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调研报告物流调研报告(一)一、XX年后我县物流业现状:1、总体状况:据交通部门年报,XX年全县拥有载货汽车1375辆,吨位5770吨,从业人员1700人。
办理手续营业执照的物流公司共18家,营业面积1096平方米,企业员工92人,当年营业额2932万元,上缴税金960万元,实现利润46万元。
据调查,18家物流企业共有配送车辆60辆,吨位共计约800吨。
从总体上讲,我县物流企业的正陷入发展还尚处起步期,算不上与生俱来的现代物流业,只能算具备现代物流企业化工企业的雏形。
2、分布情况:18家物流企业有13家在龙游镇,其余5家分别是湖镇2家,溪口、横山和詹家镇各1家。
其中在龙游镇的13家分布也比较散乱,配送车停车无序,停车场不够用,而其余的营运车辆大部分停靠在交易城旁。
3、经营项目:大都是或进行货运代办、货物联托运、信息配载、货物配载,现代化程度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功能单一。
业务以零担快运和整车配送干武相结合,多数企业以整车配送为主,但目前整车配送做得尚可整车的未达到六分之一,货运量也不大。
4、信息技术应用境况:18家物流企业中除一两家一两家仍以电话联系为主外,其余的均能利用计算机信息服务平台如衢州物流信息中心等进行信息发布。
5、功能配套情况:18家物流企业中能提供仓储服务物流配送的只有2家,且面积狭小,总共只有200平方不到,仅能提供服务少量货物存放,不具备换句话说意义上的上用仓储功能。
二、存在问题1、缺乏规划,总体布局不合理:物流企业应向为工商企业进行整车配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为此必须在布局上紧靠一区三块,而目前仍然目前我县电子商务企业大部分在城内,布局必然散乱且与各工业区块存在一定的距离,造成了运输的不便与跨国企业企业成本的上升。
同时,由于城内各物流企业区域有限,停车场更是缺乏,使得车辆私出现乱停放现象严重,也带来了一定的交通隐患。
2、运营状况欠佳:从产品流通上看,我县XX年规模工业企业181家,当年总产值61.96亿元,产成品存货6.86亿元,即全年约有55亿元的产品销售过来,这非常当中的运输费用占有相当比例,而XX年企业我县物流企业产值只有2932万元,所占份额偏小;从物流组织上看,我县物流业大都是第五方物流或第二方物流,在部分企业的物品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销售等都由自身应该承担,自货自运,致使外包业务量较小;从运力上看,我县现有营运载货上海汽车共1357辆,合计吨位5770位,而我县企业外包货运量总体偏小,进、外调货少,出现车多密序的现象,加之无统一价格标准,导致相互压价,最终使得整个运输行业利润下跌,物流企业利润也随之下降,据调查,XX年利润相较XX年有所下降。
3、政策扶持欠缺:我县物流业还居于发展阶段,亟需一定的举措倾斜与支持,如税收政策、用地政策等,而目前我县这方面这方面的政策尚未见效。
4、物流人才缺乏:航运专业的物流金融人才我县还是一片空白,目前我县物流企业从事的员工文化水平基本上为初中、高中毕业,从业人员道德素质偏低,对现代航运现代科学技术与装备了解较少。
三、今后发展战略思路及对策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内部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成本为核心,加快培育物流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提高不断物流配套现代化水平,努力构造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建成桂西南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长三角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
下一步对策:对策一:加强规划,使我县物流企业瞄准一区三块,紧临而建,依托工业企业进、出货物量大从而发展壮大。
这样既可给开发区企业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也降低了流通开发成本,从而达到工业企业与物流企业实现双赢。
另外,对于改善县城的面貌,特别是解决配送车辆乱停放与相应的交通隐患效果都有较好的问题。
对策二:加快物流园区的基础建设,加快一基地两中心和若干个物流节点的规划实施(一基地仙居综合物流基地;两中心龙北物流中心码头和龙游港物流中心;若干个节点湖镇、溪口、塔石等物流节点),为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战略拉好框架,打好基础。
对策三:加大现代物流理念的宣传与推广力度,现代物流业能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效益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运行精确度的质量和效益。
因此,要积极作好宣传,争取更多的企业将原材料、成品等的流通从自货自运中剥离出来,交与第三方物流企业。
对策四:县里制定相应的行业进行规范规范及准入制度,成立行业协会,实行物流行业指导价,防止相互压价,导致恶性竞争。
使得实力好、信誉高、有发展前景的物流企业束鼠。
对策五:我县已制定《龙游县xxx服务业发展可行性研究纲要》,关于我县物流业经济发展工作方案规划纲要也即下发,这些政策的施行将颁布对促进我县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和广阔的舞台。
对策六:采取引进和辅导相结合,创新机制,大力引进现代物流业的竭力专业人才;同时,县里可拿出一部分配套资金聘请这方面的人材对我县的物流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降低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和素质。
对策七:加快我县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我县物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科技信息保障。
目前,我县无此还无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因此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物流调研报告(二)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高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以降低物流成本,营造更好的投资基金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进一步系统分析增强我区外贸综合竞争力。
考察我们分别走访调研了部分物流企业、工业企业、专业市场业户,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现就我区物流文化产业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一)、主要就物流指标快速增长。
近年来,金融产业我区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为代表的物流业,适应工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XX年全区公路货运量 4940 万吨,货运周转量96693 万吨公里,注册营运理论性货运车辆 4021 辆,吨位 15801 吨,挂车 294 辆,吨位 9092 吨,总载重达到 24893 吨位。
据统计,XX 年物流业增加值为 17.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占全区 gdp 的比重达到 7.47%,占服务业的比重达 17%。
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值占比达到 44.1%。
(二)、物流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数量高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物流业全区从事物流产业的市场主体260余家,依附九大专业市场130余家,依附工业企业110家,依附商贸跨国公司和依附为三农配送20余家。
但在工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的共81家。
其中依附沙发材料市场的有证物流业户41家,依附沙发市场的有证业户23家。
全区投身于危化品运输的物流物业7家。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从事达为航运产业的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
(三)、物流市场主体规模普遍较小。
目前我区登记注册的物流登记注册企业中曾,注册资金 300 万元以上(含)的仅有众智达、安顺、恒业、山运 4 家,其中众智达物流的业务主要是对原企业(催化剂公司)服务的,依存度较高。
安顺物流主要为兴鲁化工和齐鲁石化服务的,依附性也很高。
恒业物流主要以上海、广东、无锡、西安五条专线为主。
山运物流主要是依靠代及开发票为业务。
这些企业具备工程车的车辆只有几十部。
XX 年全区纳税过 100 万的物流企业仅4家,分别为众智达物流、大地公司、安顺物流、恒业物流,数量仅物流业占纳税过百万服务业企业的 6%。
4 家企业中,纳税都不足 500 万元,除众智达外,其余不足 200 万元。
除了这几个较大的物流企业之外,大多数物流企业外贸企业只有几部车辆,更为甚者很多物流企业只有甚或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个门头,主要是配货业务。
依附于沙发椅子市场的配货站达80余户,但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车辆,只是搞配货业务。
依附于沙发材料市场的油墨物流业户41家,大多数是只有一到三部车辆。
(四)、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迅速。
随着我市鸿运、良乡、王舍物流园的建立,我转型区第三方物流队伍迅速发展,初步形成零担、专线、联运、快递、危化品运输等网络覆盖全国。
宏信化工、催化剂公司、兴鲁化工、永大化工、凤阳彩钢、华安新材料等企业物流逐步向第三方物流物流业拓展,扎实推进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银座、利群等原有商贸连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设施整合改造,投资新建了一批配送中心,带动了第三方物流的迅速电子商务发展。
(五)、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平衡的发展,为物流大点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四大专业市场持续的繁荣和发展,带动了为市场整个市场产品服务的物流业。
据不完全统计,这四大专业市场物流圈能区县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各种专线、零担、联运网络辐射面越来越大,越来越灵活和高效。
我区的支柱工业企业采取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的方式,释放了各种各样的物流资源,也带动了第三方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成本。
二、我区物流产业存在的主要包括问题(一)、物流企业对现在物流认识物流配送不够。
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对现在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理解不够清晰,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如今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的作用认识不降低到位,制约了物流资源煤炭资源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冷链服务业的推进推进和发展。
大多建立在低水平的无序竞争运营之中。
(二)、从宏观上没有统一的规划。
物流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产业布局缺少统一、科学规划。
各物流公司各自为政,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频现,这样不但浪费了极为有限的土地、人力、资金资源,分散了我们的整体实力,影响了我们做大做强的物流产业,还拉低了物流产业的竞争力,使我区的物流产业形成了现在铺天盖地的多,顶天立地的少的不利局面。
(三)、物流企业成本上升,金融业的税赋不甚合理。
一是物流运营成本加大。
随着土地、人力、燃料等不断升高,加上市场竞争激烈,物流企业的利润变大空间进一步缩小。
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成本占占总成本的比例,由XX年的30-40%上升为去年的55-65%。
物流企业在非常高成本、低利润状态下让运行,缺少发展后劲。
二是物流业的税收管理和税赋不甚颇合理。
现行的营业税将营业税物流业务归纳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
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
实际经营中,综合性物流跨国公司各项业务上下关联相互重叠,很难区分运输和服务收入,税务部门本着就高不指导方针就低的原则征税。
其次,存在多次重复纳税现象,物流企业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交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又要缴纳8%的土地使用税,合计缴纳总收入25%的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