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嫉妒量表编制

大学生嫉妒量表编制

大学生嫉妒量表编制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东西方学者对嫉妒的定义有不同的解释。

西方学者对嫉妒的解释是:嫉妒是指当个体意识到要与现实的或潜在的对手(可能是想象的)在爱情中竞争时产生的一种复杂思想及感情,嫉妒所带来的行为会对人的自尊,伴侣的现实关系及感情质量产生威胁。

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嫉妒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西方学者倾向于从爱情方面诠释嫉妒,而东方学者对嫉妒所涉及的范围更广。

西方学者根据对嫉妒的理解编制了相应的嫉妒量表,如Mathes的人际嫉妒量表,Bringle的自我报告嫉妒量表,White习惯性和关系嫉妒量表等。

这些嫉妒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符合中国被试者的使用要求。

但是仅限于测量爱情及关系嫉妒,并不适合评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其他嫉妒类型,因此需要编制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嫉妒量表。

针对以上问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嫉妒进行研究。

根据对嫉妒所下的操作性定义,发现嫉妒并非如西方学者的定义是单维度结构,而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嫉妒的形成与发展既受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有多少种情景就有多少种嫉妒。

具体分析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内容来划分其维度,构建嫉妒这一心理系统的基本建构维度和理论体系,形成了共62个题目,围绕学业嫉妒、人际嫉妒、爱情嫉妒、外表嫉妒、经济嫉妒、就业嫉妒六个维度。

经过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通过心理测量学知识以及参考专家意见对量表的题目
进行修订,形成正式量表。

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验证性因素分析量表结构良好,并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符合当初的理论构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