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本预案的目的二、工程简况及高原病简介(高原病简介:高原是一个特殊环境。
从医学角度看,“高原” 系指海拔3000m 以上的广阔地域。
在此高度上可以使大多数人在静息状态下浮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超过此高度时,其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方面的改变则明显加剧。
由于高原存在的低氧、低温、干燥和强日辐射等恶劣环境因素,因此极易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高原衰退症、高原冷损伤、雪盲、日光性皮炎等高原特发或者常见疾病。
有些高原疾病(如:高原脑水肿)如不及时救治或者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或者留下后遗症。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项目部主要把预防、控制高原病和对病员救治的基本方法作为重点管理。
)三、项目防控领导小组及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一)、防控领导小组及分工(二)、应急救援队及分工四、合用范围五、防控措施(一)、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功能测定;对心、肺听诊和肝、脾、肾等主要脏器进行检查,并对心肺X 透视、心电图检测。
通过全面体格检查,剔除高原病“易患者”,筛选出适应进驻高原的人员。
同时,应保留检查记录,以供查阅。
(二)、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进行心理训练。
使其正确认识不良环境影响,增强意志,减除心里负荷,消除紧张和恐怖心理,保持情绪稳定。
同时,应向人员讲解有关高原地理、气候等特点,以及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卫生防护原则,高原饮食、饮水、居住、营养卫生及进驻前适当和科学锻炼等知识。
(三) 、高原劳动应遵循的原则:(1) 初入高原勿做超负荷劳动;(2) 久居高原勿做持久的强体力劳动;(3) 非特殊情况勿做过长徒步行走;(4) 尽量避免长途乘车,以防长途颠簸过度疲劳;(5) 勿在气候突变情况下远离营区,到野外作业;(6) 避免精神刺激,尽量减少沉重的思想负担和过度悲哀。
(四) 、高原应注意的饮食卫生如下:(1) 精制细做多样化、饭菜可口易消化,不吃生冷与腐食,清洁卫生时常化;(2) 且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饱;(3) 勿食有毒鱼类:高原有较多裂睃鱼类,其鱼籽有毒,不得食用;(4) 勿食有毒蕈类:采挖野菜时应注意鉴别,严防误采毒蕈类有毒植物。
(5) 加强饮食卫生监督:蔬菜等未经卫生处理不得生食,严禁食用变质食品。
(五) 、急性高原反映预防的原则是:(1) 正确认识高原。
初上高原者既不要抱有毫无准备和无所谓的态度,也不要有过分紧张的恐怖心理;(2) 保证能量供给和充足睡眠。
高原膳食宜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大脑在保护性抑制状态下对低氧耐力增强。
因此,应保证人员有充足的睡眠;(3) 避免过度疲劳和烟酒过量。
劳苦和剧烈运动会使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肺负担,是急性高原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吸烟会加重缺氧;高原过量饮酒比平原危害更大,需消耗更多的氧,加重机体缺氧。
(4) 重视药物预防。
预防急性高原病的药物多以中草药为主,如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沙参等,其中以西洋参效果较好。
(六)、高原肺水肿发病诱因及主要急救措施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多与寒冷、劳苦、饥饿、呼吸道感染、酗酒有关。
主要急救措施有:(1) 吸氧(重症者宜高浓度加压吸氧,用量为6-8L/分钟;病情缓解后或者轻症者可2-3L/分钟维持或者间断吸氧。
);(2) 绝对卧床可以降低耗氧,缓解病情;(3) 根据病情和症状等缓急程度,分别进行氨茶碱、速尿、肾上腺皮质激素、强心剂、东莨菪碱、硝苯吡啶、一氧化氮和左旋精氨酸、抗生素等类药物进行救治。
(七)、高原脑水肿发病诱因及主要治疗措施高原脑水肿的主要诱因多与过度劳苦、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高原反应加之晕车呕吐,摄食减少,能量不足,嗜睡等、饥饿、寒冷、恐惧、情绪激动等。
此外,高原脑水肿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以冬、春季发病者较多,风雪天气、较晴朗天气发病者多。
高原脑水肿的主要治疗措施有:(1) 氧气疗法:最好采用低浓度、低流量鼻管给氧,氧流量2-4L/ 分钟为宜。
(2) 普通疗法:绝对卧床歇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适宜(15-20℃);保持病者呼吸道通畅(深度昏迷病人最好侧卧护理、每小时翻身一次、匡助分泌物引流和预防褥疮。
);涂抹眼药膏或者滴入眼药水保护眼睛;积极防控感染;给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昏迷期间给鼻饲流质饮食。
);50%葡萄糖液40-80ml ,2-4 次/每日静脉注射等。
(3) 低温疗法:轻症病例普通以脱水治疗可逐渐好转,无需采用低温疗法。
普通病例为保护脑组织,头部放置冰袋即可。
(4) 脱水疗法:成人普通用20%甘露醇250ml ,30min 内快速静脉滴注,2-4 次/每日,中间可加用50%葡萄糖液80ml 静脉注射。
对高原脑水肿合并肺水肿及心功能不全的病人使用利尿剂更为适合,每次可用速尿20-40mg ,2-3 次/每日肌注或者静滴。
伴有休克的病人需纠正休克后,再用脱水和利尿方法。
(5) 肾上腺皮质激素:普通病例用地塞米松0.75mg 口服,2-3 次/ 每日,或者泼尼松20mg/每日分次口服,重症病例可用地塞米松20-40mg 静脉滴注。
(6) 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的应用:如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辅酶A ,也可使用胞二磷胆碱或者克脑迷静滴。
(7) 一氧化氮:用面罩一次性吸入10ppm 一氧化氮1h,可迅速降低肺动脉压,使全身缺氧状况迅速好转,明显缩短病程。
(8) 以左旋精氨酸20g 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一次性4h 静脉滴注,使人体产生更多的内源性一氧化氮,促进脑水肿恢复。
六、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响应(一)、当项目部人员发生高原疾病情况紧急时,由应急救援队队长根据情况,启动预案并负责指挥处理事故 (应急救援队队长不在时,由副队长负责)。
(二)、项目应急救援队各成员部门,应在接到队长指令后,按照职责和分工,分别组织所属人员协同处理紧急情况。
(三)、伤员就地治疗和下送的原则(1) 对轻、中度高原肺水肿或者浅昏迷患者,在途中不间断治疗的情况下,如能在12 小时内送至海拔4000m 以下医疗条件较好的地区,下送是可行的。
(2) 对危重症患者宜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短期内无生命危(wei)险时,再下送到低地或者平原进一步治疗。
(3) 若就地治疗有艰难,应迅速与定点医疗机构联系,请其派医疗组支援。
若伤员危重但又必须下送,应请求医疗机构派员前接,以便于在途中组织抢救。
七、伤病员下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下送伤病员首先要全面分析病情,考虑当地的医疗设备情况,同时也要考虑是否具备下送条件,如交通工具、途中继续治疗的可能性、气象和道路情况等,需综合分析,权衡利弊后再谨慎决定留治还是下送治疗。
(一)、适应症(1) 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合并心衰的患者首先就地抢救治疗,待病情稳定,途中没有生命危(wei)险时方可下送。
(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就地治疗无条件,或者仅有小量出血,但反复发作,未能明确诊断者可下送。
(3) 对胸、脑外伤或者脑血管意外,应积极抢救。
当生命体征稳定后,在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可下送。
(4) 胆道急性炎症和急腹症经药物保守治疗好转,血压平稳,在坚持途中治疗的情况下尽快下送。
(5) 对发生休克的伤病员,经抢救至血压平稳,休克纠正后1~2 天,在补充有效循环量,保证途中继续治疗和给氧的情况下,下送治疗。
(6) 严重创伤、挤压伤、多发性骨折、骨盆尿道损伤等,经抢救处理,赋予必要的止血、固定、牵引,待休克纠正后可下送。
(7) 严重冷损伤和烧伤应处理保护创面,基本纠正休克,尽快下送。
(8) 其他慢性疾病和慢性高原病,确因在高原治疗有艰难,经全面检查,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批准后可下送。
(二)、禁忌症病情危重,下送途中有生命危(wei)险,伤病情不允许,应积极就地组织抢救治疗。
同时尽快请求有关部门根据伤病员情况派出医疗队或者有关专家,携带药品器械共同就地抢救。
对下列疾病未稳定前禁忌下送。
(1) 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心衰,病情未能控制者,急性心肌梗死处于危(wei)险期。
(2) 急性大出血有休克倾向者。
(3) 胸部损伤,骨折并发张力性气胸;脑外伤并脑压升高;颈椎、脊椎骨折,四肢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未经必要固定处理者。
(4) 急腹症,病情急重,有休克倾向者。
八、电话报救须知(一)、在现场抢救的同时,应即将打医疗单位电话(电话:)向其求援,并安排好车辆准备下送病员。
(二) 、拨打电话时要尽量说清晰以下事项:(1) 说明伤病情况和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便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准备;(2) 说清伤病者所在地方,附近环境有何特征;(3) 说清报救者单位、姓名和电话;(4) 通话后,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
同时,将救护车进入工地途中的障碍及时清除。
九、本应急预案主要人员及其电话号码(一)、项目部值班电话(二)、主要人员及其电话十、附录应急设备清单(附表)序号、应急设备名称、数量、状态、备注1、担架(正常)2、药箱(正常)3、全自动应急照明灯(正常)4、绷带(正常)5、氧气袋(正常)6、车辆(正常)其它””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