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有效朗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朗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朗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朗读就是清楚、响亮地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

语文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感悟文本的水平和能力,提
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是一种个体体验性的智力活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
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沉浸在文本之中,自主感悟、自主体验,与作者、与
文本、与教师、与同学对话,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与个性体验。

【关键词】小学;朗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1-128-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
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在新课中标准下,朗读已成为阅读教学的热点,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
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还课堂朗朗读书声,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有
所感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文化的滋养。

有效的朗读指导能使学生在感知言语声音
形态的同时,升华对文本的感情理解,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境
没有情境的教学如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

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的情境。

这首先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渲染,教师要善于做一
个情感的触发点,使学生丰富的情感流露出来。

此外,教师还能够迁移意象,触发学生的联想。

对教材中的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并不
是学生一读就能体会到的。

它需要教师注意学生头脑中意象的转换,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
中的词语,引导学生从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中,感知事物的特点,与头脑中已有的意象进行
联系,从而触发联想,形成作品词语所蕴涵的意象。

学生身心沉浸其中,才能充分调动起他
们的全部想象和联想,情动辞发的读出感情,达到朗读的效果。

二、注重让学生彰显个性
阅读是一种个体体验性的智力活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沉
浸在文本之中,自主感悟、自主体验,与作者、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对话,表达自己的
真切感受与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促感悟,以读促积累,以读培养语感,以读
表达情感。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朗读训练这条主线,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
情体验。

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
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

因此,教师应精心设置促进学生多向思维发展的
问题,为学生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

如学完《丰碑》一课,让学生写碑文来
抒写自己对军需处长的敬仰之情。

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倾吐自己的内心体验。

阅读教学中,既要关注全体,更要注意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学会选择,使学生
在选择中发现,在选择中体验,在选择中创造,在选择中发展。

三、组合多元化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是书声琅琅,如果老师的分析与提问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
读的时间不够,语言的吸收和积累太少,必然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表达。

因此,在教学中,教
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学情,选择适当的朗读形式,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选
择朗读的形式。

同时,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也显得极其重要。

一是语调。

语调是用来表达句意和感情抑扬顿挫的调子,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

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文章的内容不同,采用的基调也不同。

二是语速。

语速应当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决定。

朗读表示叙述或说明的内容用中速;描写、回忆、抒情的内容要读得稍慢;表现急切心情和紧张情境的句子,或者表现兴奋及愤怒感情
的句子,读时一般用快速;表示庄严、沉痛、宁静内容的句子,读时一般要慢些。

三是停顿。

停顿有语法停顿,心理停顿,逻辑停顿。

这里说一下心理停顿,它是指不同
情境的两部分课文中间,为了吸引听者的注意而做的停顿。

四是重音。

重音包括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和心理重音,语法重音指词语中应重读的字以
及句中应重读的成分。

例如《这儿真好》一课,“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

”其中的“种呀种”、“许多”要读重音,体现小熊种树的辛苦和坚持不懈。

而心理重音是
表示情绪或情感的重音,一般落在句中的修饰。

四、赏识评价,让朗读“充满阳光”
评价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
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学生由于受自身生活阅历、理解能力、技巧熟练程度等方面的影响,朗读水平会参差不齐。

教师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每个学生,创设“充满阳光”、民主和谐的朗读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恰如其分的赏识评价是教师教学智慧和人格魅力的真实体现。

不过赏识评价一定要以事
实为依据,评价要中肯而不能无根据地胡夸,同时正面鼓励并不排斥指出错误,在“好话多说,坏话好说”的情形下也要让学生看到不足并力求改进。

现代语文朗读教学提倡在朗读中培养语感,领悟情感,因此,教师要在有效的朗读训练
中进行情感的感知与体验,在学习、体验、实践的过程中明确研究目标,锤炼学生的朗读素养,开启学生心智,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让学生获得长足的进步,让充满情感的朗读教学
走出平庸,摆脱技术,向着智慧的艺术之路前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