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特种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08园艺一班吴华08104014)
特种蔬菜,是指在一定时间、地域或条件下,比较名贵优质或供特殊需要的一类蔬菜,或为区别于大路蔬菜而称特种蔬菜;因目前产品数量少,有人将其称为稀有蔬菜。
特种蔬菜主要有“四特”:特种、特种、特卖、特吃。
作为人们重要副食品之一的蔬菜,特种蔬菜主要供给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酶、纤维素等营养成分。
特种蔬菜的共同点是:除以上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比一般的大路菜更高以外,很多种类还含有一些特殊物质,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其药食同源,既是美味蔬菜,经常食用又有防病、治病、健康美容、延年益寿的功效。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观念不再仅限于吃饱,更要吃好。
于是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副食品有了更高的要求。
对蔬菜的需求也不例外,人们不再只食用普通的大路蔬菜,也逐渐开始关注特种蔬菜。
特种蔬菜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国际交往日益扩大、人们经济收入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特菜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 至今已坚挺走过近20 年,经历了由少到多, 由特殊供应到百姓餐桌, 再到“特菜不特满京城”的过程, 至今仍然在不断充实更新中。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国人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 对食品的要求已从满足于数量向质量、精品、风味、食用兼观赏等多元化方面转化, 更加注重商品的外观、颜色、口感、营养等。
特别是我国申奥成功和加入世贸组织, 为特菜发展拓宽了市场, 增加了内需和出口, 国内外消费的需求和国内消费者膳食习惯的变化, 促进了特菜的持续发展。
特种蔬菜在我国大致涵盖4种类型:即洋菜中种、北菜南种和南菜北种、野菜家种、秋菜春种。
种植面积呈稳定的逐年增长趋势;种植品种由几种发展到百余种,诸如各种彩色椒、袖珍南瓜等。
我国特种蔬菜的生产形式根据季节气候的多样而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周年生产,即采取错开播种,露地保护地相结合,高温季节覆盖遮阳网,降温防雨,低温季节利用大棚、日光温室等各种保温设施防寒防冻。
另一种是夏季冷凉地区生产,即在高海拔、较冷凉的地区种植半耐寒喜冷凉的紫菜花、荷兰豆等成本低、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
第三种生产形式是订单生产和外销,自我国加入WTO以来,订单生产产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销往香港、澳门,出口东南亚、俄罗斯等国。
订单生产一般具有明确的数量、质量和指定品种要求,其特菜意向品种多为紫菜头、苔菜、芥蓝等。
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人们收入的增加,蔬菜膳食结构的调整备受关注,人们迫切希望能够从每天摄取的蔬菜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营养,以取代昂贵的滋补品。
而许多特种蔬菜品种富含较高营养成分并有保健作用,可满足这一消费需求。
生产特种蔬菜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特种蔬菜属于珍惜品种范畴,物以稀为贵,发展特种蔬菜种植,有助于调动种植者积极性,达到特菜特价优质高价的效果,提高单位面积产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特种蔬菜是安全环保的食品,新引种的特种蔬菜病虫害少,危害轻,一般少用或不用农药。
因此,特种蔬菜出口大有前途,蔬菜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些发达国家劳动力费用高,加大了生产成本,使蔬菜产品自给率下降,因而发展特种蔬菜生产出口,适宜我国现在国情,很有发展前途。
综上所述,我国特种蔬菜生产现状良好,但仍有相当大的发展前景,需要更进一步的扩大发展,生产更多优质高产的特种蔬菜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