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逻辑:1、普遍逻辑a、纯粹的(形式逻辑)b、应用的(清泻剂、辩证法)2、特种逻辑(工央论)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概念、判断、推理是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要素。
概念的两个方面是外延和内涵,外延是指概念包含事物的范围大小,内涵是指概念的含义、性质;判断从质上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从量上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推理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概念构成判断,判断构成推理,从总体上说人的思维就是由这三大要素决定的。
它要求思维满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
这四条规律要求思维必须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和论证性。
同一律a是a矛盾律(不矛盾律)它通常被表述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 排中律(二选一,没有中间选择)a是b或非b所谓“形式逻辑”就是指传统逻辑,狭义指演绎逻辑,广义还包括归纳逻辑。
大问题(P25)论证的两个基本形式第一、演绎演绎论证:结论的真,由前提的真来保证。
最熟悉的演绎论证形式(一般的三段论):所有p是q,如果s是p,那么s是q。
当演绎严格按照这种形式,那么就是有效的或演绎有效。
但不一定是真的。
【所有的动物都吃草,人是动物,人吃草】有效与无效严格应用于评判论证的正确与否上。
真与假应用于评判论证中的各种陈述(前提和结论)的正确与否上。
【人都吃饭,我吃饭,所以我是人无效的,但不是假的。
无效在于,真前提不能保证真的结论。
如换个例子,狗吃饭,所以狗是人。
】【狗有五条腿,judy是狗,judy有五条腿有效,但是前提结论都假的】如果一则论证是有效的,前提又是真的,那么我们就说它是合理的。
(好的)无效的或假的,那么就是不合理的。
(坏的)因此一个好的论证需要具备的前提:1、论证有效2、前提为真。
(有效论证的形式详细讨论,附录2)前提和结论都错,论证也有可能是有效的。
当你怀疑一个论证可能无效,那么就把论证翻译成(s,p。
)。
然后找前提是真的,结论是假的论证,只要有一个是假的,那么这论证形式就是无效的。
p是q,s是q,那么s是p。
(无效论证)(有效)演绎论证的常见形式:1、肯定前件(直言三段论)2、否定后件肯定前件。
【如果p,则q;p;因此q】【如果你是哲学家,那么你就是聪明人;你是哲学家;因此你很聪明】否定后件:【如果p,则q;非q;因此非p。
】雪是白的;这东西不是白的;因此这不是雪。
(否定后件的一种哲学特殊用途,就是归谬法。
尽管符合逻辑,但是结论却很荒谬,很好的攻击一个哲学立场的方法。
)常见的无效论证:1、如果p,则q;q;因此p(肯定后件谬误)2、如果p,则q;非p;则p。
(否定前件谬误)第二、归纳对于归纳论证,前提为真,未必结论就真。
最常见的归纳形式就是:由若干个别事例出发进行概括。
比如我们见到每只狗都吃肉,那么就认为所有的狗都吃肉。
这个结论未必正确的,可能有一天就发现了不吃肉的狗。
归纳不会确保结论一定正确,只是让我们对结论的解释更合理一些。
根据证据对结论的支持度、所举事例的质量以及概括的可信度不同,归纳论证可分为强弱两种。
归纳论证可以用来支持任何事实陈述。
比如被告与原告,双方都尽可能寻找一切对自己论证有用的材料(比如书信、指印、物证、认证)等,来证明各自的结论。
福尔摩斯凭借蛛丝马迹寻找凶手,也是一种归纳推理。
归纳论证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假说”,即一个实验应该予以证实或否证的陈述。
科学的假说我们很熟悉,科学家都是针对假说进行各种归纳,比如宇宙大爆炸理论,科学家们就在找各种证据去证明,如果哪天发现绝对可以证实或否证的证据,那么这个假说就可以下结论了。
我们终生都在使用假说,如果没有假说,那么一切归纳都是白费力气。
比如我的东西丢了,那么我就会建立假说,然后寻找证据来证实或否证。
科学家根据特定的主题和目标来组织研究。
而我们也会根据特定的考虑和假说调整我们的注意力。
我们已经知道和希望的知道的每一件事都依赖假设和归纳论证。
从早上出门找钥匙,到研究时间倒流。
由以上可知,我们所谓的大多数论证其实都不是论证。
1、充满信心陈述自己的意见不是论证。
论证超出意见本身,清楚表达只是论证的前提,论证需要其他的陈述和经验证据来演绎以支撑。
2、单独一个例子不能构成论证。
只是一部分。
大多数归纳都需要大量例子。
同时还要应对不符合假说的例子。
很多情况下,单个例子完全不够。
3、权威也不能构成论证。
哲学中,权威正是大多数争论质疑的对象。
除了数学的公理之类的。
哲学的一个主要功用就是让我们对权威进行质疑,去思考自己应该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总是付诸权威是对我们自己的不尊重。
对论证的批判哲学中非常关键的活动(不是唯一的)就是批判。
批判不是反对,而是仔细检查陈述,看看对它的论证是否是好的论证。
重要的是发现错在什么地方。
1、演绎前提为假。
归纳就指出证据为假或错误。
2、另一种批判方式。
指出无效演绎论证或者是弱的归纳。
最直接的就是举出反例。
这不是论证的结束,而是使哲学更精确。
3、即使所有论证都是合理。
某种哲学也有可能会由于不一致而出现问题。
从不同的论证出发,会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
同样,一种哲学被证明会产生悖论,那么接受性也值得怀疑。
比如上帝能否造出自己搬不动的山。
由比如物自体的问题。
这是归谬法。
还有循环论证。
他存在是因为我和他交谈过。
同义反复,a是a,如果你自由,那么你就是自由的。
批判不是为了对抗或防御,而是为了使思想更清晰。
西哲学法之常见的非形式谬误详见罗伯特、所罗门著作《大问题》我们的论证中,总是会犯有一些基本的且常见的谬误,如果我们多加注意,那么我们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和论证将会更加清楚明白。
一个论证可能是有效的,但却是假的,谬误。
符合推理逻辑的形式,不一定是好的论证。
比如重言式是直接有效的论证(如果p,那么p),但是对问题却起不到深入的作用。
除了形式的谬误,还有许多常见而且几乎都是不好的“非形式”谬误:1、只作断言。
我们陈述一个观点,要使它被人相信,必须要有好的论证,否则没有说服力。
即使是普遍接受的观点,也是可以论证的,哲学很多时候就是对各种常识断言的审视。
【天是蓝的】对于这个,我们也要能进行论证,比如说科学家研究,是光在海水上的折射,导致天是蓝的。
循环论证。
把论证的结论当成前提。
【雪为什么是白的,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白的】2、恶性循环(与循环论证相似)。
【B论证A,C论证B,A论证C】如【我有关于上帝的神秘体验,所以上帝存在;只有上帝存在,我才有神秘体验;是上帝告诉我,是他引起体验】3、离题。
以一些不相关的东西来论证它的观点。
【人是有自由的,因为人没有自由无法想象,没有自由还是人吗?不知道上帝是怎么想的】4、人身攻击。
不论证自己的观点,却从对方人身出发进行攻击。
比如【你还小不懂,你这么笨,你撒过谎所以说的话不可信等等】。
适当了解是必要的,但是论证还是要从论证出发。
5、结论含糊或变动。
结论一定要清晰,而且要论证中要保持一致。
比如【说谎是不好的,因为说谎不道德,说谎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如果你的论点是说谎不好,你没有说清楚是善的谎言不好还是恶的谎言不好,那么你这个论点是没价值的。
本来你的结论是说谎不好,论证过程中又变成有善意的谎言,那么你应该在结论开始就这么做。
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正在论证目标。
6、改变含义。
一则论证虽然可能表面是有效的,但却含有谬误。
【自由是可以自己打算;监狱里的人可以自由打算;因此他们是自由的】,第一个自由是心理自由,第二个自由是身体自由,自由的含义变化了。
一定要抓住注意自己论证的关键词,并且坚持它的含义是同一的。
【我一点都不自由,因为我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这里说的自由是自由的愿意吗?这只是自由的一种含义。
7、分散注意力。
用题外话引开注意力。
可以作辩论赛的技巧,但是对于论证是没有好处的。
比如【我是爱你的,因为你看我很有钱,学习又好】8、伪问题。
一些问题看起来很有意义,其实是伪问题。
因为出发点就是错的,基于一些无意义的假设,而无法论证。
比如【心灵和肉体如何联系?】,这个问题连合理的区分都没有。
又比如【上帝能否制造他自己搬不起的石头?】,假设了逻辑上不可能的全能,论证也是不可能的。
9、不可靠的权威。
虽然我们要勇于质疑权威,但是我们大多数知识都是要依靠权威的,否则是极为危险的或愚蠢的。
但是我们找权威一定要找对,不要找与你论证不相关的权威来证明你的观点。
比如【你要证明地球绕着太阳转,应该找天文学家,而不是生物学家或考古学家】,特别是现代专业极度分明。
10、滑坡。
隐喻往往会蔓延到整个论证中。
一个常见的隐喻式滑坡,即一个打滑的斜坡,人一站上去,就会滑到底部。
比如【小时候偷针,大时候偷金】,有时候可能是这样,但是大多数时候滑坡隐喻会使我们认为存在着这种不可避免性,但事实上并不存在。
又比如【人喝水都可能会呛死】这会使我们认为我们随时都可能会死,其实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几乎不可能。
11、攻击稻草人。
即攻击一个论证很容易反驳的,假设的对手。
比如存在主义者萨特认为【人是绝对自由的】,意思是人总能找到某种应对困境的方式,而不是被决定好的,没办法选择。
但是有些批评者就把它解释成人能做他任何想做的事情,比如【人什么工具都不用也可以飞上月球】,这反驳的不是真正的萨特,而是他们假设的萨特。
又比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这些都很容易被我们假设成为一个假的对象来批评。
有些是因为不了解,有些事故意。
12、诉诸同情(或诉诸其它感情)。
同情是一种合理的情感。
但是同情并不能对特定哲学观点进行有力的论证。
【你看我这么善良,会撒谎吗?】13、诉诸力量。
身体的力量永远不能造成哲学上论证的正确。
力量可以支持某种信念,但不能对其辩护。
【物理力量能够消灭一个人的肉体,但是驳不倒他的论点】。
14、不恰当的论证。
当强有力的归纳论证反驳你时,你却坚持用演绎逻辑,这是一种谬误,尽管可能不是错误的论证,但确实是错误的逻辑,方法选择不当。
A、比如,【很多人都说雪可以是黑的。
你还要用演绎逻辑说,雪本来就是白的,因为我们定义的雪就是白的】。
有可能是雪变异了,也可能下的不是雪是其他类似雪的东西,但是不管什么原因,对于这么强有力的归纳,最好是放弃演绎。
B、某些抽象的问题只能用演绎,诉诸归纳可能是愚蠢的。
而且非常抽象的问题,往往只需要用演绎。
【比如探讨宗教问题时,用归纳去寻找证据可能就是愚蠢的】。
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