;“岁不我与”的意思是。

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其中“诚其意”的意思是;“毋”的读音是,意思是;第一个“恶”的读音是,意思是;“谦”的读音是,意思是。

4.〔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其中“语”的读音是,意思是;“为长者折枝”的意思是。

5.“读、乐”的繁体字是、。

二、请给下列文段加上标点符号,然后译成现代汉语:(34分)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译文:2.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译文:3.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於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左传·隐公元年》)译文:三、名词解释:(16分)1.通假字:2.古今字:3.破读字:4.联绵字:四、请穷尽式地分析下列文段中的语言要点(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破读字、词类活用现象、词序):(28分)昔者仲尼與於蜡賔,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

仲尼之嘆,蓋嘆魯也。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

選賢與能,講信脩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盗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爲家。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爲己;大人世及以爲禮;城郭溝池以爲固;禮義以爲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爲己。

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衆以爲殃,是謂小康。

”本章语言要点分析:(一)通假字:(二)古今字:(三)异体字:(四)破读字:(五)词类活用现象:(六)词序:“古代汉语”试题(第二学期)A卷闭卷一、填空:(20分)1.《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指______;“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中的“一之日”是指夏历____月,“觱發”、“栗烈”都是_________联绵字。

2.《楚辭·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中“被”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遺”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3.《墨子·非攻上》“至攘人犬豕鶏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中“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甚”的意思是_______。

4.《老子》“天之道,其猶張弓與”中“其”的意思是________,“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張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漢書·藝文志》“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中“者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注中的“曰”、“为”、“谓之”这几个术语不仅用来______,而且用来辨析_____________。

其意义略等于现代汉语的“_____”。

7.古注中“读为”“读曰”和“读若”“读如”的分别就在于:前者必然是_____________;后者则一般是用于注音,但有时也是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12分)1.集解:2.衍文:3.七音:三、翻译:(26分)1.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涇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

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2.楚之有直躬,其父竊羊,而謁之吏。

令尹曰:“殺之!”以爲直於君而曲於父,報而罪之。

以是觀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

魯人從君戰,三戰三北。

仲尼問其故,對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養也。

”仲尼以爲孝,舉而上之。

以是觀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

故令尹誅而楚姦不上聞,仲尼賞而魯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異也。

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幾矣。

3.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四、请分析下列文段的语言要点:(26分)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

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曓,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无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詩》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

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絶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荀子·勸學》)本段语言要点分析:(穷尽式分析,不避重复)1.通假字:2.古今字:3.异体字:4.破读字:5.词类活用:6.双宾语:7.非支式:五、试全面分析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诗的格律特点:(16分)平仄类型:展开全诗的平仄格式: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一)用韵:(二)平仄:(三)对仗:(四)句式:“古代汉语”试题(第一学期)A卷参考答案一、填空:(22分)1.选择连词,或者/提起连词,至于/等待2.hào,喜爱/qì,屡次/zhì,明智,后作“智”/岁月是不等待我们的3.使自己的意念真诚/wú,不要/wù,厌恶/qiè,通“慊”,满足4.yù,告诉/替老年人按摩肢体5.讀、樂二、请给下列文段加上标点符号,然后译成现代汉语:(34分)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六艺又按时地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切磋学问,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没人推荐我去做官,〕而我却并不恼怒,不正是一种君子风度吗?”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好鱼好肉,但如果不吃,也不知道它的味儿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如果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只有学了,这才知道有不够的地方;教了,这才知道自己还有没搞通的地方。

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才能自己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还有没搞通的地方,然后才能自己督促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尚书》的《说命》篇说:“教占学的一半。

”大概就是讲的“教学相长”这个道理吧?3.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译文: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叫武姜。

武姜生了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是难产,使姜氏惊恐,所以姜氏给他取名叫寤生,就讨厌他。

姜氏偏爱共叔段,想立段为君位继承人,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同意。

到了庄公做国君时,姜氏替共叔段请求把制这个城邑分封给他居住。

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东虢的国君〔就因为凭着此地险要而不修德以致〕死在那里了。

如果要别的城邑,我一定服从照办。

”姜氏又替段请求把京这个城邑给他,庄公就让段住在京邑。

〔人们〕就称段为京城太叔。

三、名词解释:(16分)1. 通假字:2. 古今字:3. 破读字:4. 联绵字:(答案略)四、请穷尽式地分析下列文段中的语言要点(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破读字、词类活用现象、词序):(28分)(一)通假字:选贤与能-举矜寡孤独-鳏脩(xiū)睦-修(二)古今字:勇知-智在埶(shì)者-势(三)异体字:賔-宾出遊(yóu)-游(四)破读字:与于蜡宾出遊(游)於观之上幼有所长男有分货恶力恶为己其选(五)词类活用:亲其亲子其子正君臣笃父子睦兄弟和夫妇贤勇知功为己著其义著有过刑仁(六)词序:未之逮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古代汉语”(第二学期)A卷标准答案一、填空:(20分)1.大火星/十一/双声2.pī/披加/wèi/赠与,送给3.偷窃/超过4.大概/就像/把弦安到弓上/句末语气词,后作“欤”5.这个流派/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6.释义/同义词/叫做7.说明通假字/用本字说明通假字二、名词解释:(12分)1.集解:注释的一种类型。

分两类:(一)兼解经传。

如: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二)汇集旧注,下以己意。

如: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

2.衍文:因缮写、刻版、排版错误而多出来的字句。

3.七音:音韵学术语。

古人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将声母分为七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

三、翻译:(26分)1.夏水按时来到,流域中许许多多小川都灌注到黄河里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