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干中学2015地理高考考前指导最后一课
新干中学2015地理高考考前指导最后一课
14.读图,完成:
(1)若图示曲线为等高线,且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若有一条小溪,其流向是从b流向d; ②b、d位 于山脊上;③a、b、c、d各点气压最高的是d点; ④a 、d的相对高度大于a、b的相对高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2)若图示曲线为等压线,且b<d,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B ①a处吹西北风;②b处风向可能为西南风;
修饰词3
修饰词1
中心词
修饰词2
注意转换 灾害类型
人类活动
二、列模板(答题思路,地理要素的全方面)
特征问题 成因问题 分布规律问题 评价问题 推断问题 区位问题 决策问题
三、究地点(考虑特殊方面)
详细阅读所给的图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1.看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确定自然 地理条件; 2.看发达程度、城乡位置:影响经济条件、人口 疏密、交通等 3.看地区特殊性:如低纬高原、非地带性因素影 如: 响地区、 边疆地区、战乱地区等; 4.看时间特殊性: 所处历史阶段、发生季节 5.看地理事物特殊性:地质地貌类型、农作物、 工业部门
四、细筛选(决定要点的去留)
修饰词:
1.把握答题方向(自然、人为) 2.界定答题范围(时间、空间;异?同?) 3.注意地区特点(位置) 4.结合具体地理事物(农作物、工厂)
五、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
要求做到:
1.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可参考分数布点) 2.顺序合理:先自然后人文;先主要后次要 3.富有逻辑:前因后果、有理有据 4.点面结合:提出论点、结合实际 5.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 6.格式整齐:答案“段落化”;段落“要点化”; 要点“序号化”或用分号隔开。 7.简洁精炼:不啰嗦、不拖沓 8.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
审题干 (2)甲图中的A河段和乙图中所示河段都是洪涝多发之地, 试分析导致两区域洪涝多发的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18分) 列模板
海河 下游 荆江 河段 降水;地势;支 流;河道;河床
究地点 细筛选
整语言 参考答案: 共同原因:①甲乙两区域都属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2分),②两区域 均地势低平,多洼地,不利于排水(2分)。 不同原因:甲图中A河(属扇形水系)多条支流汇于A处,同时进入汛期(2 分),下游出海口单一,导致A河段洪水汇集,易形成洪涝(2分); 乙图中的河段上游来水量大(2分),河道弯曲(多曲流)(2分), 水流不畅,行洪缓慢,导致河流水位上涨(2分);该河段为地上河,容易决堤 (2分) 。
列模板
原料;能源;地 价;水源;交通; 劳动力;市场; 政策
究地点 细筛选
金昌镍矿 水电站 兰新铁路
参考答案: ①靠近有色金属资源(镍矿)产地(2分);②靠近能源产地 (水电、煤炭、天然气等),可满足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高耗能的 需要(2分);③靠近兰新铁路线,交通运输便利(2分)等。
一定切忌: 1.针对一点,反复啰嗦 2.违背地理原理 3.违背该地状况 4.违背地理事物情况 5.“口头语”、“大白话”(简单 套 话不得分) 6.书写凌乱,字体潦草
6、发展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或自然灾害的治理等 返回
推断问题
判断某事物是否合理或是否赞成某事物
据题意,可回答“合理”也可回答“不合理”,答案要 能自圆其说
某事物的影响、作用或意义。
要紧扣某事的特点和图文材料。
返回
36.(2011年全国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 题。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 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 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 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 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4.下面两幅卫星云图(箭头表示气流方向),根据 云层运动状态判断正确的是( ) B
A.图甲---北半球反气旋 B.图乙---北半球气旋 C.图甲---南半球反气旋 D.图乙---南半球气旋 5.今年,该天气系统登陆我国大陆比以往数十年都要 多,主要是( B ) A 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 B 拉尼娜现象造成的 C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 D夏季风太弱造成的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气候差异。(6分) 审题干 中心词
列模板
类型;气温、降 水、温差
究地点
华北地区 华中地区
细筛选
整语言 参考答案: 甲图所示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1分);降水集中(或 季节变化大),降水量少于800mm;冬季寒冷干燥(2分);年 温差大。 乙图所示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夏季多雨,降 水量多于800mm;冬季温和少雨。(2分)
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单位:℃)。回答: 11. 该地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的月份和日较差最大值分别是 C A.2月 11 ℃ B.3月 9℃ C.4月 6℃ D.12月 5℃ 12. 有关该图所在区域叙述正确 的是 A A.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7月, 可能是因为7月降水多 B.从气温变化特点看,图示地 区一定在南半球 C.图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在欧洲 分布最典型 D.6月该地区上午升温慢, 下午降温快 13.图中能够说明该地气候干燥 时陆地吸热增温迅速的时段是 B A.1月 0~6时 B.3月 7~l2时 C.7月 9~15时 D.10月 12~18时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7.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 述,正确的是( C )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 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山东卷)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 到P地。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 8~10题。 8.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 水的地方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9.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 感技术可以( A ) A.获取卫星云图 B.查询地理数据 C.选择考察路线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10.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 日的昼长约为( C )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
(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 低于200米)(3分)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 (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3分)
对接材料: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 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 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 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 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 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 (34. )答案:水网密,水量丰, (2分)便于运输;(2分) (或水位)、流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及凌 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 ;(2分)便于浸沤黄 汛等方面进行描述。 麻。 (2分)
返回
白天温度
或海拔
夜晚温度
点的分布:
1、数量的多少,分布集中或分散,是否均匀等。 2、分布的方位,如集中在城市的西北方向等。 3、沿河流、河谷、湖、海岸线、交通线等分布。 4、总形状,如环状、半环状、先线状等。
线的分布:
线的走向、疏密、数值(大小)变化方向等; (如是具体的一根线,只回答走向)
操作步骤: 1.先划分题干的“句子结构” 2.找出“中心词”、“修饰词” 例1:试评价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中心词2 中心词1
修饰词
优点? 缺点?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例2:根据地形地势,对比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 的异同。 中心词2
修饰词2
中心词1
中心词3
分析角度
答题内容
相同? 不同?
包括因素
例3:甲地区所在国家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哪些 人为原因?
③b、d所在区域天气晴朗;④c处气流向d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综合题的操作方法
一、审题干(中心词、修饰词) 二、列模板(地理要素全方面)
三、究地点(考虑特殊的角度)
四、细筛选(决定要点的去留) 五、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
一、审题干(中心词、修饰词)
判断问题类型,确定答题方向;
制作人:刘均冰 杨爱平
一、选择题的解题思路及类型 二、综合题操作方法
选择题的解题思路
1. 细读试题的主干和选择项,找图和 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2. 进行回忆、联想、比较、筛选; 3. 看清编码,正确选择。
(山东卷)1.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D
(浙江卷)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 升感受力和理解力。据此完成6~7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 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6.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村行》的评论,哪些同学的说 法是正确的( C ) 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 视觉、听觉感受到的景象;乙:“万壑有声含晚籁”中 的“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丙:“荞麦花开白 雪香”指的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春天景象;丁:“村 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 象欣赏。
(1)甲、乙两地都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试比较两地 影响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之处。(4分)
审题干 列模板
自然因素;社会 经济因素
究地点 细筛选
灌溉水源
整语言
参考答案: 甲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冰雪融水(2 分),乙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黄河水(2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金昌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中心。分析该中心发 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