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番茄生理性病害总结

番茄生理性病害总结

番茄生理性病害总结
一:常见症状
果实:裂果、茶色果、筋腐病,畸形果,空洞果,落花落果,日灼
叶部:小叶、卷叶、黄叶、徒长
根部:怄根、烧根、寒根
裂果:原因:1.水分失调,叶面蒸发大于根部吸收水分出现失水(1.连续干旱突然浇水;
2.连续降雨突然放晴;)2.缺钙(1.干旱吸不上钙 2 土里没有钙 3 氮钾过多导致钙元素拮抗)
茶色果:原因:转色的本质是叶绿素在适宜温湿度下转化为茄红素和类胡萝卜素,茄红素合适的转换温度为20~30度,当温度超过30度或低于13-14度时,茄红素停止合成而类胡萝卜素继续合成,导致茶色果出现,或向阳是茶色果,背面是红色果。

筋腐病:由多种不良环境造成的,单一因素很难导致发病,多种不良因素的综合作用,白变型筋腐病常认为是烟草花叶病毒感染所致。

1.低温弱光下,植株茂密通透不良更利于本病发生;2.土壤水分过大,土壤氧气供应不足时,有利于发病;3.施肥量过大,特别是氨态氮施用过多,钾肥不足或钾的吸收受组。

脐腐病:由缺钙引起,未成熟的绿果易发病,缺钙可能是因为土壤钙不足,但多数是因为土壤中氮素、钾素等含量高,抑制对钙的吸收;或因土壤干旱影响对钙的吸收。

畸形果:花芽分化不良(花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适宜温度白天25~28,夜间13~16,湿度过大,花期适宜的湿度是50,缺少微量元素)营养不良(氮多钾少)
空洞果:根本原因是营养不良,果实膨胀不起来(根部出现问题,吸收不上营养,施肥跟不上,缺少营养,植株长势弱带果蘸果多,导致出现空洞果),其次还有就是花芽分化不良,授粉受精不正常,没有种子就不会膨大。

筋腐病 脐腐病
裂果 茶色果
落花落果:1.花芽分化期严重低温(夜温长时间低于10℃)、高温(棚内白天高于34℃,夜温高于20℃),影响花芽的正常发育。

2.光照不足(连日阴天、密度过大),导致落花落果。

3.肥水管理不当(干旱致根系发育差、氮肥过多疯长)。

4.整枝打桠不及时,不正确的试验激素或农药。

日灼:温度超过35℃会出现日灼,要合理留叶,果实上面留下2-3片叶子。

卷叶:结果期至接近成熟,在较高的气温或地温环境下,突然浇大水或遇大雨,或久阴乍 晴,气温和地突然加大,对根系产生强烈刺激使其吸水能力下降,出现地上茎叶水分蒸腾散失速率明显高于地下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即水分代谢紊乱,出现生理性卷叶。

具体症状是,第一果枝甚至整株的叶片卷缩成筒状。

徒长:在番茄定植以后开花以前,根茎叶营养生长为主导,过多的水分、过高的温度和偏施的氮肥,很容易促使茎叶无限增长,进而抑制花芽分化、开花结实。

此时,很容易出现要么放任徒长而看似枝叶繁茂却少花无果,要么滥用药剂过度控旺而株小花少,两种极端都不利于番茄的高产量优品质。

黄叶:缺铁和镁造成,根系不良造成
欧根:水多土壤中氧气减少,根部开始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坏死。

生长点停止生长:俗称无头苗。

此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2-3片叶后没有生长点。

成株期发病,第一或第二穗花后生长点停止生长,类似自封顶,发病主要原因:⑴温度高于35℃或低于10℃,导致生理缺硼使其生长点生长受到抑制而早期封顶;
⑵农药激素及叶面肥使用不当,除草剂危害,过度干旱使植株顶端生长点受害从而导致畸形果 空洞果
自封顶;⑶病虫危害,虫害如蓟马、黄条跳甲及芽枯病也会导致自封顶。

二、常见番茄管理
摘叶:可以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耗,对象为下部老叶、黄叶、病叶,片数一般2片叶,时间在晴天中午前后,促进伤口愈合,间隔10天第二次,摘老叶后及时打药防止细菌性病害。

提高精品果:每一穗花有7-8个小花,去掉第一朵花,根据情况留4-5个大小一致没有病害的小果。

三、综合技术管理
⑴选用抗病、抗畸形品种,培育适龄壮苗、早熟品种50-60天,中熟品种60-70天。

苗龄太长秧苗易老化,定植会造成落花落果。

⑵合理密植保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春大棚栽培3穗果打顶,株行距30-35×60-65厘米,亩保苗3500-4000株,4穗果打顶亩保苗3000-3500株。

⑶肥水管理。

于定植水浇后在第一穗果坐稳前以营养生长为主,合理蹲苗,要少浇水。

待第一穗果蛋黄大小时应及时浇“催果水”,并做到每穗果实膨大时浇一次,平时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大水漫灌,采收前7天不浇水,防止裂果。

⑷植株调整。

无限结果类型品种一般采用单杆整枝法,及时打杈,抢早熟栽培留2-3穗果,在花序上部留2片叶摘心,每个花序保留5-6朵,选3-4果为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