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冠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焦虑紧张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

新冠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焦虑紧张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

新冠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焦虑紧张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研究新冠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焦虑紧张的心理状况,并采取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在2020.2.16—3.26月期间,我院80例医护人员,对其焦虑紧张
心理情绪进行详细分析,针对心理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对本次
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心理分析得知,我院医务工作人员的焦虑
紧张心理主要由工作压力、感染风险、疫情现状、家人思念等引起。

实施心理护
理措施后,医护人员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改善。

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医务工作人员在高压、高危环境中,易产生负面情绪,实施
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焦虑紧张心理,提高工作效率,该护理方法具有显著的临
床效果。

【关键词】心理状况;医务人员;护理对策;新冠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我国出现于2019年底,该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短时间内传播至全国范围。

国家卫健委开展防疫工作,对医疗单位提供支持。

虽然
医疗机构获得政府支持,但由于隔离患者、疑似患者众多,医务工作人员工作负
担较大[1]。

在确诊患者、疑似患者的隔离、医学观察、治疗、护理工作中,医务
工作人员投入过多精力,其心理状况对工作效率存在直接影响,其负面情绪不容
忽视。

为此本研究对我院的56例医务工作人员焦虑紧张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其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20.2.16—3.26期间,我院80人例医务人员,医生25人,护士53人,
记者(贵州遵义)2人;男性48人,女性32人,年龄24—57岁。

志愿者和后勤
人员都是湖北省鄂州市的当地志愿者。

1.2方法
1.2.1 护理方案
我院此次参与疫情工作的医务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记者,每一位人员
负责不同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存在差异。

此外医务工作人员的学历、工作经验、
心里承受能力存在个体差异。

对医务工作人员进行多方面评估,分析其负面心理
存诱因针对个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

1.2.2 健康宣教
记者对新冠肺炎认知程度比医生、护士更低,这一人群在医院环境中更容易
担心自己被感染。

对、记者加强健康宣教,对其介绍疾病的传播机制、传染途径,详细说明预防措施,提高其防御能力。

1.2.3 心理护理
此次疫情正值春节期间,在大家团圆至之际,医护人员却不能有片刻休息。

由于工作强度过大,医护人员们甚至连吃饭、上厕所都顾不上,在高压环境中易
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对医务工作人员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在卫健委支持下与其
家属联系,告知工作现状,获得家属理解与支持,在家人的鼓励下激励医务人员。

1.3 观察标准
本次研究须对比医务人员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

利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
评价,分数越低心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
(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护理前汉密尔顿焦虑评分(19.17±1.32),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评分(13.44±1.32),t=22.970,P=0.001。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强、个体差异较大的特点,在新冠疫情期间医务人员是抗疫工作的主力军,但由于患者基数过大,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过大[2]。

医务人员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其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为此需采取干预措施。

医务人员的岗位、心里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只有找到焦虑紧张心理状况的症结所在,才能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3]。

护理前对医务人员个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护理方案,提高志愿者和后勤人员的认知能力和防御能力,针对负面心理的成因采取护理措施,改善焦虑心理。

在本次研究中,56例医务人员经过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改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医务工作人员在高压、高危环境中,易产生负面情绪,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焦虑紧张心理,提高工作效率。

该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新文, 吕新平. 专业知识培训联合心理干预对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基层人员应对能力、急救能力及心理韧性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13(7):1055-1058
[2]李晓琴, 孙兰珍, 沙鸭云, 等. 传染病应急库护理人员心理状态的质性研究[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18(1):67-70.
[3]曹梦如, 贺海丽, 武超. 护士对不同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创伤应激障碍的表现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 37(22):304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