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设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设计
确定优先项目
将预计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进行上 述四方面的比较,
如在资源与政策支持的基础上,确定对人群有 重大影响的健康问题作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项目优先要解决的问题。
5、资源情况:
指人力、财力和物力,包括卫生服务资源和非卫生服务资源。
人群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和健康之间是双向影响的关系,健康状 况能够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的良好状态,而生活 质量和社会问题又对健康产生影响。
界定和测量生活质量主要通过客观和主观两方面 的指标:
客观指标如人均期望寿命、失业率、空气质量等 主观指标指社区居民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主观感受。
着知识的积累和增长,人们的卫生保健需求增加,并能逐步渗透到信 念、态度和价值观当中去。
(2)信念:指人们对某现象或某事物存在的相信程度。信念通常来 自于个体信任和尊敬的人们。
(3)态度:指个体对人或对事物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一致性, 或相对稳定性的一种情感倾向,反映人们的爱憎,常以喜欢与不喜欢、 积极与消极加以评价。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分析
A 年龄 C 家庭史 E 吸烟 G 缺乏锻炼 I 肥胖 K 高脂饮食
B 性别 D 过量饮酒 F 高血压 H 情绪紧张 J 糖尿病 L 高血清胆固醇
(1)行为因素 DEGK
(2)非行为因素 ABCJ
(3)行为相关因素 FH I L
2.确定行为问题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健康问题而言,通常有多项行为与之相关, 但各项行为对健康问题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行为诊断的 另一目的就是依据下列原则判断行为的重要性:
①行为与健康问题关系的密切程度。关系越密切.行为的 重要性越高;
②行为发生的频度。发生频度高,行为的重要性相对而言 更大。
3.确定行为的可变性。 可变性指通过教育干预改变行为的难易程度。通常高可变
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①行为正处于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时期; ②行为与文化传统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密切; ③在其他计划中已证明可以成功得到改变; ④社会公众不赞成的行为。反之,行为的可变性较低。
组织间分析侧重于分析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外环境对执行 计划可能产生的影响,如社区的其他项目是否与健康教育 与健康促进项目相抵触,是否有可以开发利用于健康教育 与健康促进项目的资源,健康教育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的 关系等。
确定优先项目的基本原则(1)
1.依据对人群健康危险的严重程度排序 (1)疾病的致残、致死率高; (2)疾病受累人群数量大; (3)与该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广; (4)行为因素与疾病结局的关系密切。
设计程序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研究和实践方面目前国内 外应用最广、最具权威性的首推格林提出的模式
Precede-proceed 模式 由格林(Lawrence W .Green)提出
特点:
1、从结果入手,通过演绎,追溯到最初的原因。 2、考虑了影响健康的多重因素。
Precede
predisposing、reinforcing and enabling constructs in educational/environment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4.具体分析行为流程。
在确定行为重要性和可变性的基础上,可以 确定要优先干预的行为。然后把这些行为进行分 解,并用流程图的方式表达,有助于对行为的全 面理解,并为确定行为干预策略奠定基础。
目标行为的具体限定
1、何人—希望行为发生变化的对象; 2、何种行为—希望改变的行为; 3、程度—希望行为改变到什么程度; 4、何时—开始干预的时间及预期所需时间。
教育诊断(5)
倾向因素 •知识 •态度 •信念 •价值观
促成因素 •资源可得性 •可接受性 •可安排性 •技术
强化因素 •保健人员、 •同事、家长、 •领导等 •态度和行为。
行为原因
正向
负向
倾向因 素
促成因 素
强化因 素
知道喂母乳对母婴健康有益 相信自己能用母乳喂孩子 非常愿意以自己的奶喂孩子 为了孩子的健康,自己受些累 也值得
倾向因素 Predisposing factor
促成因素 Enabling factor
强化因素 Reinforcing factor
教育诊断(2)
1.倾向因素 又称前置因素,先于行为,是促使或阻碍行
为动机形成的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等。 (1)知识:是个体和群体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基础和先决条件。随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
设计
计划设计的概念
计划设计是一个组织机构 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 测和决策,提出在未来的一定 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 这一目标的方法、途径等所有 活动的过程。
科学的制定计划的方法:
分析具体健康问题
从中发现相关问题
根据问题特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健康教育计划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制定
Precede
第五步
管理与政策 诊断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政策 法规 组织 第六步 执行 过程评价
proceed
第四步
教育与组织 诊断
倾向因素
强化因素
第三步
行为与环境 诊断
行为与 生活方式
促成因素 第七步
近期效果 评价
环境 第八步 中期效果 评价
第二步
流行病学 诊断
第一步
社会 诊断
生
健康
活
质
量
第九步
结局评价
(4)价值观:指人们对事物重要性的价值判断标准。在健康教育中 需要帮助人们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价值观中健康与其他事物的矛盾。
教育诊断(3)
2.促成因素
又称实现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 得以实现的因素
包括实现行为改变所必须的技术和资源,如卫 生保健设施、医疗费用、交通工具、个人保健 技术、政策法规的支持程度等,也发生在行为 之前。
目标人群最好能亲自参与自身健康问题和需求、愿 望的评估。
流行病学诊断的主要任务
流行病学诊断的主要任务是运用流行病学 资料和方法客观地确定影响目标人群生活 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有哪些并确定需要优 先解决的健康问题。
在这步诊断中,要描述人群的躯体健康问 题、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健康问题,以及 这些问题的发生率、分布、强度等。
1、复习文献 2、专家咨询 3、现场调查
行为诊断
行为诊断的目的是 明确健康问题的行为 危险因素,并根据行 为的重要性和可变性 确定应优先干预的行 为有哪些。
1.区分引起健康的行为问题与非行为问题。
健康教育的着眼点是行为改变,行为诊断的目的就是 在影响健康问题的因素中确定有哪些行为问题。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社会环境
1、社会的政策环境:
如卫生相关政策、卫生服务的组织管理网络等;
2、社会与经济环境:
如人们的精神状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人均收入、就业、教育、 交通、住房条件等;
3、社会文化环境:
指人群的一般文化程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4、卫生服务系统特征:
包括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状况、卫生服务特征、人群对卫生服务的 利用情况等;
没有母婴同室 单位没有哺乳室,单位离家 远 缺乏具体指导 代乳品推销力度大、购买方 便、价不贵
丈夫、家人不支持母乳喂养 不在乎花多少钱和时间 母亲感到疲惫不堪
管理与政策诊断
管理与政策诊断的核心内容是组织评价,包括组织 内分析和组织间分析。
组织内分析立足于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组织内部进行分 析和评估,了解组织的实践经验与组织应变能力、资源配 置等。
行为诊断的方法
1、现场调查; 2、复习文献资料; 3、专家咨询等。
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引发健康问题的环境危 险因素,同样经过重要性和可变性分析,确定重点干 预的环境因素。
1.从众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中,确定 哪些环境因素与健康问题相关。
2.根据环境因素与健康问题关系的强度,确定 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1、计划前研究,主要任务是进行 需求评估;
2、计划活动研究,主要任务是确 立计划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对策。
在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了有关健康教育 与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的思维逻辑和系统工 作方法或工作模式。
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编撰的《生命知识》 培训资料中把整个计划设计分成9个步骤。
确定优先项目的基本原则(2)
2.依据危险因素的可干预性排序 (1)因素是明确的致病因素; (2)因素是可测量的,可以定量评价其消长; (3)因素可以预防控制,且有明确的健康收益; (4)因素的干预措施是干预对象能够接受的,具有
可操作性。
明确优先项目常采用四格表专家评分法。 处于A格的项目为优选项目,处于D格的项 目为淘汰项目,处于B、C格的项目可根据 具体情况加以比较选择。
教育诊断(4)
3.强化因素
是激励行为维持与发展或减弱行为的因素,发生 在行为之后。
主要包括社会是否支持、同伴的影响、周围人的 评价、个人采纳行为后的感受等。
行为产生之后,如果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自身有 良好的体验,则健康行为更容易得到持续和发展。若 个体或群体采纳某行为后遭到他人的负性评价,或自 身的不良感受,行为者为了避免批评和不良感受,会 放弃相应行为。
社区需求评估的方法
1、召开座谈会邀请有关卫生专家、社区工作者、卫生行政领 导、各有关组织和群众代表提供社区需求的信息;
2、与知情人交谈了解群众关心的问题; 3、利用卫生部门提供的各种资料,如死亡统计资料、疾病监
测数据、妇幼保健记录、医院病案资料和以往在社区开展的 各项专项调查; 4、现场观察;如绘图、季节日历、问题树等。 5、当用上述方法仍有不足时,可用专门调查表进行抽样调查, 甚至普查,但提倡采用快速流行病学的评估方法。
有母婴同室 单位有哺乳室,且有哺乳的时 间保证 社区卫生人员常家访给予具体 指导 代乳品价格昂贵,一般家庭承 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